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设计小小说的结尾

 虹72 2015-05-05


怎样设计小小说的结尾

 


 “反转”指的是小小说结尾部分的情节并不按人们通常的思维形式发展, 而是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另外一种结局。比如上面提到的《最贵的捐赠》里,
人们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捐物, 但小女孩却要捐“妈妈”(人) , 这一反转, 便给人创造了一种巨大的惊奇效果,
因而使作品瞬间产生了极大的艺术魅力。白小易的小小说《意外》, 写一个农村青年因为某件非常特殊的事, 拿刀要去找君明算帐。当他赶到堤坡, 正好碰上君明推车失误,
掉进湍急的河水中。他蹬掉布鞋, 连衣服都没脱就跳进河中把君明救了起来。由拿刀算账(可以理解为准备杀人) 到结果是救人, 这种
  人物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结果恰好相反, 便是小小说创作中典型的“反转式”结尾。2003 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保姆与家教》:
  柳靓,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 单身母亲。就因为是教授, 就因为是单身母亲, 柳靓才请了个小学毕业的乡下妹子当保姆, 一个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当家教。
  这故事啊, 也就从这里开始??你看那乡下妹子, 圆圆的脸蛋, 小巧的嘴, 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清纯着呢,住了那么个把月, 可把柳靓家里弄得井井有条, 喜人呐!
柳靓心里自然欢喜, 大大方方地将所有生活费给了小保姆, 更将她视为自己的亲妹妹。
  你再瞧那家教, 马尾高竖, 精神抖擞的, 和柳靓家女儿聊得可火热呢! 她工作做得不够好, 那小女孩除了会吐一两句洋文,
考试总在七八十分徘徊。柳靓正思索着要不要换个家教。
  唉, 也怪教授她自己心理作用, 用什么“分而使力, 用心专矣”, 心理不平衡了吧?!
  星期二, 正赶上柳靓的新学年报告会, 这可是全校性的活动, 仪表上不得马虎。想起假期新买的长裙, 柳靓不禁笑了,
连那个当家教的二十出头的姑娘都说穿不出自己那样的洋气, 自己都三十四了。就这么想着, 柳靓喜滋滋地从衣柜里取出长裙, 比划着?
  “哎哟!”毫无预警的, 裙子的下摆破了个大洞, 柳靓大惊失色, 这到底会是谁干的, 好好的一个心情全给破坏了。柳靓无奈地坐到床沿, 眉头深锁起??
  “会是谁呢? 不可能是小保姆, 对, 不可能! 那天她只是怯怯地站在一边看, 不可能弄坏的。女儿又穿不了这么大的, 肯定是那个小家庭教师。那天,
她看我穿的裙子, 眼睛眨都没眨过一下, 肯定会是她!”
  好像没经过什么思维斗争似的, 柳靓一口咬定是家教弄坏了裙子, 愤然夺门而去??
  忘说了, 她不是去理论, 而是去讲学了。因为,她知道, 下午女儿要补课, 自己又不在家, 家庭教师一定会趁这个机会拿她的衣服, 到时候,
就可以逮个正着。一切照计划进行着??
  到家门口了。对了, 就是那个人! 柳靓差点没冲上去按住她。“等! 等! 等! 等她到家门口, 就捉住她, 我上个月才买的鞋子, 你也穿, 太放肆了吧,
讨厌啊!”人一生气就跟柳教授现在这样没风度了, 一个箭步上前, 扳过对方的身子, 惊了———保姆! 她的脖子上还挂了一串教授珍爱的项链。
  这样, 我想, 柳靓又可以在学会上发表论文了。

  小小说的情节很单一, 可以用“教授抓可能穿自己裙子的人”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其矛盾冲突的营造主要是靠教授内心的活动(一时认为不可能是小保姆,
终又认为是家庭教师; 原本准备去理论, 终又决定逮个正着) 来实现的。教授原本认定穿裙子的一定是家庭教师, 最后扳过对方来的身子却是保姆,
想的与见到的恰好相反。这一反转式结尾, 让人在惊奇中恍然大悟的同时, 更启示人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判断, 要注重实事求是。由此,
小小说也小中见大, 具有了较高的哲理层次上的意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