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多令 颐和园
举世闻名的颐和园,历经260年的风风雨雨,兴而衰,衰而兴,跨越几代人的苦心营造,换来了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华美佳园。这一切自然都是为人而打造的,所不同的是过去为少数统治者效力,如今却成为广大平民的乐土。

美女游客清新靓丽

仁寿殿前的少数民族游客

廓如亭里的祖孙

我也试试

老有所为


小书法家
每日清晨,园门一开,络绎不绝的老北京,三五成群绕着波光粼粼的昆明湖遛弯;廓如亭前,健身操,柔力球,舞彩绸,兴致勃勃;廓如亭内笛声嘹亮、琴曲悠扬,民间音乐会热闹非常;十七孔桥上则是放飞忧愁,收回欢愉的风筝领地,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风筝高入云霄;玉兰堂前以大地为纸,昆明湖水做墨,龙飞凤舞的中华诗词写了又干、干了再写;意迟云在集合着歌咏爱好者,心连心合唱团唱出了时代的心声;慧因牌楼下踢毽、跳绳,伴着乐曲舞动着快乐,摇摆着建康;玉河斋里,老年男女翩翩起舞,享受生活……颐和园的各个角落里,到处可见挎着摄影包、背着三脚架的摄影爱好者,越是天气恶劣越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小小民族乐队

廓如亭内笛声嘹亮

自我陶醉

廓如亭前柔力球


慧因牌楼下跳绳高手,连续1000余下


慧因牌楼下伴着乐曲舞动着快乐,摇摆着建康
旅游团的游客来的略迟,或从陆路,或从水路,但都会集中到乐寿堂、长廊、石舫一线。长廊里外,熙熙攘攘,欢声笑语。导游的各色小旗,引领着花枝招展的人流,东来西去,终日不绝。

东堤上的赤脚大仙


东堤上的瑜伽功夫

青草地上瑜伽

新奇的帽子

国外媒体采访
世界各地的游人更是齐聚颐和园。园中每日都在举办万国博览会:各种语言、各种肤色、各种服装都会在这里展示。十七孔桥头、知春亭畔、夕佳楼下、排云门前、清宴舫侧都是他们拍照留念的最佳场所。

仁寿殿前吃寿桃,想不长寿都难

德和园前留影


纪录长廊

鱼藻轩前的老外

媒体采访手脚多轻松

国花台前的异国美女

何方来客

怪异的发型

看看还有哪里没有去

小心

最佳角度
万寿山上、西堤六桥,后溪河边,可以见到三三两两的散客和甜蜜恋情中的情侣,他们寻找的是闲逸、悠然和浪漫。
每逢节假日,合家出游,湖中泛舟。幸福健康的老人、竟日繁忙的夫妻、天真烂漫的孩童,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乐趣。


十七孔桥上放飞忧愁,收回欢愉

弄雪十七孔桥头


到处可见的摄影人

国庆节期间颐和园人流

绮望轩中的练声人
当年兴建颐和园的皇帝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座为祝寿而兴的华园如今在为天下百姓祝寿。复建颐和园的慈禧当然也不会想到,供他一人享乐的夏宫如今成为芸芸众生的乐土。
这就是人文颐和园,这就是多彩颐和园,这就是幸福颐和园。
《趣游颐和园》全文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