分享

专家|给尼泊尔震后救援者的七条建议

 真友书屋 2015-05-03
作者简介
梁显龙,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位徒步进入震中展开救援的官员。他孤身一人,震后几小时便出现在受灾严重的地区,组织当地政府和民众展开自救,给受灾者带去莫大的安慰和及时的帮助。
给尼泊尔震后救援者的七条建议
文|梁贤龙

近年来,地球上巨灾发生相对频繁,对人类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当今世界科技无法预测的巨灾主要是地震,而地震的破坏程度之深、波及范围之广是人类理性思维难以想象的,也是生命过程中难以接受的。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破坏性地震,再次让生命消失在蓝天白云下。破坏性地震的灾后救援难度极大,对救援人员的可伤害性普遍存在。因此应避免救援人员的无谓伤害。



蓝天救援队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除了救援技术过硬、设施设备先进、人员承灾心里素质好以外,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良好的自我保护、高效救援与救援低伤害的实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救援界的广泛认同。


作为经历了汶川“5.12”特大地震应急救援的参与者,特提出巨灾应对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的当天,我从都江堰至水磨镇,沿途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把相识和不相识的人员聚集在空旷地带,告诉他们基本情况和避险的注意事项,告知守望相助是目前唯一的选择,鼓励他们相互信任,保护好伤员、老人和孩子,集中饮用水和食物,相互支撑,共度难关。


受灾者由于受到灾害的伤害和恐吓,很难在第一时间组织起有效的救援。建议用最短时间,将周边可集中的人员集中在一起,清点一下人数,具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员站出来,简要介 绍一下情况,告知应注意事项,相互述说一下想所的话,缓解一下情绪,消除心理恐吓,增强相互信任,为后续救援赢得时间和空间。



巨灾,无论怎样避险,都会不同程度造成生命伤害,“救命”十分迫切。“救命”以聚集场所为中心向四周相对安全的地域辐射,先易后难,最大限度救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受灾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有亲人需要救命,而救援难度较大,应在第一时间放弃,将救援难度小的给予有限救助,最大限度救出生命。




巨灾受伤人员较多,抢救伤员尤为重要。“救伤”应先重后轻,重在止血和保证心脏、呼吸功能持续,为后续抢救赢得时间。单个伤员,有医疗知识的人员应快速救助,伤员较多时,应动员可以行动的人员都参与救助,有医疗技能的人员进行多点指导。


强震过后,要及时观察所在位置是否安全,有无可预见次生灾害威胁,若有,及时转移,尽最大努力避免二次伤害。



无论地震或其他巨灾,水污染普遍存在,而人的耐缺水时限短,水源安全是对幸存下来人员的最大保护,因此,“找水”对伤员保护和争取后续救援都十分重要。


一是最大限度集中可集中的瓶装、桶装安全水(包括各类饮料、酒类);

二是用人们常用的传统验水方法检验自然水是否安全,如:我国民间的银器验毒法在应急状态下,可以用于检验水质是否安全;

三是再无任何检验手段、有紧急需水时,可用传统吸附和过滤方法予以处理,如:用木 炭、草木灰、河沙予以过滤,然后在三次煮沸后,在志愿的前提下,多人间隔(必须在一小时以上)饮用,无任何中毒反应,方可集体饮用,此法具有一定的冒险 性。以所在位置为中心,将可收集食物全部收集。

饮用水和食物要集中管理,在对灾情基本判断的基础上,限量发放,确保能延伸至外界救援的到来时间。




巨灾后药品奇缺,需求量极大,缺医少药是灾后的普遍现象。“找药”以家庭储药、专业储药(药店、医院)为目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寻找药品。药物的使用,必须在认知范围类使用,对药物功能不了解的,不能随意用药。



地震及其其他巨灾,因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重度污染,各种尸体的腐化,多因素积聚,为疫情疫病的发生、发展、扩散提供了良机,有的巨灾,疫情疫病伤亡大于灾害伤亡,控制疫情疫病,成为巨灾应对的重中之重。


一是处理好人类排泄物,在远离避险区域指定地点排泄,不得四处大小便,若条件允许,可用石灰、草木灰进行 简单消毒处理。

二是及时处理好人类和动物尸体,视其条件,采取深埋(2米以下)、焚烧等处理,严禁抛入江河,造成流域污染。

三是伤员相对隔离,避免互为传 染,“救伤”物品,不可二次使用的,全部焚烧。

四是在相对条件下进行环境清理和消毒,如:撒石灰、撒草木灰、烧烟驱蚊虫等传统实用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