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述 ▎郁达夫与王映霞

 真友书屋 2015-05-04
桑妮 文艺

在那个风情流转的石库门房子里,“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江南才子郁达夫恰好邂逅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佳人王映霞。于是乎,一桩风花雪月的故事就此在繁缛红尘里纠葛延绵开来。


(一)欲隐名山誓白头


王映霞曾说:“我认识郁达夫时才虚岁二十。”


是呀,也难怪女神娇嗔这好年龄。要知道,那时的女神居杭州四大美人之首,坊间流传着一句“天下女子数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


这样只应天上有的貌美如花的女子,恰逢情痴般的郁达夫,不知道应该说是她的幸,还是不幸。


那一年,在上海马当路尚贤坊40号,我们的文人情痴郁达夫穿着妻子孙荃从北京寄来的新皮袍,登门拜访自己的老朋友孙百刚。之前,于上海内山书店,郁达夫遇见了这位昔日留日的同窗。想着自日本一别数年,这次难得地重逢相聚,瞬时就冲散了郁达夫连日来的阴郁情绪。


孙百刚素来好客,府上也常常是高朋满座。


不过,郁达夫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的拜访可以带来让自己一生难忘的一次偶遇。


初相见时,他就被她那一双如水的眸子所吸引,眼里便全是她了,心扉也就这样被一泓秋波冲乱了阵脚。虽然他身处隆冬,但额头上也冒出汗珠来。那个年代的人,都将心思藏得那样浅。在他一脸昭然若揭的窘迫下,暴露了自己对王映霞的一见倾心。


爱美人的才子郁达夫,早就忘却了来尚贤坊的初衷,一双眼睛只围着美人流转,硬生生地将孙百刚夫妇抛到了一边。美人王映霞,也是文采斐然的才女,随即跟郁达夫天南海北地侃侃而谈起来,仿佛是一早就熟稔的故人相见,那其间的默契令人揣度不着。


为了能够跟美人共度的时间长久些,中午时分郁达夫坚持请孙百刚夫妇和王映霞一起去吃饭。他阔绰地要了辆汽车,到了南京路的新雅酒店。席间,开怀畅饮的郁达夫忍不住用日语问孙百刚道:“我近来寂寞得跟在沙漠里一样,只希望出现一片绿洲。你看绿洲能出现吗?”聪慧的孙百刚,一听就猜测出他是看上王映霞了。


那天回到家,郁达夫在日记中写道:“遇见了杭州的王映霞女士,我的心又被她搅乱了……南风大,天气却温和,月明风暖,我真想煞了霞君。”

此后,郁达夫经常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王映霞约会,或是去餐厅吃饭、或是看新上映的好莱坞影片,他的热情如荒原里火燎的野草兀自燃烧着,无疆无领,无人能阻挡。


王映霞呢?


对于文人才子郁达夫,她也是慕名已久的。


她读过他的《沉沦》,读过他的《春风沉醉的晚上》,曾经无数个夜深时分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震撼着。她从未想过自己可以在现实的世界里这样近距离地见到他,并且还跟他有了这样千丝万缕的交集。


尽管是如此仰慕着的一个人,在面对他的追求时,她的心里也还是矛盾犹豫着的。毕竟,这个大才子还有个结发的妻子在身边,还有就是那十二岁不可触摸的年龄差距。这种种情况,真是些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


要接受一个这样的人,是再仰慕都无法逾越了自己那颗傲娇的女子的心的。就好比拿到现代,一个妙龄少女要接受一个四十几岁有家室的大叔的求爱,而这位大叔无财无房,只有满身的才气。这样的求爱,会被人笑成“癞蛤蟆之歌”吧。在那时,王映霞不只是妙龄少女,还是位优秀的女神,身边的追求者都是个顶个地才华出众。要她屈身做妾室,被人看来是怎么也无法成行的事吧。


如此,这样现实的境况横在那里,王映霞面对郁达夫的追求便避居三舍。

为了能真正地打动女神,郁达夫是绞尽脑汁,无所不能了。他开始用他那支飞花逐月般的妙笔为王映霞写下了万千字的情书,来借此表露自己的真心意。


情书,频率超高。

有时,一天一封;有时,甚至一天两封。


语境炽热又犹如滚烫的山芋,痒痛了王映霞的心。在情书中,他说:“一切照你吩咐做去,此心耿耿,天日可表。对你只有感谢和愉悦,若有变更,神人共击。”


那时有些才情的女子,终没办法在这样的句子下幸免吧。

王映霞没能成为例外,她开始动摇了。


一首“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终让他俘获了伊人的芳心。

王映霞回信,绵绵地说:“我也爱你,之死靡他……”


于是,一场艳绝的婚礼在1927年6月,杭州西子湖畔成行。

就此,在朋友的见证下,王映霞和中年浪漫文人郁达夫正式携手步入婚姻生活。


(二)富春江上神仙眷侣


婚后,两人在上海度过了一段温馨融洽的日子。


出身名门的王映霞,完全放下大家闺秀的身段,开始学习洗衣、烧饭,努力扮演好妻子的角色。郁达夫患有肺痨许久,为了照顾好他,她每天都会炖各种补品,帮他调养身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郁达夫则用他那一手妙笔生花的文字,细细碎碎地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幸福溢于言表,并美其名曰“日记九种”,刊登在报纸上,向世人宣告着他们婚姻的美满与甜蜜。


