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荫城铁货:辉煌与绝唱

 大海810 2015-05-05

迎神赛社、襄垣柳调、屯留道情、武乡顶灯、上党乐户、上党堆锦……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历经代代相传,至今仍然香溢满园。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拿什么留住这些原生态的长治记忆,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荫城铁货


  如今,走在荫城、王坊、窟窿庄、琚寨等乡村,马路两旁,还能依稀看见乡村铁匠们烧造的铁炉、铁锹、铁锅等铁货,零零散散地摆放在门前,向过往的行人兜售。琚寨的贾忠平,就是这一传统工艺的守望者。今年五十四岁的他十六岁开始打铁,如今过去了三十多年,他生产的“贾”字刀已经成为当地铁货的一个招牌,现在陪伴他打铁的,只有老伴许冬兰。除了生产刀具外,贾忠平的贾字刀农具厂还生产一些农具,这些产品都是当地一些农具店的订货,贾忠平憨憨地笑着说,“祖上的手艺传到我这里很不容易,再艰难也要维持下去。”

  铁,是石与火的结晶。它被人类发现和作为工具使用的历史已有近三千年。早在汉代,上党设铁官,荫城驻铁商。明清时期,荫城几乎成为铁货的代名词。当时曾有“天下十三省,省省不离潞州人”之说。明清时期,荫城铁货不仅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市场,而且还流往海外。据《长治县志》记载,当时荫城铁货多达三千多个品种,其中分为生铁、熟铁货两大类,两大类中又有几十个种类。每个种类按大小、轻重式样和用途,具体分为上百个型号,名目繁杂,数不胜数。如钉类,按形状分为鱼眼钉、水泡钉、荷花钉、柜钉、车钉等等,每类钉中又分为大小、轻重规格的若干种。再如勺类,则按打水、烧茶、炒菜、取米面等各种不同的用项制作成大小不一的铁货,使各地用户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任意挑选。


  凡用过荫城铁货的人都知道,这里的铁器比一般铁货的铁质、铁性要好。荫城铁货好在哪里?贾忠平说,荫城的铁锅等灶具,新货时呈灰色,使用前先用砂石磨光擦净,明火加热,然后用食油浸里,草木灰熏外,使用起来不生锈、不腐烂,越用越黑亮。用这些铁器蒸、煮、煎、炒的饭食不变色,不变味,不损害营养成分。荫城的铁勺、铁匙成型后,表面铸一层铜,薄铜厚铁,浑然一体,光亮照人。荫城的“娃娃绳”,其形如链,每挂百环,重达半斤,十分精致。

  荫城人不仅会打铁,还善于卖铁。正是如此,才有蜚声海内外的“荫城铁货会”,当时,荫城的大小街巷都有外地客商常驻,客店、旅馆有上百个,村中的大街至今还保留着“馆街”的称呼。每到夜晚,商客在镇上的客栈饭店流连忘返,整个荫城镇仿佛一个不夜城。
  到了民国时期,荫城铁业已是强弩之末。民国中期,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机制铁货大量进口,成本低、物美价廉的洋铁货将荫城铁货逼上了死胡同。从此到上世纪70年代,荫城铁货彻底走向衰落。如今,贾忠平的贾字刀虽然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所有这些仍旧无法唤起儿孙们的热情,他这辈子是不会改行了,而后辈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