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展鹏 : 那些只为取悦游客钱包的新景观

 简心渡惑 2015-05-05

旅行为了什么?其中一大原因是为看好风景。然而,当我准备在泰国华欣享受阳光海滩,却在那里发现希腊小屋与威尼斯运河等新景点;错愕之余,我看到的是当代旅游业的某种畸形发展。

景点无疑是旅途上不可或缺的元素:去巴黎如果没看过凯旋门,去纽约如果没看过自由神像,整个旅程也就若有所失。然而,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当大量旅客对景点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如何改变旅行的性质,又如何改善一个旅游胜地?以往,景点多是固有的人文景物或自然风光,如故宫或黄果树瀑布,不是为了旅客而设;今天,为了旅游业需要,景点却是应运而生、平地而起,有时甚至跟当地格格不入。

【猛建新景点的华欣】

华欣是以往泰国皇室渡假的地方,距离曼谷不远,以海滩闻名。前阵子出发游华欣前,我甚至连旅游书都没买,只准备来一趟什么也不做的旅行,单纯享受阳光海滩。

(The Venezia)

然而,当我随意在网上搜寻华欣资料,竟发现当地有不少景点。部分景点是原有古迹,如皇室行宫及古老火车站。另外,新建的景点竟也不少,种类更是林林总总:例如一个仿照威尼斯建的购物中心小威尼斯(The Venezia)、一个仿照希腊小岛建的主题乐园Santorini Park、一个仿照泰国旧貌而建的主题式商场Plearn Wan,还有好几个outlet购物点。

华欣是个可爱的地方。长长的海滩有它的宁静,不像芭提雅挤满游客;热闹的夜市有草根活力,而且价廉物美。华欣也有古迹,爱与希望之宫虽然历史不长,但是个清幽美丽的地方,古老的火车站甚有风味,而且到现在仍然运作。作为度假胜地,华欣其实已有足够魅力。一个有自然资源与文化古迹的地方,为何还要猛建新景点,以小威尼斯、希腊主题乐园与大型outlet吸引游客?

华欣的情况反映了现今旅游业的发展逻辑,就是景点越多越好。一个地方的景点多,即是代表它越好玩,旅游价值越高──虽然我们往往没时间去那么多景点。现在的旅游书每一两年就更新,旅游市场对新景点颇为饥渴,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地方更不能没有新建设。再加上在旅游业发展下,旅客重游一个地方的机率大增,例如不少港澳人每一两年就重游泰国台湾,作为旅游胜地更需要有新东西。种种原因之下,景点的推陈出新成了现时旅游业的某种金科玉律。

【越来越忙碌的旅行】

于是,大建新景点成了趋势。美国的拉斯韦加斯本是个鸟不生蛋的沙漠,一切设施都是无中生有的,因此,它猛建新酒店新景点并不奇怪。另一种像巴黎,本身已有深厚文化,其古迹与博物馆已有足够吸引力,但尽管如此,巴黎仍是不敢怠慢地建新景点,例如请来建筑大师Frank Gehry设计新的博物馆LV oundation for Creation,又用了几年时间把市中心的Les Halle区变成时尚购物中心Les Halle Canopy,至于招牌景点巴黎铁塔也被整修,在五十七米高的一楼铺上玻璃地板以增加吸引力。

今天,景点越来越多,旅客行程越来越紧凑,然而,旅客却很可能并没有更了解一个地方。以我游华欣的经验为例,同样是三数天行程,如果没有小威尼斯,旅客比较可能有时间去爱与希望之宫,看看泰国人如何美妙地结合东西方建筑风格,如果没有希腊主题乐园,旅客有可能会去拷皇宫看看山上皇宫的华丽精致。这样一来,旅客或许对于泰国的文化与历史有多一点了解。

然而,旅游业的逻辑并不是这样,它认得的是消费,而不是感受或知识。去一趟爱与希望之宫花不了什么钱,不过是景点门票,最多加点小手信。去购物中心或主题乐园可不一样,买的吃的玩的,花费可以不菲。在这种逻辑下,我们大可不去追问究竟小威尼斯及希腊主题乐园跟泰国文化有什么关系,它们只要跟消费扯上关系就行了。于是,景点越来越多,旅客对于一个地方的了解却可能越来越少。

另外,旅行也变得越来越不休闲。如果旅客整天在海滩闲坐看书,哪花得了什么钱?当然是增设一堆景点,让他们到处走,多花钱!再者,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旅行有时不是为了享受当下,而是为了把照片放在网上赢取羡慕目光。于是,新景点如小威尼斯只要在镜头下好看,在网上有分享价值,自然会受欢迎,微信朋友谁又要看千遍一律平平无奇的海滩景观?

(泰国普吉,一家销售丝绸的旅游商店门口张贴的告示)

【旅游业带来城市质变】

在这种趋势下,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这会改变旅游型态,旅游慢慢变得只关于消费,不关于了解异文化,而旅行也会变得越来越不休闲。另外,旅游城市亦会发生微妙质变:一个地方会突然出现一些可能与当地文化及城市景观格格不入的新景点,只为取悦游客。对此,我们都不陌生了:上海、广州、吉隆坡、迪拜、台北等地争相兴建超级高楼高塔,也有不少地方争建各种主场乐园、巨型酒店、购物中心、大庙大佛,亦有把旧区翻新,变成与原有文化无关的高级购物餐饮区,如上海新天地。更甚者,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旅游设施,不惜破坏一些对本地人来说有感情有价值的东西,包括某些老建筑或旧小区,这又是另一种极端了。

近年,香港澳门都力增新景观。香港有昂平360缆车、幻彩咏香江及中环摩天轮;澳门的情况更为极端,一个本来有数百年历史的东西交流古城,今天却有仿效欧洲建筑的假布拉格、假威尼斯,未来还有假巴黎,更有不少造型古怪、破坏澳门原有城市风貌的大型酒店。

今天,旅客平均在澳门逗留一天,时间甚短。澳门旅游局一直设法延长旅客逗留时间,但没有显著成效。当旅客逗留时间不变,而新赌场新景点推陈出新,此消彼长下,旅客走进旧区了解澳门历史文化的时间其实是越来越少。

景点越来越多,旅行越来越忙,但我们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却很可能越来越少,这是今天旅游业的某种畸形发现。这种发展如果不受控,旅游会不会与了解异地及异文化再没有关系?更甚者,旅游会否演变成某种污染──即旅客所到之处,势必猛建新景点,而只会为旅游胜地带来景观与文化的破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