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届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论坛

 汾河图书馆 2015-05-03
2011-10-21        

  2011 年8 月18 ~ 20 日,由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举办的“第一届CSTAR 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凸显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特邀请肾脏、皮肤、神经、心血管、妇产等多领域专家,就其所在领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与治疗做了详细介绍。本报撷选此次系统性红斑狼疮会议的重要内容,报道如下。

  CSTAR 数据库首次报告结果显示 肺动脉高压是中国SLE 患者死亡主要原因

  CSTAR 首次报道了中国1980 例SLE患者中肺动脉高压发病率为3.89%,与国际有关报道相近,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CSTAR 执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教授对CSTAR 前期数据进行了汇报。共纳入2123 例SLE 患者的初发症状研究显示,皮肤黏膜和关节肌肉症状最多见;其次为发热、红细胞减少、肾脏症状等。

  另有数据提示,血清学活动者为主,其中低补体血症者占66.8%,抗双链DNA(dsDNA) 升高者50.5%; 而皮肤受累、肾脏受累、白细胞下降、发热等所占比例依次下降。对115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狼疮性头痛、器质性脑病、抽搐居前三位,分别为32 例、31 例、27 例。肾脏受累的研究数据显示,蛋白尿发生率为88.39%,血尿为45.83%,肾功能异常则为20.92%。

  曾教授指出,CSTAR首次报道了中国1980 例SLE患者中肺动脉高压发病率为3.89%,与国际有关报道相近,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进行积极治疗;CSTAR 数据显示的SLE 肾脏受累者比例低于美国和马来西亚的相关数据,提示肾脏受累具有种族差异。

  SLE 在性别及年龄中的差异性表现为,男性发热、胸膜炎、肾脏受累、血管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于女性;而成人患者较儿童更多出现血管炎、关节炎、胸膜炎、发热和血小板减少。曾教授表示,CSTAR 将通过DNA 库对中国SLE 患者的遗传学进行研究。

  妇产科

  SLE 与妊娠失败关系密切

  SLE 患者具有健全的生育能力,但早产、先兆子痫等危险因素众多。

  美国相关数据显示,每年4500 例SLE 妊娠者中,1/3实施剖宫产,33% 出现早产,> 20% 的患者并发子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孕妇可达30%,中国虽未有相关数据,但情况并不乐观。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新平教授在《SLE 与妊娠丢失》的报告中讲到,造成SLE 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有妊娠前3 个月出现蛋白尿、血小板减少、高血压。SLE 活动出现越早,妊娠失败发生率越高, 且任一因素都可使危险性增加30%~40%。

  SLE 早产的比例是正常人群的6 倍, 在37 孕周前的发生率可达33%,其中胎膜早破是最主要原因,通过评估临床活动度、检测血清学指标等可对SLE 早产进行预测。

  SLE 妊娠子痫的发病率为13%~35%,多与胎盘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其危险因素主要有:SLE 妊娠合并肾病,妊娠时SLE 病情活动,抗ds-DNA 抗体、抗RNP抗体阳性,补体水平低等。因此,SLE 患者妊娠的时机应选择在:病情稳定至少6个月;糖皮质激素剂量< 15mg/d;可服用妊娠允许的药物时。

  目前,新生儿狼疮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其发病率为1%~2%,主要表现为胎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和皮肤及其他系统改变。田教授称,SLE 患者应选择合适的妊娠时间;妊娠期间的围妊娠管理非常重要,其中密切监测是SLE 患者妊娠成功的关键;应加强新生儿狼疮的检测和治疗。总之,整个治疗过程中风湿科与产科医师应密切合作。

  皮肤科

  SLE 皮肤表现多样 诊断需全面仔细

  SLE 的皮肤损伤诊断依赖于临床经验,风湿科医师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所长王宝玺教授在报告中介绍到,皮肤损害是SLE 的突出表现,分为红斑狼疮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前者又可进一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以及其他变种。

