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则民服
举直错诸枉,斯也民服之。
举枉错诸直,民则不服矣。
【原文】 哀公问曰①:“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枉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①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定公之子,周敬王二十六年即位,哀是他的谥号。 ②对曰——《论语》中,凡是臣子回答君主的问话,都用“对曰”,表示尊敬。 ③举——提拔。直,正直,这里指正直的人。错,放置。诸,之于。枉,邪枉,不正直,这里指邪枉不正派的人。 【原文今译】
鲁哀公问孔子:“要怎么做民众才服从呢?”孔子答道:“提拔正直的人,放在不正直的人之上,民众就服从;提拔不正直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之上,民众就不服从。”
【吟余浅语】
是“举直错诸枉”,还是“举枉错诸直”,确实关系到民众之是否真心实意地服从。问题在于,只要是举谁不举谁由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便很难避免“举枉错诸直”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一者,一个人或少数人的眼力有限;一者,不直之人较宜于运用“枉道”打开缺口。事实证明,“枉道”运用得法,常常比直道更有效力。所以,必须着重在由谁举和如何举上把文章做好。

人而无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孔子慨叹:何以行耶?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①大车无輗(ní)——大车,指牛拉的车。輗,大车车辕前与横木相接的关键。大车无輗不能驾牛。 ②小车无軏(yuè)——小车,指马拉的车。軏,小车车辕前与横木相接的关键。小车无軏不能驾马。 【原文今译】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道怎么可以。就好比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怎么能驾牲口行进呢?”
【吟余浅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假如我们拿这个话对靠搞假政绩而飞黄腾达的人说,对靠制售假冒伪劣而先富起来的人说,对靠剽窃他人成果而名利双收的人说,他们十有八成会在心里嗤之以鼻。什么时候,人而无信会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一样不能行进,那就标志着我们的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建设,上了个很大的台阶。信用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人际间信用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和谐度的高低。
(来源 :《诗化论语》作者:于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