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申论备考:“快而准”抓住作答要点

 千秋胡杨 2015-05-06

2015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快而准”抓住作答要点

申论材料在申论考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得申论者得天下”,而能否把控好材料是“得申论”的关键所在,“把控”的核心就是能否快速准确地抓住答案要点。这就需要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着力提升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的能力。在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备考时间里,技巧和坚持不懈的练习是提升这一能力的不二法宝,以下中公教育专家将侧重给大家介绍一些快速准确抓住答案要点的技巧。

一、常规技巧

申论材料为了增加考试难度一般会把顺序打乱,但无序之中还是有章可循的,命题人选取的材料即使打乱了顺序也还是出自中国人之手。根据中国人习惯性写作方式,一般会将观点置于段落的首句或尾句,因此灵活运用“段落首尾句”法便是快速抓住答案要点的有效举措。所谓“段落首尾句”法即在阅读材料时先读段落首句或尾句,快速锁定观点,回段落验证,若段落内容论证的是该观点,则可简要浏览,如以下这段材料:

“与农村相比,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平整的道路,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式各样的休闲娱乐设施,以及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构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生活环境。同时,资本高度聚集的城市,提供了比农村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工作条件,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工作,也能及时地接受到现代思想与观念的熏陶和感染,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丰富社会关系,扩大生活圈子。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与发展机会,对那些比较年轻、文化水平较高且不安于现状,有较高追求的农村劳动者来说,尤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首句“与农村相比”明显是在列举论证,不是观点,因此跳到最后一句,可看出是一个观点,即: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与发展机会对农村劳动者具有巨大吸引力,锁定之后回材料验证,抓住“与农村相比”、“同时”、“也能”便可知道这段材料从三个方面在论证尾句的观点,因此我们所需的要点便已准确抓住。

二、灵活技巧

申论材料按内容类别可分为三类,即数据型材料、案例型材料及观点型材料,各位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可结合各类材料的不同特征灵活变通,快速准确索取要点。

(一)数据型材料

对于这类材料,数据不是重点,核心是数据所论证的那个观点,它一般在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因此,阅读时跳过数字、直接阅读文字,抓住观点即可。

(二)案例型材料

申论材料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故事,一般而言,是社会热点类事件的概率较高,这类材料的特征是阅读较为轻松,但要从案例故事中提炼出观点,即抓住命题人想通过案例传递的启示难度较大。对于这类材料可通过抓要素来提炼核心找启示,对于一个案例故事而言,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主体、处境、做法、结果,由这些要素提取出故事的梗概,从而精准找出启示,如以下这段材料:

从事销售工作的蔡先生春节期间有一份紧急快递要发往山东,他这几天正为此事忙得焦头烂额,“所有快递公司都'歇菜’了,难不成要我亲自开车去送?”通过反复查找,蔡先生终于如愿找到一家愿意在春节期间为他送快件的快递公司。对此,蔡先生连声说想不到,

“平日里竞争如此激烈的快递业居然也会有'集体罢工’的一天。”随着大量的外来人员开

始陆陆续续返乡,除了早就“歇菜”的快递业,一些店铺和企业也开始提早放假,美发、洗

车、餐饮等服务性行业都出现了供小于求的现象,不少市民明显感受到了日常生活的不便。

通过抓取要素,这一段材料核心便是蔡先生春节期间想发快递找不到人,通过反复查找,终于算是将快递发出去了。由蔡先生这一经历给我们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城市日常便捷的生活和服务业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由此我们便可知,外来务工人员对于维持城市正常运作至关重要,而通过这一简单分析,命题人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也顺利地提取出来了。

(三)观点型材料

这类材料的一大特征便是观点鲜明,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说的话或者理论政策中截取的内容,选取要点直截了当,在阅读这类材料时只需考生判定清楚说话人身份、找准对象,观点的正确性即可直接运用于需要的题目中。

       申论能否取得高分,较为关键的一大要素便是能否把控好材料。“材料为王”这四个字是对申论材料重要性最生动的诠释,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在灵活运用技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材料阅读能力,为接下来的考试夯实基础,奠定根基!
 

