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教育信息化为何停滞?(三)

 微言微行微课程 2015-05-04

  全日制远程教学模式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通过卫星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况直播或录播城市名校课堂教学,实现了城乡学生异地同堂、共享城市优秀教师的智慧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这是一种“母鸡带小鸡”“名校火车头带着薄弱校车厢跑”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

  远程直播教学相当于为贫困地区教师提供了大规模的、低成本、高水平、长周期的“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培训,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通过采用“链式发展”,直接将名校优质教育资源“送抵”薄弱校,实现了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电子学籍,构建国家教育大数据库。利用制度优势,我国电子学籍建设仅仅用几年时间就解决了美国一百年都没有解决好一人一号、终身不变的难题。电子学籍是教育底层基础数据,对于教育具有“车同轨,书同文”的战略性意义。未来教育的数据记录范围、测量范围和分析范围在此基础上可以不断扩大,构成国家教育大数据库。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绩效管理评价机制。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行的是过程性管理,关注做了什么事,而忽视其效果,造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出现“分蛋糕”、低效、闲置现象。未来应建立信息化建设“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制度,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进行教育变革,还需要突破人们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认识误区,即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一判断10年前是对的,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显得失之偏颇。许多到过美国中小学参观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我国东部大中城市学校,其信息化条件并不比美国差,甚至超过美国。可以说,这些地区早已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关键是我们能不能面对现实,在大力解决国家“数字鸿沟”的同时,去进行结构性变革、探索未来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