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秦川机床减速器项目“难产”背后

 wqza88 2015-05-03
【高工机器人专稿】
  【高工机器人记者/李慧珍】一年已过,秦川机床(000837.SZ)曾夸下海口“年产一万套”机器人减速器的计划终究尴尬收场。
  时针拨回一年前,秦川机床或许是嗅觉到机器人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2013年秦川机床在2013年年报中曾喊出口号,“2014年公司的高精度关节减速器将达到12000套左右的规模,2015年将具备90000套产能,2014年和2015年将分别为公司带来2400万元和1.8亿元的新增利润。”
  但目前来看,秦川机床的减速器项目似乎进展甚微。为此,《高工机器人》记者致电秦川机床,探寻精密减速器项目“难产”的背后。
  秦川机床证劵代表夏杰莉在接受《高工机器人》采访时证实了公司2014年并没有达到2013年规划的减速器项目的预期进度。
  2015年3月5日,秦川机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14年末已有部分型号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实现销售,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是完善关节减速器的型号,形成产品系列,同时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会应用在关节减速器生产线的建设上。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工艺困难,而最终导致项目进展滞后。”夏杰莉表示,公司已经掌握了对减速器的设计,但实现产品化过程中超乎了预期的难度。
  秦川机床2014年年报显示,其9万套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项目(截至2013年7月17日)和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生产线项目的进度分别只达到了7.66%和1.97%。
  对此,夏杰莉表示,“2015年9万套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项目”已经更改为年产6万套,并且公司2015年将集中精力加快机器人减速器的项目中。
  此外,夏杰莉也进一步透露,进入2015年,机器人减速器在工艺上的困难已经得到解决,目前正进入系列型谱拓展与中等批量生产准备阶段。
  市场开拓进展缓慢 强化成本控制突围
  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秦川机床在上游领域,包括技术、资金等有较好的资源储备和技术储备,实现产业化并不难,但其庞大的产能急需在短期内打开市场渠道,而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却是难以跨过的门槛。
  秦川机床在2014年年度报告中对机器人减速器项目的进展情况如此描述,“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已与多家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数家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并实现交付,与3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
  不过,有细心的投资者针对上述年报中的“多家、数家”等模糊的字眼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向秦川机床提出质疑,询问具体机器人客户有哪家。但秦川机床方面只是避重就轻的回答称,“机器人行业占有率较高的企业,主要是国外的企业,公司一直保持积极的联系。”
  “机器人减速器目前已经实现小批量销售。”夏杰莉如是说,但当记者询问下游客户具体有哪些时,其并未透露。
  秦川机床董事长龙兴元在2014年年底回应相关媒体时表示,“国内这几家都是我们客户,包括广州数控、华中数控(300161.SZ),国外方面,日本有两家,欧洲有一家。”
  但华中数控副总裁熊清平告诉《高工机器人》记者,“华中数控其实是在2015年1月才拿了几台秦川机床的减速器进行装机试用,目前还在试用检测中,如果试用没什么问题,将会优先采用秦川机床的减速器。”
  熊清平同时还表示,考虑到秦川机床减速器可能在性能、精度上的稳定性问题,会先将秦川机床的减速器用在教学机器人上,面向应用客户的减速器暂时还是用进口的。
  而广州数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助理宋健也回应记者称,双方还在洽谈阶段。
  众所周知,目前机器人减速器领域基本由日本的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垄断,且其对本体厂商的要求极为苛刻。以哈默纳科为例,“哈默纳科会跟每一家合作的厂商签订合同,在哈默纳科供货期内不得使用或测试别家的产品,否则将停止供货。”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谦表示,目前还没有哪家机器人企业敢挑战哈默纳科的威胁。
  显然,日企对国产机器人减速器同行的打压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秦川机床渠道开拓的难度。
  《高工机器人》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目前国内本体企业大多对国产减速器持谨慎态度,即使是有意向用国产减速器的企业对价格的要求也非常严苛。
  “我们希望秦川机床的减速器价格比外企便宜一半。”熊清平表示。
  而秦川机床显然也已经开始重视这一点。“以前机器人价格比较贵,原因主要是配件依赖进口,如排在第一位的减速器进口,120公斤级的一组六套需20万元左右,我们的目标是每组10万元以内。”龙兴元表示,成本控制的出路之一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尽可能用自己的技术,包括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和加工装备,只有如此才能把减速器的成本降下来。
