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汉唐到宋明,基层控制力的差异

 闲之寻味 2015-05-04
汉唐到宋明,基层控制力的差异

    苏粗腿

    汉唐时代的中国,和宋明两朝有本质的不同。这事要从春秋战国来说起。教科书上说中国的所谓“封建制度”起源于秦代。但稍微懂得点西方历史的人就会发现,实际上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封建制度完全不同。实际上春秋以前的商周更接近西方封建制,教科书上两者差别的奴隶制问题实际上是扯淡:东方的奴隶和西方的领民(农奴)实际上没什么不同。要知道中世纪的领主对逃跑领民的处罚只有一种:吊死。这显然不是我们对中国古代农民的理解。

    说远了,回到正题。

    春秋发展到战国乱世,各国统治集团为了兼并和反兼并,各自去试图发展一套新的社会体系,加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第一个变法的魏国就创造了五万魏武卒战胜秦国五十万大军的战绩。

    当然,各国变法程度不同,这和各国地理经济气候以及生产方式有关,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最后是变法最彻底的秦国赢得了统一战争,并把其制度推广到了后来的秦朝。秦末乱世楚汉争霸,旧贵族势力被彻底推翻,草根的刘邦坐了天下。再加上焚书坑儒和后来独尊儒生的影响,中国在文化上彻底的抛弃了春秋时的治国理念。

    中国从此也就进入了后世所谓的“封建社会”。

    到了宋代,一帮子不学无术的小地主上台,则建立了一套新的制度,从根本上打破了汉唐模式。

    汉唐和宋明的差别不在高层,而在社会基层。

    中国宋明两朝封建社会的大家都知道:基层在县一级。往下则靠胥吏(基本上是世袭的)和乡绅大户统治。一个县里,真正吃国家饭的官吏最多十多个。换句话说,一个县里的财政和税收,只有一个主管副县长(主簿)是公务员,其他的都是当地的社会人士。这种在现代看来不可想象的事,在宋明却是事实。当然,基层的具体权利分配北宋,南宋,甚至明代不同时期都有差别,但大致格局都一样。

    秦汉社会则完全不同。

    秦汉时社会基层政权是什么样子?这里拿东汉来说。和现代一样,东汉最基层的团体是村子。汉代村子比现代小得多,人口也少的多。汉代在村和上一级的乡之间还有一个单位——亭。比如关羽的爵位就是汉寿亭侯。就是汉寿这个地方的亭侯。汉代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设县侯、乡侯、亭侯爵位。从规模来看,实际上亭和现代的村差不多。

    汉代最基层的比较完善的政权是乡。这一点与现代一样。村子太小,不可能设立政权,所以有不完全政府职能的最基层的是亭,设亭长。刘邦最早做的就是泗水亭长。亭长负责治安和军事。治安好说,主要是捕盗和维持治安。也就是现代派出所的干活。现在基层派出所干警往往与社会闲散人员关系密切,这一点大概是向刘邦同志学习的。

    军事上则主要体现在组织百姓,同时也负责邮局和招待所。平常时期,亭长要负责对百姓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在汉代这不但是出于防盗,也是对周礼的继承。周礼的“田猎”干的就是这个。

    国家征发徭役时,亭长负责管理。刘邦斩白蛇造反(实际上是亡命逃亡)就是因为他这方面工作没做好。亭长也有下属,比如相当于刑警的捕盗。这些也是吃公粮的。

    东汉按照其制度,除了战乱年代和裙带关系,从基层做起做到高层,最低的就是亭长了。这种例子极少,大概不超过个位数。到了乡一级,汉代政府就比较完善了。比如说三老。这属于类似民主的范畴,地方上有身份地位和德望的人担任。西汉初期权利很大,后期则逐渐沦为精神领袖。放现在大约是人大,政协的干活。乡关首脑是啬夫。这个啬夫还分为有秩啬夫和啬夫两类,有秩啬夫为郡所设,啬夫为县所设。啬夫主管民政。有秩啬夫升级还是比较靠谱的,是县长吏的重要后备人选。此外还有相当于副乡长的乡佐和管治安的游徼。游徼是郡里任命的,乡间的巡查者,对县级主管负责,没有固定任所,在数乡范围内巡逻,职责是巡行乡里,禁捕盗贼。其他就不多说了。

    由此可见,汉代乡官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对基层的组织非常严密,从组织上甚至能和近现代国家媲美。所以说,汉代能把国家的所有潜力都动员起来,加上中国广大的地盘和海量人口,这才造成了强大到无敌的汉朝。

    汉武帝能把国家搞到“户减半,人相食”的程度,要知道如此的动员力只有近现代国际的总体战才能实现。这一点宋明绝对做不到,没这个能力。

    北宋建立后,科举大兴官吏分家为官和吏两个不同的阶层。而且逐步的放弃了地方基层的权力。比如说,您很难想象北宋一个负责税收县吏,实际上是北宋县里征发的连工资都没有的民伕。不少地方行政事实居然靠的是“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工资的协警统治下的乡村)。这就导致吏这一奇怪阶层的出现。但事实就是这样。

    所以说,与汉唐相比,北宋的政权网络实际上在基层是脱节的。也就是说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王朝首都被攻克),北宋基层没有任何有效的社会组织能行使政府权力。