到杭州后,他们之间绵密的感情依然延续。郁达夫每天在读书、写作之后,一定会和妻子漫步于西湖,看荷花随风摇曳,看湖边丝丝垂柳倒映在水面上的纤细样子,看夕阳将两个人的影子,拉长、变短……


这样的二人,有了“富春江上神仙侣”的美誉。


第二年,郁达夫在西湖边上买了块地,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住宅。


这座房子几乎花尽了他们全部的积蓄,但是他们用一颗暖意荡漾的心迎接着它的建成。郁达夫兴奋地为新家起名为“风雨茅庐”,并由他亲自设计,希望这里能够成为趋避乱世的桃源之所。


然而没过多少日子,作为“风雨茅庐”女主人的王映霞,就完全无法仅仅仰赖着这座美宅兴奋地生活。她需要生活里注入新鲜的激情,她已不甘就此度过。于是,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优雅谈吐,迅速地跻身上流社会,并很快成为杭州上流社交圈里明星般的人物。


由此,郁达夫意想中的“世外桃源”很快就变成了社会名流与政界要员交际往来的场所。


随之,他们5年平稳的感情,在迎来子女的相继出生后,开始有了暗涌的潜伏,表面和和美美的生活也早已掩盖不了了。


事实上,岁月静好,一直都不是王映霞想要的生活。


她原本是习惯活在大家的注视和赞美之下的,只是为了爱情,暂时回归到琐碎的生活中去了。当激情过后,当感情变淡之后,她还是要做回自己的。一如郁达夫所言:“王映霞奉行名媛做派,布衣暖菜根香,本非她的理想人生。”


裂痕就是这样产生的,夫妻间的生分,也由此而生。


疏于交际应酬的郁达夫,开始逐渐心生不满。为了避免不快,他开始经常借故在外逗留,很晚才回家。


恰逢此时,一个叫许绍棣的男子真实地出现在他们的感情里。


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实为爱慕王映霞的男子。对王映霞的美雅是仰慕许久,却未曾想过亵渎女神。他只是深情地将自己的爱慕倾述在笔触里,用一封封的书信来取悦女神的心。


正是这书信,让郁达夫抓住了“把柄”。


某日他从外地回来,在自己的家中怵然看见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三封书信。他自持的心便再无法压抑,曾经对王映霞说过的爱的承诺随即化为云烟,他即恶言相向。王映霞心内无事,自是无法接受他的奚落,于是一场暴风骤雨般激烈的争吵上演,王映霞更是在争吵后离家出走。


本以为,自己的出走可以平息这件家事。


谁知情爱里狭隘的郁达夫,第二天气急败坏地在报纸上刊登了“警告逃妻”的启事,大大咧咧地将王映霞的出轨和离家出走,公之于众。


虽然在后来,由相熟的朋友出面劝说,他也念及家庭和多年的感情,又在报纸上登出“道歉启事”。然而,他做的这些事,却深深伤透了王映霞的心;他们的婚姻,也在这伤害里裂了痕,再无从修补。


他们,再未回到曾经互敬互爱的日子。

每日伴随着他们的是吵架和猜疑。


自此,富春江上神仙眷侣,再无良辰美景好时光,一切如若了富春江鲥鱼,刺多,再美味都无从下嘴。

只撂着,让外人寻味。


(三)爱到荼蘼,如此苍凉

情爱人生里,“人间烟火,哪有极品,只因当时饥渴,所以销魂” 。


我喜欢的李碧华曾写过:“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言之凿凿里,将爱情的样子凛冽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郁达夫和王映霞的爱情,在俗世里也没能逃过化不成蝶的悲情结局,成了最令人叹息的烟火爱情,淹埋在柴米油盐的辗转回旋里了。


细看来,不禁让人心酸。


当时,郁达夫是想挽回这段爱情的。


他很男人地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道歉启事,把一切责任全权揽在自己身上。同时,为摆脱这乱局,许绍棣更是迅速地和人结了婚。


为此,两人都各自退了一步,做到了勉强复合,并定下了协议,决心“让过去埋入坟墓,从今后各自改过,各自奋发,再重来一次灵魂与灵魂的新婚”。


可是,可是有谁看过破碎的镜子有重合的可能。


破碎的婚姻,也如此。已经出现的裂痕,不可能因着原谅、因着妥协、因着迁就,就真正恢复如初。


裂痕,是一旦有了就会永远刻在那里。


真正的导火索,来自王映霞和大汉奸头子戴笠那段不清不白的暧昧关系。


曾经有郁达夫的友人,透露过王映霞曾在武汉为戴笠打过胎。真实与否,交给曾经流逝的岁月点滴吧。反正,戴笠的插足,是他们二人婚姻破裂的因由。


为了将婚姻维系下去,郁达夫因此接受了新加坡一家报社的邀请,带着王映霞来到了新加坡。


他本以为离开杭州的风风雨雨,只有两个人的日子会再次填暖自己一颗还爱着的心。然而,终了还是徒劳。王映霞身在异乡,因心中再无曾经满满的感动过后的爱,加上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想念,情绪陷入一种反复无常中,经常借一点小事便和郁达夫吵架。


