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夏洪林,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泰艺术家联合会名誉会长,普陀山书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江苏宜兴丁山人。1987年起随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培源学艺,亲得蒋蓉大师指点,并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亚麟得意弟子;痴迷于紫砂工艺,收藏颇丰;通晓中国历代名壶制作工艺及真品特色,精于鉴赏;尤其在茶壶设计及泥料鉴别、配比方面功力深厚。1995年开设“藏宝陶艺”馆,任馆主,其所属“洪林壶工作室”自创的“洪林壶”品牌,近年来声名鹊起,多款作品获得国家级专业评比大奖。韩天衡、吴颐人、刘一闻、童衍方、戴敦邦、韩敏等书画印大家,以及石禅、徐之麾、吴承斌、刘波、徐谷甫、唐之鸣、杨剑等与其有密切的合作,将新时代的文人壶推向了新的高度。 “洪林壶”器型大气、典雅、色泽鲜艳、易养,受到文人雅士和收藏界人士的追捧,成为朵云轩、西泠印社以及全国多家大型企业的长期定点礼品。鉴于其为紫砂文化所做的努力,文化名人范曾、余秋雨、陈佩秋、沈鹏、陈鹏举,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妙江、慧深、道慈,高僧道生,以及当代紫砂界泰斗徐汉棠,李昌鸿、曹亚麟等大师欣然为其题字,给予充分肯定。 主办单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普陀山管委会 承办单位:普陀山书院 展览时间:2015年3月25日—5月25日 展览地点:普陀山香华街2号2楼 展览介绍: 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普陀山管委会主办,普陀山书院承办的“壶中自在”---夏洪林文人艺术壶精品展将于2015年3月25日开展,展览共展出夏洪林先生历年创作紫砂精品共50余件。 所有的器物,皆是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存在方式。壶,是积蓄、酝酿和守恒,是从容不迫的闲适,雍容大度的吞吐,像极了田园状态下的生活,缓缓迢迢的人世,是最契合,最适宜的“自在”。 壶,大抵是储酒、煮茶。汉唐酒淡,不倾大壶不能享酒醉。明清茶细,不是紫砂不能得茶味。 紫砂壶,取形同佛手,煮茶似莲香。看上去朴拙粗粝的紫砂质感,抚摸时却像婴儿肌肤,数百年来倾倒了多少文人骚客为它铭文、镌刻,捧着它消遣锦时流年。 无数人欣赏夏洪林先生的地方,是他的长相、神情,甚至举止和思索,都和紫砂壶给人的朦胧气息相似。其十几岁时入宜兴紫砂一厂,成天于泥沙料中跌滚,养成了一种识别泥料的精湛功夫,对于泥料的习性,就像是自己的手掌纹路那样熟悉。由此不难理解,他储存了超乎寻常的大量紫砂泥,他对紫砂具有的虹霓般七彩的沉湎和敏感。 早年有人在山里觅得5吨多鹅黄色的泥料,他闻讯赶去一看,便认定是值得收藏的好料,毫不犹豫用筹备婚礼的9万多元钱买下了这批泥料。经过研究,他发现,这种泥料一经高温烧制就会变成瑰丽的朱红色,一如古书里记载的“大红袍”,明末清初时曾享誉青史,现已失传多年。用这种泥料制作的茶壶冲泡铁观音、普洱茶等,茶汤的色香味比在其他紫砂品中更胜一筹。如今,国家已明文禁止挖掘紫砂泥料,“大红袍”已成绝品。当今的紫砂制壶名家中,像他这样在种种泥料上下过如此苦功的甚少,然如今成了他成功的最宝贵经验。 其创作的以他名字命名的紫砂“洪林”壶,几十年间,苦心研制,终究获奖无数。虽然器形不一,大小别致,然所有形制,均不失大气、内敛。也正于此,他的壶获得海上诸多艺术大家的眷顾与喜爱,纷纷与之合作。而他更尊重和用心这些文人、艺术家的铭文,珍惜他们之间合作的紫砂壶。这些有着种种因缘的紫砂壶,成为他家长物和案头清玩。 万物皆器,其实人也是器。为人处世,其给人的感觉如其作品,端庄大气。广交天下朋友,是他一生的宗旨。人生的行走和徜徉是慢慢渐渐臻于完美的过程,所谓大器晚成,就是这个意思。 十余年来,其年年来普陀山礼佛,其内心虔诚之道当然是为了寻求一种内心的安详和精神上的丰裕。这种感觉很像紫砂壶那样的坦然和虚怀,以及最终沉淀下来的自在情怀。2014年受聘为普陀山书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其创作的“禅壶系列”作品在书院开院展览中展出,广受赞誉。佛国净土,紫砂的心境,通于禅心,必使“洪林壶”之传播锦上添花,再添盛誉。 从海天一色,到佛国圣境,静聆梵呗涛声,感悟自在情怀,普陀山书院与你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