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们小的时候调皮或贪玩时,爸妈总是告诫我们说:“看看邻居家的谁谁,学习很好,又听话懂事”。从小学时候老师就经常说:“你们是我教过的纪律最查的一届(是不是对每一届都这样说?)。他们就是爸妈,老师口中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那样问题来了,现在我都大学毕业很久了,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了呢? 我小学是在邻村的刘堂小学读的,记得小学五年纪时,面临升初中的压力,当时最好的初中就是城郊五中了,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的学姐,刘小燕,学习很好,可语文作文跑题没有考上城郊五中”,你们就不要想了,老老实实的去村里的初中吧。我当时觉的老师的话很对,心里没有底气。后来爸骑车带我去考试,考完后我就回家看电视了,记得那个电视剧是童星曹骏主演的《莲花童子哪吒》,当时看的津津有味,把考试事忘一边了。后来分数出来考的很好,顺利录取。“别人家的孩子”没有吓倒我,那个刘小燕后来听说结婚嫁人了,现在应该是个家庭主妇吧。 另外一位“别人家的孩子”就是邻居王亚逢了,他家里有钱,从小就在城里读书,初中读的实验中学,他的书房里有句名言:“非复旦不去上”,我爸老拿他教育我,后来听说他读的一个三本,学费每年一万五,真是莫大的讽刺。 还有一位“别人家的孩子”后来读研了,他后来给我说考研很难的,英语国家线38分,好多人过不了。数学也很难,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复习好不容易才考上的,考研班话费也不少。我这人不信邪,没有经历的我不信。后来我回去考研,九月份开始,用了100天左右时间考了386分,英语考了73分,数学124分,我什么班也没有报。就自己坚持看书,后来复试第五(一共录78人),顺利的考上了北京一所211的土木研究生。我用事实回击了“别人家的孩子”的夸大不真实的说法。 其实写这些目的很简单,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并不差。不要被别人家的孩子吓倒了,他们也未必就比我们厉害。相信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也是可以的。 真实的社会里,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冷静分析并且解决问题。不要被假像困扰,“别人家的孩子”也就那样一回事,我们要时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