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统称“胡”。自“五胡乱华”后,胡人一直主宰中原,胡、汉融合,混杂而居。 为了与汉人交往,北魏皇帝规定胡人要学会说汉语。据《魏书》卷十二记载,孝文帝说:“今欲断诸北语,一以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辍官。”所谓“北语”,即“鲜卑”语,俗称胡语。于是,胡人学说汉语巍然成风。 胡人学说汉语,可以想见,初学伊始不免怪腔怪调,遣词造句也生硬别扭。于是,便有了“胡言乱语”的说法。如《五灯会元》卷十六:“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汉语。”所谓“胡言汉语”,显然有贬义,即乱言瞎说的意思,后来便演变成“胡言乱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