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唯亭,阳澄湖半岛上,有座庙宇,名重元寺。
重元寺为古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1500多年间,多有毁损与重建,为江南名刹之一。
不知重元寺原址,只知现寺院是2003年地方政府批准重建的,是新的选址、新的设计、新的建造,唯一留用的是庙名。
对政府出资重建重元寺,贬褒不一。
我的想法是,若地方有财力,重建古之名刹,以满足佛教信众的需求、增加阳澄湖文化内涵、适应民众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提升人们对佛教文化和中国古典建筑认知与欣赏水平,还是利大于弊的。
苏州历来是文化名城,现今财力富足,打造一个宗教与旅游、复古与创新、佛事与研究相结合的场所,也算是文化的传承吧(至于传承厚薄深浅如何,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随我的镜头,走走,看看吧。

(礼佛大道东首的石牌坊。“阳澄”换用“阳城”,更好吗?)

(礼佛大道。路中间矗立的,像“石幢”,但有座无盖,且无经文,我只能称“有着佛教文化元素的艺术石柱”了)
进入寺院后,东西向的路将寺院分成两部分,北为重元禅寺主体建筑,南为“水上观音阁”,当然,这是狭义的划分,从广义上说,南北两部分都属于重元寺。
先来看看水上观音阁。
观音阁全称为“观音大士阁”,建在阳澄湖水上的一座人工建成的圆形小岛上,名观音岛,人们说重元寺具有莲花佛国观音道场的特色,指的就是这处景观。

重元寺山门前的南广场与观音岛由长99米十九孔的普济桥连接,桥头有座七柱三门的石牌坊。为啥桥为十九孔,我想,大概是纪念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辰日、六月十九成道日和八月十九出家日吧。


从北向南,走到观音岛上,近距离看观音阁,其显得更庄严雄伟,楼阁高达46米,据称是最高水上观音阁,阁内又有两项国内之最,室内最高观音像,33米,室内最重观音像,青铜88吨。
原谅我不拍室内佛像,就看外观吧。

(观音阁坐北朝南,外观三层,一层为单檐,二层为二重檐,三层为三重檐,三重檐建筑很少见。观音阁的平面设计与武汉黄鹤楼十分相似,为“四边套八边形”)



(环观音阁为圆形廊道,环廊上,南北建有进、出门楼,间隔布设着六座观音配殿)

(观音阁西立面和环廊上的一座观音配殿)

(环廊上与重元禅寺、普济桥、观音阁在同一中轴线的北门。这应该是观音阁通往重元禅寺的出门,鉴于香客和游人以陆路为主,这门便像是观音阁的进门了)

(爱心、善心也该是从小培养的)
在观音岛上转了一圈,我们又经普济桥回到寺前广场。

(石幢。石幢拉着国际佛教旗和经幡,我不明白,正宗的汉传佛教寺庙为何挂藏传佛教的经幡,它毕竟不是无锡灵山、三亚南山那样的佛教文化园,要兼顾中国佛教三大语系)



(来自农村的女香客)
重元寺建筑基本上按汉传佛教规制布局和建设,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两侧除钟鼓楼外,值得说的是文殊、普贤、地藏、虚空藏菩萨的四大配殿,它们都是三层歇山顶楼阁,体高量大,在国内鲜见。

(天王殿)

(大雄宝殿。系国内大雄宝殿最高,38米,最大建筑面积,2100平米)

寺院内还有不少辅助建筑,不一一上片了。值得一提的,重元寺是寒山书院(汉语系佛学院)重要活动和研究场所,上文说到的“佛事与研究相结合”,指的便是此。

离开寺院前,见到几株开白花的晚樱,就顺手“摘”了几朵,送给有耐心读完博文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