  时针拨回一年前,秦川机床或许是嗅觉到机器人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2013年秦川机床在2013年年报中曾喊出口号,“2014年公司的高精度关节减速器将达到12000套左右的规模,2015年将具备90000套产能,2014年和2015年将分别为公司带来2400万元和1.8亿元的新增利润。”
  但目前来看,秦川机床的减速器项目似乎进展甚微。为此,《高工机器人》记者致电秦川机床,探寻精密减速器项目“难产”的背后。
  秦川机床证劵代表夏杰莉在接受《高工机器人》采访时证实了公司2014年并没有达到2013年规划的减速器项目的预期进度。
  2015年3月5日,秦川机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14年末已有部分型号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实现销售,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是完善关节减速器的型号,形成产品系列,同时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会应用在关节减速器生产线的建设上。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工艺困难,而最终导致项目进展滞后。”夏杰莉表示,公司已经掌握了对减速器的设计,但实现产品化过程中超乎了预期的难度。
  秦川机床2014年年报显示,其9万套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项目(截至2013年7月17日)和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生产线项目的进度分别只达到了7.66%和1.97%。
  对此,夏杰莉表示,“2015年9万套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项目”已经更改为年产6万套,并且公司2015年将集中精力加快机器人减速器的项目中。
  此外,夏杰莉也进一步透露,进入2015年,机器人减速器在工艺上的困难已经得到解决,目前正进入系列型谱拓展与中等批量生产准备阶段。
  市场开拓进展缓慢 强化成本控制突围
  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秦川机床在上游领域,包括技术、资金等有较好的资源储备和技术储备,实现产业化并不难,但其庞大的产能急需在短期内打开市场渠道,而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却是难以跨过的门槛。
  秦川机床在2014年年度报告中对机器人减速器项目的进展情况如此描述,“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已与多家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数家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并实现交付,与3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
  精彩内容
  不过,有细心的投资者针对上述年报中的“多家、数家”等模糊的字眼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向秦川机床提出质疑,询问具体机器人客户有哪家。但秦川机床方面只是避重就轻的回答称,“机器人行业占有率较高的企业,主要是国外的企业,公司一直保持积极的联系。”
  “机器人减速器目前已经实现小批量销售。”夏杰莉如是说,但当记者询问下游客户具体有哪些时,其并未透露。
  秦川机床董事长龙兴元在2014年年底回应相关媒体时表示,“国内这几家都是我们客户,包括广州数控、华中数控(300161.SZ),国外方面,日本有两家,欧洲有一家。”
  但华中数控副总裁熊清平告诉《高工机器人》记者,“华中数控其实是在2015年1月才拿了几台秦川机床的减速器进行装机试用,目前还在试用检测中,如果试用没什么问题,将会优先采用秦川机床的减速器。”
  熊清平同时还表示,考虑到秦川机床减速器可能在性能、精度上的稳定性问题,会先将秦川机床的减速器用在教学机器人上,面向应用客户的减速器暂时还是用进口的。
  而广州数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助理宋健也回应记者称,双方还在洽谈阶段。
  众所周知,目前机器人减速器领域基本由日本的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垄断,且其对本体厂商的要求极为苛刻。以哈默纳科为例,“哈默纳科会跟每一家合作的厂商签订合同,在哈默纳科供货期内不得使用或测试别家的产品,否则将停止供货。”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谦表示,目前还没有哪家机器人企业敢挑战哈默纳科的威胁。
  显然,日企对国产机器人减速器同行的打压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秦川机床渠道开拓的难度。
  《高工机器人》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目前国内本体企业大多对国产减速器持谨慎态度,即使是有意向用国产减速器的企业对价格的要求也非常严苛。
  “我们希望秦川机床的减速器价格比外企便宜一半。”熊清平表示。
  而秦川机床显然也已经开始重视这一点。“以前机器人价格比较贵,原因主要是配件依赖进口,如排在第一位的减速器进口,120公斤级的一组六套需20万元左右,我们的目标是每组10万元以内。”龙兴元表示,成本控制的出路之一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尽可能用自己的技术,包括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和加工装备,只有如此才能把减速器的成本降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