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凯特王妃不坐月子?丨壹读知道

 汕头能率 2015-05-05


壹读君有话说:凡是成功帮助壹读君解决问题的壹堆饭,一经采纳,壹读君将会与你邮箱联系均可获得壹读君赠送的礼物一份。(礼物随机,依天气心情等多方因素不定)


上期托塔天王雅辉同学提问:“为什么出来工作大家都喜欢称呼‘小柯’‘小李’‘小杨’呢?我一点也不喜欢别人这样叫我。”


几位热心办公室人际关系的壹堆饭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下面选取一位给大家参考:


54r1219icky:单位同事称呼你小某,可能你的年纪轻,职场经历不丰富,也有亲切的关系!其实不用在意太多!老了还会被很多人姐啊姐的称呼那!




下面是今天の壹读君知道的壹读知道


卷的萌:意牍俊,看了凯特王妃生产10小时以后就在10度的大风中穿短裙短袖出街了,于是我就很好奇外国人不用坐月子的嘛?

壹读君:凯特王妃不坐月子也不是第一次了,生下小乔治之后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出来和大家见面了。这次更是创了记录,10个小时就迎着大风出来了。腐国人民没说啥,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民倒是炸了。




坐月子是一个亚洲独有的概念,西方国家都不这么说。讲来比较复杂,坐不坐月子不仅涉及健康之争,还涉及中西医之争、人种差异、社会风俗差异甚至男女平等的问题。下面壹读君(yiduiread)细细为大家道来。


先说说中国,坐月子是一种传统习俗,女性生完孩子之后要留在家里休养足至少一个月。在这个特殊时期,这位产妇要补充各种营养,不能出房门,衣服要多穿,前额要用手帕捂着,防止受凉。传统中医认为,月子期间要是没照顾好,今后会出现各种隐疾。


古代月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意味着女性完成从少女到母亲之间的身份转换,它的仪式性远比健康意义要重大,从另外一些风俗中可以略知一二——月子期间除了丈夫、妈妈、婆婆之外,所有亲属不允许进入产妇房间,更别说陌生人了。


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甚至北美的一些部落,有着男性“坐月子”的风俗。女性生完孩子可以直接下地劳作,而她的丈夫要假装自己刚刚生完孩子,在床上休息,受人照顾。男同胞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自己的地位,让孩子跟自己姓,也是蛮拼的。


现在生孩子的条件越来越好,中国的年轻妈妈们得到了部分解放,坐月子没有原来那么严格的要求了,但是老一辈依旧非常注意她们的产后护理。即使在不评论科学与否的前提下,一句“你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老了就麻烦了”就足够成为大杀器,把人乖乖挡在家门内。


国外的孕妇们也需要产后护理,不过和中国正好相反的是,医生护士会鼓励她们尽快下床,恢复运动。在美国,一般新妈妈们在医院待个两三天就会出院了,生完孩子一星期上班也是妥妥的,这样的做法对中国妈妈们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非说国外有和月子相关的概念,就要提到现代医学中的“产褥期”。西方人认为,在怀孕生产的过程中,女性的盆腔会发生扩张,身体各种机能消耗较大,在生完孩子后需要6周恢复,于是鼓励新妈妈多休息,补充营养,注意预防感染。


同样是受国情影响,美国的“快餐式生产”和医疗费用高昂有关,1996年这点就成为大选议题之一。而无痛分娩药物在西方的普及也有助于妈妈们快速恢复,也有人认为西方人天生身体结构和营养方面比东方人更有优势。


中国妈妈们哭着喊着求解放,如今英国却反而掀起加强产前、产后护理的风潮,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方面。英国有一项调查表明,因怀孕分娩出现生命危险的产妇中,74%的人有医疗或精神健康状况不佳的历史,另外,50~80%的新妈妈都会遭遇产后忧郁症的困扰。


当然,像王妃这样笑着出来打招呼的就大可不必担心了。


昵称有用么反正你们都备注了:壹读君,1913年章太炎发明了注音,第一本真正意义的字典是康熙字典,那1716年以前,人们见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壹读君:古代读书人没有今天这么泛滥,这种小众的困惑在他们看来,说不定是一种甜蜜的忧伤。就像放在今天,后台有粉丝问法拉利被撞坏了怎么办的时候,买不起的壹读君(yiduiread)只能默默掏出一张公交卡。当然,欢迎有这样困惑的壹堆饭来和壹读君做朋友。


从法拉利的世界跳出来,壹读君来认真讲讲这事儿。


在比较久远的时候,不认字儿的情况其实出现得不多,由于文化不够发达,古籍就那么多,读个几年就读完了,通常的教育方式是口耳相传。这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没关系,可以去找师傅啊!




后来时代变了,书越来越多,字越来越难写,读书人自习的时候不认识的字变多了,也不能都去问老师吧,老师哪有闲工夫一一解答,于是机智的古代人就开始踏上注音这条艰难的路程。


最早大家想出了两招,一招叫综合注音法,一种叫分析注音法。很简单,前者就是给你一个近似的读音告诉你咋读,例如“孢子”可以注音成为“包子”;后者比较考想象力,给你一个描述,让你感受一下读这音是怎样的状态。


《释名·释天》 里就有这样一段: “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 徐舌头言之,天,坦也,坦然而高也。”翻译过来就是读“天”的时候把舌头给捋直了,由于天很高,所以字的音调也得高。别说,还真形象,而且有助于记忆。


总这么读不是个事儿,万一遇不到合适的字来解释,还是照样不认识。于是汉末改进版的方法出现了,学名“反切法”。人们发现汉字的读音分声母和韵母两部分,于是用一个字的声母和另一个字的韵母组合就可以了。


举个栗子,《说文》中讲到“铃,令丁也”,用“令”字的声母“l”和“丁”字的韵母“ing”组合起来就行了。这种发明要拜佛教传入所赐,人们通过梵文字母的发音悟出汉字也可以分声和韵两种。慢慢逐渐加入音调,如“贯,关去”就告诉你这厮念四声。


后来大家嫌这种方法太麻烦不易掌握,又反反复复想出各种切法,反正都是从反切法中脱胎而来。规则一复杂,普通人反而更晕了。




明代的传教士们为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也带动了音标化注音的探索。这些天主教徒觉得学外语真难啊,便发明了用罗马字母和拉丁字母给中文注音的方法。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发明了神器字典之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不识字了。


讲到这儿,两句感慨:一是没想到用拼音标注英文这种招早有历史,英文不好的壹读君好想和这些歪果仁击个掌;二是古人念书怪不容易的,有文化的都是真学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