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哮喘日|阻碍哮喘控制的“拦路虎”

 渐近故乡时 2015-05-05


哮喘急性发作是急诊室常见的呼吸系统急症,今天是第17个“世界防治哮喘日”,主题是“哮喘是可控的”。引起小编注意的是,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自2007年起将同一个主题用了9年。九年如一,忠于控制,原因何在?

作者:岚逸筠篁

来源:医学界急诊重症频道


  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一种病因复杂、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GINA指南提供的资料,如果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80%以上的患者可以达到哮喘的治疗控制。但是事实上局面不乐观,甚至可以说是严峻。2013年一项对中国哮喘患儿病情控制的大型统计研究显示,66%的患儿有哮喘复发的现象,其中43%有3次以上发作,18%有5次以上发作。成人方面也不乐观,解放军总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哮喘控制者和部分控制者不到一半。


  那么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有哪些?


  1、诊断正确性:婴幼儿的诊断比年长儿的诊断难度大的多,对于婴幼儿的诊断主要基于反复喘息的表现,但缺乏客观评价指标和特异性检验方法。由于哮喘的异质性和表型不一,同时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等致使哮喘的诊断困难。而成人方面则易与左心衰性呼吸困难(旧称心源性哮喘,现已弃用)混淆,其症状与重症哮喘相似,但患者通常有心脏疾病。


  2、药物遗传学差异:如上所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这种异质性不仅表现在发病易感性上,还表现在个体对于药物的敏感性上。一些药物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和抗哮喘药物疗效有明显关联。


  3、合并过敏性鼻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70%的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而且有研究显示合并鼻炎者的哮喘未控制风险比未并发者高2倍,而且鼻炎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高危因素之一。


  4、认知程度和依从性:哮喘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然而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均不高,许多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认为缓解期没有发作即认为没有哮喘疾病,甚至许多患儿家长担心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便自行停药。这对哮喘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5、接触诱发因素:哮喘急性发作可有多种诱因,如接触过敏原,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等。减少患儿暴露于触发因素,有利于改善哮喘控制,减少药物使用。同时,哮喘发作与吸烟呈正相关,20%~35%的哮喘患者有吸烟史,并且未控制者的吸烟量明显高于部分控制者。


  总而言之,GINA的目标很丰满,无奈现实太骨感,除了正确诊断之外,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长期坚持规范化治疗,尽量避免与诱发因素的接触,从而有效降低再次发作的几率和急诊就诊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