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恼怒的郁达夫在报上刊登了《毁家诗纪》19首,向世人道出了王映霞红杏出墙的原委。王映霞在香港的《大风》旬刊上看到了这赫然的字句,加上又了解到郁达夫原还是不索取稿费只求发表的龌龊之心,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了他。


12年的婚姻,最终在新加坡惨淡散场。


她最终没能成为他言语下的“自由女王”,那句曾经的誓言,却原来只是他梦呓时的许诺。


她和他,最终落入一对怨偶的窠臼里。


这之后,郁达夫对她旧情难忘,曾想过重归于好,一句“愁听灯前儿辈语,阿娘真个几时归”,借子女之口,道出了对王映霞的思念。


然而,王映霞早去意已决。


英国作家劳伦斯曾说:“爱得愈深,苛求得愈切,所以爱人间不可能没有意气的争执。”郁达夫和王映霞之间,或许爱得太深的缘故,所以才有了那无法弥补的争执隔在彼此的心间,从此做不到爱意的真正的融合。


尽管,爱意深浓在彼此的心间。


1945年,郁达夫在印尼半岛的苏门答腊,被日军杀害,终年49岁。生前,曾迎娶一名华侨女子何丽有为妻。王映霞也于1942年嫁给一位富有商人。

时光荏苒,他和她的故事已落下帷幕。


原来,爱到荼靡,竟也是如此苍凉。


尾语:


没有郁达夫,就没有王映霞。曾几何时,这样的声音响彻耳畔。

也是。


王映霞一生的是非功过,都和郁达夫这位文学才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幸福,是因为郁达夫,不幸,亦是因为郁达夫。


王映霞自新加坡与郁达夫离婚后,便由香港辗转来到重庆,经亲朋故旧介绍,曾先后在保育院当过保育员、国民党军委会做过秘书,后到国民党外交部文书科当过科员。那时,王映霞已经34岁,她将最好的年华都给了郁达夫。


美人终归是美人,她不愿再以“郁达夫弃妇”的形象示众,即便年龄已不是貌美如花,但是底子里的好仍是让她傲然于人。她用力打扮着自己,让自己出众,美丽如初;另外她再次踏足交际场,竟凭借着多年功力做到左右逢源,一时风光无两。


只是,再光鲜的外在也温暖不了她那颗孤寂受伤的心。一个人的日子,她是过够了,也过累了。她有了想结婚的念头。


两个人,总好过一个人,尤其是在那样的乱世。她深谙其理。


恰这时,国民政府前外交部部长王正廷牵线搭桥,将她与自己的学生、时任重庆华中航运局的经理钟贤道结为连理。新郎钟贤道,江苏常州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是王正廷的得意门生,拥有不错的地位与权力。


钟贤道看似忠厚老实,骨子里却不木讷的,反而有着极浪漫的一面。他在向王映霞求婚时,对她说,“我懂得如何把你逝去的青春找回来”。比起郁达夫他要聪明很多,懂得像王映霞这样的女人需要什么。他给了她十分奢华的婚礼,排场极大,贺客盈门,宴宾三日,震动了整个山城。王莹、胡蝶、金山这些当时的大明星也前去赴宴,让她赚足了面子。那年,著名作家施蛰存还曾专门为王映霞赋诗一首:“朱唇憔悴玉容曜,说到平生泪迹濡。早岁延明真快婿,于今方朔是狂夫。谤书欲玷荆和壁,归妹难为和浦珠。蹀蹀御沟歌决绝,山中无意采蘼芜。”


这样的婚礼,是得王映霞的心意的,多年来她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幸福感,她回忆说:“我始终觉得,结婚仪式的隆重与否,关系到婚后的精神面貌至巨。”就如她说的,婚后他们两人的生活融洽、温情,相携相守了后半生。


他们的婚姻,在当时也被传为一段佳话的。


女子的一生,能像王映霞这样幸运的,实在太少。她是个美人,人常说,“美人是红颜,红颜多祸水”。能落个世事安好,不缺不少,对每个女子而言也是一种人人艳羡的圆满。


她和他淡然笃定地过了后半生的岁月,直到1980年,他病逝,整整相伴38年。那些年里,他一直视她为“心肝”,她也极尽所能地对他好。


婚姻里,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吧!不必惊涛骇浪,爱得死去活来,陪伴、相知,才是最好的婚姻生活。


后来的王映霞,是美丽和长寿并存的,2000年,她病逝于杭州,终年92岁。


曾经,她说过这样的话,“他(郁达夫)去了,他(钟贤道)也去了。如果没有前一个他,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


在平淡中,她将自己的生之岁月言尽,也将自己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的爱意写下。而曾经的伤与痛,爱与恨,痴与缠,也都是最好的爱情回忆。


(摘自《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