  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以蝶形红斑为特征,可呈局限性和泛发性。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是一种特殊的中间类型,以环-多环型和丘疹鳞屑型常见,好发于中青年,男女比例约1 ︰ 3,常伴有轻中度全身症状,且与抗Ro/SSA 抗体、抗La/SSB 自身抗体有密切联系。

  此外,SCLE还包括新生儿红斑狼疮(NLE)和补体缺陷综合征,但较少见。NLE 与成人SCLE 不同,好发于面部,尤其是眶周位置,其并发的内脏病变,如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具有致死性。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也有数种类型,包括盘状红斑狼疮、肥厚性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肿胀性红斑狼疮、冻疮样红斑狼疮。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深在性狼疮/ 狼疮性脂膜炎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硬结性斑块,可引起局部残毁和凹陷,需早期诊治。另外,其他变种中的大疱性SLE表现为水疱和大疱性的皮损,需与疱疹鉴别。

  SLE 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以眶周紫红色水肿和毛细血管扩张、指趾屈侧毛细血管扩张或紫红色斑点或点状出血、网状青斑、坏死性静脉炎等为特征。王教授称SLE 的皮肤损害诊断依赖于临床经验,风湿科医师更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神经科

  NPSLE 仍以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为主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5年生存率为55%,而无累及神经系统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75%。

  具有神经系统症状的SLE 称为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其常见表现为癫痫、头痛、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等。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崔丽英教授在报告中讲到:“癫痫诊断中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脑电图,尤其在非发作期更有意义,但异常率也较高,可达到24%~50%。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出现欣快的精神症状可能预示病情的恶化。” NPSLE的头痛常为持续性,较为剧烈,且多发生于早晨,而神经性头痛多发于下午。NPSLE 的脑血管病以大脑皮层病变最多见,且为多发,这同其他单纯的神经系统损伤不太一致。

  国内外NPSLE 常见表现发生率不同,其中头痛的国内发病率低于国外, 分别是10.2% 和28.3%;认知障碍的国内发病率亦低于国外,分别为4.2% 和19.7%;但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为20.4%,远高于国外的8.0%。崔教授指出,NPSLE也可出现运动障碍,要与帕金森病相鉴别。目前, NPSLE 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具有诊断意义的生物标志物,治疗主要包括SLE原发病治疗及对症治疗。

  心血管科

  SLE 抗血栓治疗应视病情而定

  SLE 的抗血栓治疗应首先区别疾病轻重型和是否为血栓性,重型和血栓性患者常可从抗血栓治疗中获益。

  血栓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吸烟、种族等,危险因素越多,血栓风险越高。其中,SLE 患者的抗磷脂综合征(APS),即抗磷脂抗体(aPL)阳性也是高危因素之一。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王书杰教授指出,APS 是一种血栓前状态,血栓发生率为30%~40%,且停止抗凝后血栓复发率较高,可达10%~29%,高滴度aPL 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此类患者应接受一级和二级预防,但目前无统一标准。

  SLE 的抗血栓治疗应首先区别疾病轻重型和是否为血栓性,重型和血栓性患者常可从抗血栓治疗中获益。其次,在药物选择方面,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100mg/d)为首选;抗血小板治疗失败、脑MRI病变进展或认知障碍加重,尤其年龄小于40 岁者,口服华法林抗凝;以往有血栓事件,具有血栓复发高风险者,推荐长期抗凝。对特殊人群的治疗应注意:华法林禁用于妊娠期患者,但对哺乳期患者,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均可应用。

  王教授认为,目前有2 种新型抗凝药物,即阿加曲班和利伐沙班。前者为直接凝血酶(F Ⅱ a)抑制剂,可用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静脉血栓预防与治疗,也可用于伴有慢性肾衰的患者,后者为口服的直接凝血酶(Fxa)抑制剂,主要用于膝/髋关节手术后。SLE 患者的静脉血栓预防或可从新型药物中获益。

  呼吸科

  警惕SLE 致命性肺部合并症

  SLE 患者呼吸系统经常受累。 2009 年一项纳入90 例尸检的报告指出,SLE 胸膜、肺受累者达9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