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起发生在成都马路上的暴力事件备受关注。5月3日,一名男司机因变道在街头暴打了另一名女司机,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昨天(4日),成都警方公布了打人视频,还原了整起事件的过程。 视频显示,3日下午2点13分,两辆红色轿车相继停了下来,突然,前车的男司机下车后走到后车开始抓扯女司机,并将女司机摔倒在地、拳脚相向。目击市民说,打人过程持续了约两分钟。 警方公布视频 还原事件起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男驾驶员如此愤怒,大打出手?4日下午,成都警方公布了另一段视频,试图还原事件起因。 视频显示,殴打事件发生之前,两辆轿车在成都三环路由东向南行驶,经过航天立交桥的一个出口时,两辆车均要驶出主道。此时,被害人驾驶的前车突然连续变道;从打转向灯,到完成第一次变道,只用了3秒,第二次变道只用了2秒。不过被害人认为,她当时并不清楚自己的变道,给后方车辆造成了惊吓。 一公里别车四次 开车斗气事态升级 之后,当事双方出现四次别车,男司机说自己差点撞上路边的电瓶车,车内孩子的哭泣声也越来越大。最终,事件升级为肢体冲突。经诊断,被打女司机面部多处骨折,轻微脑震荡。打人男子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刑事拘留。 四川广力律师事务所律师邢连超表示,肇事者所说的“吓住了自己的小孩”,从情理上来说可能会引发一些人情绪上的波动,但是在法律层面站不住脚,不能作为行凶的借口。出现类似交通违法的行为,双方应该通过协商,或者是交由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肇事者张某被刑拘 昨天公开道歉 根据警方的通报,这起暴力事件性质恶劣,张某因涉嫌寻衅滋事,被锦江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昨天(4日)凌晨,被刑事拘留的打人男子也通过警方录制的视频,向被害人以及全社会,表达歉意。 “我应该换位思考,更多的为别人想一些。对不起,表示深深歉意。” “路怒症” 你有吗? 很多平日里彬彬有礼的人,手一握上方向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脾气火爆,脏话连篇,甚至做出违法的事儿,而这些表现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路怒症”。以下列举了“路怒症”的几点具体表现,你有吗?
“路怒”从哪儿来? 这些发生在路上的怒气是从哪儿来的呢? 车主:谁都可能有急事儿,或者自己方面的原因,或者说家里边有什么急事,这都说不准的事情,各种原因。 车主:生活压力大,节奏也比较紧张。所以说在路上耽误的这些时间,就会很影响自己的心情。 车主:可能我在这儿等车,心情没那么急躁,但是旁边的司机他会不停地按喇叭,就搞得我的心情也会很糟糕,就是会传染。 压力使然 “路怒”实为“迁怒” 生活压力、心情烦躁,这些都可能成为“路怒”的源头。在一项关于“路怒症”的调查中, 被调查者总结出了三种易“路怒”人群:第一种是“生活工作压力大的人”;第二种是“对无序状态和不公正感觉愤慨又无处发泄的人”;第三种是“有情绪无处发泄,生活中比较压抑的人”。 从以上几种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路怒”更多的是一种'迁怒',司机们将个人郁积在心里的怨气和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了,而路上的拥堵和磕碰都只是导火索而已。此外,心理医生认为,容易“路怒”的人,往往是控制欲比较强的人。 司机很生气 后果有多严重? 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然而与之相配套的行车文明却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成都男子马路上暴打女司机并非个案。道路上追逐斗气,停车后老拳相加的现象屡屡在城市街头上演。 “路怒症”的病根,在于许多司机在行车中缺乏礼让意识,遇见违章的行人和车辆,一些司机就会破口大骂。而与此同时,自身又在车流中自觉不自觉地抢道、并线,落入违章行车的陷阱。从这个意义而言,根治“路怒症”要从自身做起,学会谦逊礼让,注重关爱他人。 这起暴力事件之所以受到公众强烈关注,正在于这种现象可能会危及我们每个人的安全。“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是每一个家庭的期望,实现这个愿望,请从我做起!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周庆安 主编/熊江萍 编辑/叶燊 谦逊礼让,关注他人,不做“路怒族”。支持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