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育儿和手机的真相

 长沙7喜 2015-05-05

年前我们介绍过《儿科》杂志的一篇关于父母长时间使用手机而忽略孩子的论文。这篇论文发表后,美国不少主流媒体都发表相关文章,标题大概类似于我们朋友圈鸡汤文“放下手机才是好爸妈”。不过也有对此类文章不屑一顾的儿童教育专家,比如Jordan Shapiro,他认为让我们忽略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更深层的问题,手机不过是替罪羊。


作者介绍

Jordan Shapiro,两个男孩的父亲,在Temple大学教书,为福布斯等媒体撰写专栏,主要关注于新教育、育儿、游戏型教学等领域。


文章原标题《The Truth About Parenting And Smartphones(关于育儿和手机的真相)》,发表于作者在福布斯网站的专栏。(原文有点长,做了轻微删节)




最近这几年,媒体和研究者一直将手机看做育儿的敌人,他们希望我们把手机放下,专心在孩子身上,但是他们错了。


毫无疑问,当代人完全陷入了焦虑之中:我们热爱工具,永不停歇地创造新的技术。同时我们又痛恨我们的工具,责怪它们给我们带来新问题。这种矛盾的心理在智能手机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断网迅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新禁欲主义。我的Facebook上总会出现一两篇响应柏拉图的洞穴寓言”的文章,号召我脱离手机的约束,活在真实的“当下Matrix中解放出来


开始我只是觉得这种在移动社交网站上说手机坏话的事情很讽刺。但似乎这种自相矛盾的事情现在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了,尤其是在涉及到技术和教育的方面变得更是如此。


举个最近责怪手机导致育儿问题的例子,3月的《儿科》杂志上Jenny S. Radesky的研究小组发表了关于在快餐馆用餐中,使用移动设备的照料者和孩子之间行为模式的研究的论文,论文的结论是这样的:


使用移动设备和亲子互动的主要关系是“吸收”程度。家长的关注度被手机“吸收而不是放在孩子身上。吸收的程度体现在使用的频率、持续时间和用手机做什么事情上。孩子对家长的反馈,则会从自娱自乐,想办法引起家长注意变成更加出格的不听话行为。对于使用手机程度较深的家长则经常用严厉地方法回应儿童的出格行为。


这论文给了媒体一个传播恐惧心理的好机会。NPR(国家广播电台)的相关新闻标题是看在孩子的份上,放下手机吧”;《时代》周刊的文章是看孩子的时候别发信息——这会让你暴躁ABC的新闻是研究发现用手机的家长忽略了孩子


这种腔调让我很不舒服,提升家长的自责感对育儿不会有什么帮助。我倒是很希望有人能研究一下:这种告诉家长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或尴尬的文章,会不会真的提升他们的育儿水平。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很可能会发现相反的案例,我称之为向下压迫:在这种“自责内疚社会心态下生活的家长,反而不自觉的会用相似方法羞辱自己的下一代。


更不爽的是,媒体发这些文章,其实是为了让我们和手机更加紧密。不管是发表什么文章,媒体的本意无非是让我们继续盯着手机来阅读。只不过这次他们利用的是人的自虐情绪——人们习惯从自己不良习惯所带来的压力和自责中获得愉悦。媒体的方法类似于某些宗教仪式:先让人满足自己的禁忌欲望,然后再鞭打自己作为惩罚。当然媒体产业还会从我们的恐惧和不满中获得点击与广告收益。


家长对育儿投入多少和手机、屏幕、游戏没有关系。每个家长对育儿的投入是不同的,总有一部分人会比其他更投入一些,这和技术无关。我的童年没有互联网,更没有智能手机,那个年代是用工作狂电视看太多来吓唬家长,让他们胡思乱想。手机只不过是最新的一种刺激家长“育儿内疚感的替代品罢了。


我们不要再寻找替罪羊了,别再责怪这些外力应对我们的生活问题负责。当然,会有父母很多责任感不强,投入不多,但“放下手机不会让他们马上成为好家长。相反,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文化上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塑造孩子,如何教他们正确的看待和了解这个世界。


不管用不用电子设备,我认识的绝大部分家长都会很好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这不光是陪伴时间的长短问题,也在于陪伴的质量。和孩子一起打电子游戏,一起看动画片,一起读书。当你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他们也会乐于加入你的世界中。


我会和两个儿子(79岁)讨论弗格森抗议事件,也会谈论乌克兰。吃晚饭的时候,我和孩子有时用手机来了解世界事件的新闻。我会教他们如何负责任地了解和使用这些资讯。我会教他们智能手机是工具,而不是消磨时间用的娱乐玩具。


想教这一点,需要的是以身作则。对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而言,当榜样是很烦人的事情。不过这和用不用手机无关。这取决于我们对待工作,休闲,金钱,身份和就业的态度。


因为我们在用做什么工作,而不是做怎样的“人”来定义自己;用财富多少而不是情感幸福感来定义自己;用社会人际关系,而不是有多少知心好友来定义自己。因此我们才会被套上了电子设备的项圈,不停的上网处理工作,一直活在社交网络中。因为这可以加强我们的自我认同感。这才是核心问题。即便关上手机,也不会改变。

如果你不想孩子成为这样的人,那应该首先做出榜样,而不是只用指责机器来掩饰自身的缺陷。


关于文中提到的用餐时手机和亲子关系的研究报告,以及其他科技和育儿之间关系的文章,你可以发“科技”到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小时爸爸”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