 

申发论述,即我们常说的“大作文”,是公务员申论考试必出之题,所占分值也最大,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它也是申论考试中一大“拦路虎”,很多考生在这道题上存在“没话说、胡乱编、抄材料、写不完”等问题,造成失分严重,它因此也变成了拉开考生间分数差距的“罪魁祸首”。

万事开头难,拿到一个作文题,首先应该是选取立意,观点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分数高低。因此,对于文章写作,选准立意是关键。那么,如何选准立意?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做到以下三步是关键。

首先,仔细审题,明确方向。

所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想要写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明确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他到底需要我们写一篇什么样的文章,一是在类型上,是政论文还是策论文亦或是驳论文?二是在内容上,到底需要我们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来进行写作?这些都是需要考生在审题的时候所必须明确的,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符合命题人的意图。

其次,阅读材料,抓主要矛盾。

通过仔细审题我们了解了需要写作的问题或者主题之后,接下来就要通过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矛盾来最终确定立意。这时,在阅读材料时就不能像前面几个题一样过多地注重微观和中观信息的提炼与阅读,而是需要从材料的整体宏观来进行把握,分析材料所涉及的主要矛盾,因为从申论材料的组织出发,一份申论材料是由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者社会现象组成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进而针对主要矛盾来进行立意的准确选取。

最后,根据主要矛盾,确定立意。

通过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抓取材料的主要矛盾后,还需要进一步寻找题干要求与材料主要矛盾的切合,从而将二者有效结合,确定出最佳立意后进行文章写作。

综上所述,对于申发论述立意的查找我们既需要把握题干中所要求的写作方向,也要准确理解材料,分析出其中的主要矛盾,同时,将题干要求和材料的主要矛盾二者有效结合即可。所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进行申发论述题的作答时,一定要摒弃原来只看题干,从单一方面决定文章立意的做法

 
   
   综合分析题是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常考题型,也是分值较重、难度较高的一类题型,往往使考生无从下手,不能冷静地对题目进行思考。此类题目最常出现的作答要求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这三点是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过程中贯彻始终的要求,对作答题目具有指导性意义。

中公教育专家在多年的培训中发现,很多考生都未能很好的把握“观点明确”这一要求,从而导致失分。因此本文就来分析综合分析类试题中“观点明确”这一要求。

一、观点明确的含义

观点明确,就是说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都要在答案中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能模棱两可。

(一)观点不明确的表现

目前观点不明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对问题的评价缺乏明确观点;二是对问题的性质、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影响、后果和解决的必要性等缺乏明确概括,80%的考生均是用罗列问题的形式来代替对问题的定性,以问题的具体表现代替对问题的归纳;三是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危害、后果以及为什么要解决问题等,没有作出明确认识和清楚表述。

特殊情况:试题已经给出了观点,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面对这种情况,答案中也要把这个观点陈述出来。

【示例】

背景材料2谈到“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请结合背景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明确,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分析】

本题要求你谈谈对“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这句话的理解,在分析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民俗文化很重要。部分考生会直接对这句话的含义进行解释分析,却忽略“观点明确”的陷阱。作答本题时,考生必须先对“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这句话的正确与否给出一个明确的观点,接着分两个层面来论述。因此,考生在书写答案时,要将该观点在答案中予以体现(最好是答案首句),否则必然扣分,考生切记。

(二)观点明确的前提

综合分析题重在“分析”二字,要做到分析合理,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人的认识规律和表达顺序等,也要符合辩证法中关于联系发展、内因外因等原理,最终阐释独立思考所得的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正确是观点明确的前提,不正确的观点再明确也是无用的。大家要充分联系给定资料,在宏观把握材料大背景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抓本质,进而获得给定资料所要表达的实质观点,在作答中“为我所用”。

【示例】

阅读给定材料14,针对××省强制执行带薪休假的措施,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0分)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50字。

【分析】

“观点明确”,首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观点。题目中明确要求考生对“强制执行带薪休假的措施”给出看法,结合材料可得出观点——支持强制执行带薪休假的措施,并首先亮明观点,下一步再具体分析,说明支持本观点的理由。也会有部分考生没有深刻理解材料主旨,被材料中的负面材料所误导,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考生亮明的观点一定要立足于给定材料,符合材料的主题,不能跑题。

本题参考答案亮明观点部分如下:

××省强制执行带薪休假的措施意在回应民众诉求,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现实中也面临着执行不力的困局。

二、如何把握观点明确

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时,要针对具体问题,有目的地去思考。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主题一致,方向一致,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明确出题人的意图,答案要立足于给定材料,这是我们作答申论任何题型的基本旋律,不能跑调离调。尤其面对争议型材料时,更不能片面地考虑问题。

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理解掌握政治原则、时政热点、规律、政策精神等,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等。考生按照普遍适用的原则,联系试题中提出的具体问题,紧扣题意思考,灵活运用,适当发挥,那么,回答就能够符合逻辑,在方向把握上不会存在大的偏差。

另外,考生要表明态度,说明对事物的基本看法之后,要有条理、有层次地做出阐发,阐明自己为什么持有这种态度,说明理由,提出依据。要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要进行分析,如优缺点分析等,进而认清危害,辨明是非,提出解决问题、消除产生问题根源的必要性。这既是综合分析题答案的具体分析内容,也是对亮明的观点的论证过程。

以上内容就是申论综合分析题中观点明确的含义和方法,希望各位备考申论的考生能够重视培养和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