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丘也幸
昭公知礼乎? 司败问孔子。 答曰其知礼, 司败乃质之。 子曰丘也幸, 有过人必知。
【原文】 陈司败问①:“昭公知礼乎②?”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③,曰:“吾闻君子不党④,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⑤。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释】 ①陈司败----《四书集注》曰:“陈,国名。司败,官名,即司寇也。”或曰:陈司败,人名,姓陈,名司败。 ②昭公----鲁昭公。 ③巫马期----孔子弟子,姓巫马,名施,字子期,或曰字子旗,少孔子三十岁。 ④党----《论语注疏》曰:“相助匿非曰党。”或曰偏袒。 ⑤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鲁昭公。取,娶。鲁、吴两国都姓姬。按照礼的规定,同姓不婚。鲁昭公娶吴国女子为夫人,应该称为吴姬,为是同姓,讳曰吴孟子。故陈司败说昭公违礼。 【原文今译】 陈司败问道:“鲁昭公懂礼吗?”孔子说:“懂礼。”孔子离开后,陈司败朝巫马期作揖后走向前去,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人,君子也偏袒人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位夫人,是同姓女子,叫她吴孟子。倘说鲁君懂礼,那还有谁不懂礼呢?”巫马期把陈司败的话告诉孔子,孔子说:“我孔丘幸运,如有过错,别人一定知道。” 【吟余浅语】 尽管好像没有人不承认人都会犯错误,然而当犯了错误的时候,又往往不愿意别人知道,乃至于文过饰非。孔子不这样。不但不这样,而且以别人知道为幸运。竟然以别人知道为幸运!照我想来,他之所谓幸运也者,也许可这样解读:我有错误而别人知道,对我改正错误便是一种无声的督促,故别人知道比不知道为好。圣人之为圣人,此其又一端也。

文吾犹人
圣人孔子曰: 文吾犹人也。 躬行之君子, 则我未有得。
【原文】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①。躬行君子②,则吾未之有得。” 【注释】 ①文莫,吾犹人也----对这句话,不同的注释者断句和解释大相径庭。或断为“文,莫吾犹人也。”解“莫”为疑辞,是或者、大概的意思。全句解读为:文化知识(或文章学问,或书本知识),大概我同别人差不多。或“文莫吾犹人也”连读,以黾勉、努力为“文莫”作解。全句的意思就应该是:就黾勉而言,我跟别人差不多。 ②躬----亲身。 【原文今译】 孔子说:“就文化知识而言,或者我跟别人差不多。至于身体力行地做个君子,那我还没有实绩。” 【吟余浅语】 孔子是个很谦虚的人。谦虚历来被认为是一种美德。然而有人诟病,说,谦虚就是装傻。这是混淆了谦虚和伪谦虚的界线。还有人说,“谦虚使人落后,骄傲使人进步”。不知这种说法遵循何种逻辑,以及有何具体事实以为根据。在我看来,谦虚在许多情况之下,乃是实事求是。比如说,一个人,别人认为他很有学问,他说他的学问不多,别人就说他谦虚。那么请问:一个人的学问再多,同其所不懂得的部分相比,难道不真是大海之一滴么?
(来源:《诗化论语》作者:于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