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米芾书。行书。纸本。凡35行,共294字。高30.2厘米,宽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上图:米芾苕溪帖)
《苕溪帖》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中年之代表作,作于元祐三年(1088)八月八日。该书秀润劲利,灵动豪宕,欹侧多姿而又不过分险怪。所用纸制作极精。原料为楮皮,中间略洒麻料杂滓,更具古意。表面施有薄粉,砑使光泽,利于托墨。

米芾苕溪帖局部
该书内容是米芾自作五律六首,是他预备离开无锡到湖州去,在将要离锡时写的,故诗题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第一首说:“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第二首说:“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可知他在无锡已经从春天住过夏天,到秋中八月间才准备离开。考米氏自撰《头陀寺碑》里说道:“元祐戊辰,集贤林舍人,招为苕霅之游。九月二日道吴门……”
林舍人是林希,字子中,元佑二年就任湖州太守,到四年由吕温卿接任。此卷写於元佑三年戊辰(1088),正是林希知湖州时。因唐代颜真卿曾作湖州刺史,所以米芾有:“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的句子。以林氏比鲁公。米芾时年三十八岁。

米芾苕溪帖局部
按:米芾早年落款用“黻”字,四十后用“芾”字。
此卷经南宋绍兴内府及杨士奇、项元汴等人递藏,后归清内府。1945年从长春伪满宫流出,为人撕坏,全缺了“念养心功不厌”等六字,半缺“载酒”二字,少缺“岂觉冥”三字。李东阳篆书大字引首和卷末项元汴题记,也多失去了。1962 年4月,北京荣宝斋以廉值收得,同年归故宫博物院。补纸重装,由郑竹友根据“延光室”照片补全残字。

米芾苕溪帖
释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

米芾苕溪帖
释文:菱讴。缕会(点去)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

米芾苕溪帖
释文: 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余居半岁,

米芾苕溪帖
释文:对声。却怜晈皎月,依旧满船行。元佑戊辰八月八日作


米芾苕溪帖局部
按:“洲”字、“行”字,若“快剑斫阵”,八面出锋,爽捷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