    辽国灭后晋时,中国的情况远比北宋被金灭亡时更险恶。后晋本来就缺乏底蕴,辽国也远比新兴的金国更强大。

    但辽国灭亡后晋后只能退出中原,金国则可以占据整个北方,两者的差别就是辽国遭到了北方民间势力的顽强抵抗。这一点和汉唐时代基层政权有很大关系。

    回到主题,北魏的鲜卑人面临的就是汉唐时代的中国,不可能去按后世的蒙古人和女真人的做法靠武力建立殖民政府,这一点就是北魏政权试图改革以融入中国的主因。

    说说北魏。

    前面说了,汉唐时的中国和宋明时代不同,百姓彪悍,民间组织力强。所以哪怕是因内乱被削弱到极点的西晋,也不可能被某个外族直接灭亡。再说草原民族也缺乏治理农耕地区的手段,强行占据的结果,冉天王的《杀胡令》就是最好的体现。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朝代,鲜卑人建立北魏时,其在草原上的势力面临不少强大的敌人。其中柔然人最终成为了北魏的最大敌人。也就是说,北魏鲜卑人在草原的根基已经很不牢靠,这使得鲜卑人断绝了后路,必须要把中原作为自己新的家。这一点非常重要,像满清政权那样,抱着“能赖一天不走就赚一天,不行就回东北老家去”这种态度是不可能建立一个像样的政府的。既然把中原作为新家,那就要大力的去学习在这个新家里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原的世家大族就是北魏人学习和联姻的对象。

    当然,自然气候决定了中国北方各地世家大族的政治倾向不同,对中央集权的认同也有差别。

    中国从汉代甚至更早开始,就有一个潜藏在深处的矛盾:东西矛盾。关西和关东人对中央集权认同程度的差别,导致了持续了近千年的矛盾。从东汉到中唐,绝大多数重要历史都和这个矛盾有关。这个矛盾也是北魏分裂和其后继者北周再次统一的原因。

    与较为松散的关东势力不同,关西的势力一直有一个强大到极点的名字:关陇贵族。这个名字在秦代就曾出现,秦国本土贵族大多都是属于这个范畴。比如汉唐名门里有“陇西李”,根脚就是秦国时期的大将李信的李家。

    在一个统一王朝体制内,以人脉财富为斗争方式,西北陇西集团并不占优势。但一旦旧有体制被推翻,则更具有凝聚力的西北却必然是赢家。

    北魏分裂出北周和北齐。北周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文化都要比北齐落后,但凝聚力则强大的多。

    讽刺的是,统治阶层都是胡人的北周,建立的是几乎纯汉族式的中央集权制度。统治阶层为汉人的北齐,建立的却是一个相对松散的胡人政权。

    是否能调和,甚至哪怕是缓和这个矛盾,是是否成功的关键。

    隋朝没有解决而且激化了矛盾,导致其二世而亡。

    唐朝成功的缓和了矛盾,暂时坐稳了江山,但也为日后战乱埋下了祸根。

    其实简单点说:

    首先是北魏改革的必然性。北魏时期鲜卑人在草原的根基已经很不稳了,所以必须要把中原作为新家。中原的汉族不是宋明时代的汉族,不可能纯靠强力手段征服。所以,北魏统治者唯一的选择就是和中原大族融合。

    其次是北魏的结局。

    中原汉族本身也有不同的政治主张,所以与汉族融合的北魏也会出现较大的分歧。这个分歧在某些时刻几乎是不可调和,唯有铁血才能去缓和。所以北魏分裂也是必然。

    唐朝之所以能统一原因有二:

    第一是长时间的乱世削弱了世家门阀的力量。

    第二是唐朝统治者找到了缓和矛盾的一些办法。

    比如说,李世民的势力就是东西混合。秦琼、程咬金之类的瓦岗系实际上是代表关东新兴的小地主和商人。李世民的老婆则是鲜卑贵族,代表关陇集团的利益。以关陇为核心,联合关东小地主和商人,分化打压关东门阀,这种平衡就是李世民没有成为隋炀帝的原因。

    杨坚面对比杨广还艰难的局面?中国上下五千年,开国皇帝里得天下最容易的就是杨坚,这一点历史界早有公论。

    杨坚刚统一国家不久,强悍的武力足以威慑任何心怀鬼胎者。再说杨坚本人的皇后是独孤氏,自己则是北周贵族。杨坚的国策是以关陇贵族为基本的同时,拉拢关东门阀限制关陇贵族的权利。这是一种平衡,后来的李世民也是这种。不过李世民拉拢的是关东新型家族和商人势力。

    杨广呢?通过灭南陈和南方贵族打得火热。皇后也是西梁皇帝之女。登基后政治明显南倾。而且历史证明,中国历代任何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指望南方士大夫去统治纯属扯淡。至于安禄山,我可没说过李世民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一直再说,李唐实际上是“成功的缓和了矛盾”。

    实际上甚至可以说,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也有李世民一份。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杀兄屠弟,囚禁老父的明君。他掌握政权的同时,也为他的后代树立了榜样。

    任何一个皇子,杀掉兄弟、囚禁老父,都不是完全不能被世人接受的。

    任何一个皇帝,都要有一个很蛋疼的选择:

    如果你给太子足够的力量,太子就有可能学太宗让你去当太上皇。

    如果你不给太子足够的力量,那日后太子又坐不稳皇位。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一系列政治失误导致的必然结果。

    五胡乱华不是单纯的外族入侵,而属于叛乱。西晋时八王之乱时,汉末到西晋长时间的战乱使得人口不足。北方各个势力都大力吸引外族战士。西晋门阀严重,吸引外族势力的同时,统治集团去非常鄙视外族人。所以胡人的权利义务,势力和社会地位都严重的不对等,这就导致了最后的大规模叛乱。

    其实罗马帝国崩溃也是这样子,不过罗马不是缺乏人口,而是统治阶层腐朽,不愿意当兵。罗马后期的战争主要靠的就是外族军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