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而无用,平静而强烈

 真友书屋 2015-05-06

梁文道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文/候大拿


今天早上在路上开着电动车,四月的椰城满眼翠绿,凉爽海风扑面而来,我不由得加快速度奔赴眼前春色。阳光在路面映出我和电动车的素描,一人一车,忽地就想起了高中。

电动车是我高中在家乡上学、小镇普遍可见的全民交通工具。无论春夏秋冬,上学放学一个人或一群人开着电动车自由驰骋在公路上,车轮吻过的地面遍布满城,在我们脑海回放里早已成为经典一幕。这段不长不短的车程里可以上演着与新同学那些随意或含蓄的搭讪、与小学同学的久别叙旧,更多的是与同伴们的每日议事,自己的事身边的事听来的事,调侃剖析或感慨到最后总能留下一路笑声。

木心先生曾说过,“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而且当时也惘然不知用这个理由去年轻个够,我只懂得利用图书馆的桌椅和灯光。”到大学才将自习室视为大学第二个宿舍的我,在高中时把更多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而非单学习。高一时拥有了人生第一台相机,于是它代替了画笔成为我心中记录、构思、取景的不二选择。记录的除了每次与朋友们出去游玩合照,还有关于小镇的风景与气象。有时我会带着相机去上课就是为了捕捉镜头——开学校大会时整个大堂黑压压的人头、体育课运动的男生女生、电动车密集的停车场、路上随风飘摇的灯笼......为心中那个完善的角度我不惜坚持多次重拍。到了高三时对拍照更加入迷的我找了一位好朋友当模特配合,在体育课或放学时校园各个角落里留下两人的脚印回忆与日后恒温的友谊。与许多到了毕业季才刻意拍照留念的同学不同,我相机的内存条里早早记录了我从高一到高三的点滴日常。有被人称赞过,为我赢来关注,甚至被人单独创立成相册保存,无用之事反而被人记挂,幸事。

小镇生活节奏无所谓快慢,反而让我觉得刚好。与那个整天升着高考大气压的高中学习环境格格不入的我,也算年轻个够。我将拍照兴趣延续,曾与小学同学重返小学校园留下与一群小学生的合影,为好友一家人出游充当一整天的摄影师。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周五放学好友几人去KTV唱歌,为最爱的乐队办一场专场;或是自带扑克进小店吃喝;每个学期都会有一次一大群朋友游山玩水或自己买材料烧烤、做饭,抢一只刚出炉的烤鸡;每年中秋节与好友们提着纸灯笼上街;假日约好友出门聚聚躺在公园草地上聊天;我喜欢尝试不同的事物,记得高二时上语文课反串周朴园与同桌对戏的《雷雨》;订阅了一年的《城市画报》;与一位当设计师的远房表哥探讨梦想;十八岁游苏杭,给每个好朋友带手信;十九岁考驾照......三年的高中生活里,我喜欢搭车去别的城市看看,接近月考了还能去陌生的城市看场电影。在课外书的阅读里零零碎碎搭建起知识系统,我尽力寻求一切能提高创造力的机会和方式。

我曾设想如果高中可以重来,我会不会把更多时间气力放在学习方面拼命复习?毕竟后来成绩并不太理想。而这是高中时大家最看重的。但是如同萨特所说的,“人是由自己的行为打造出来的,人不仅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是他投入存在以后,所自愿变成的人。”连想我所做的无用之事,多是由心而发,任凭自由意志的发挥,虽然多是独奏曲并非空前绝后的交响乐,但也在我生命里注入具备雏形的一些观念,在往后更大的世界体验。比如,高中我对小镇古老的四合院、隔壁镇年代久远的府宅充满好奇,想了解古老的,被隐藏起来的事物。养成我现在每到一座城市要去当地博物馆的习惯;因为拍照让我认识更多的朋友;与一帮朋友过年时仍像高中那样打打闹闹,大伙一起做饭一起吃。一生的好友或许在那时已被缘分写好名字。当我来到当年在书上介绍的地方,我知道我还是那个我。高中生活是平静的,同时给未来埋下强烈的伏笔。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这是梁文道说过的一句话,深以为然。■



作者介绍:

用这颗头颅与世间对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