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说自话之-闲聊易经5-占卜的思考

 chxf1949 2015-05-06
  易经议论和探讨了自然和社会人伦的常识、规律。孔子将易理发挥,引入了义理。令人信服、敬佩。但易经起源于占卜,用于占卜,这也是事实。
  读易经,琢磨半天不去占一卦,实在可惜,就好比一桌好菜摆面前,看着开心,闻着舒心,不拿起筷子夹一块送进嘴里,怎知道味道如何?
  准不准先放一边儿,问:占卜有道理吗?这么问的预设是:能不能用理性思维来解释占卜?什么是理性思维?
  根据西方启蒙学者们的使用概念,理性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经验,集合已有的样本进行归纳,找出规律。显然,没有发生或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就不能形成经验,没有经验作为基础的思维不属于理性思维。启蒙运动最盛时,人们将理性思维推到了与上帝并列的位置,认为这世界上只有理性思维是正确的,而且是万能的,理性思维又被叫做脑思维。非理性思维是错误的,纯粹是忽悠人的东西,于是,形而上学被排斥,被认为是“哲学的胡说八道”。幸亏启蒙学者们不是头脑简单的应声虫,哲学的基本就是反思,哲学家们的最大本能也是反思。经过了狂热,学者们开始反思,终于认识到,否定上帝绝对权威的启蒙运动本质就是要否定权威和独断的思维。人们终于承认,世界上的现象,很多是不能用理性,逻辑来解释的,理性不是万能的上帝。否定一个权威,再竖起一个就是倒退,自己否定自己,是不合逻辑的,即不是理性的思维。
  非理性思维是个什么东东,哲学家们说是感性思维,比如情感问题,宗教信仰等等。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经过心理学家们卓有成效的研究,人们更倾向于将非理性思维称为“心的思维”。
  什么是“心思维”?我引用自己两年前一篇文章中的一段来叙说:
  
当我们开始思考,思考遇到的一系列事情的前因后果,并试图找出原因和预测后果的时候,或者是在结果面前去推理其发生的原因,这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逻辑推理活动,在用我们非常熟悉的“因果律”来进行推理,也就是说,我们用脑子在思考。
   有意思,脑子思维,难道还有别的什么来思维的吗?有的。
   还是那个荣格,在他八十多岁的回忆录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上个世纪三九年的一天,荣格到北美旅行,在新墨西哥州结识了一位印第安酋长,两人一见如故,很谈得来,有点相见恨晚,惺惺惜惺惺的感觉。他们谈到了白人,酋长对白人很排斥,说白人看起来非常凶暴,长得尖嘴猴腮,满脸皱纹,一双眼睛直勾勾的老是在寻找东西,总想把什么都据为己有,为此他们显得焦虑不安,心浮气躁。“我们不理解他们,认为他们全是疯子”,酋长说。
   荣格问:“为什么?”
   “他们说他们是用脑子思考问题”,酋长指了指自己的头回答。
   荣格说:“当然是这样啊,那你们用什么来思考呢?”
   酋长指了指自己的心窝说:“我们用这里来思考”。
   这让荣格感到了极大的震惊,他意识到这是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并强烈的感受到了到了心灵的力量。
  酋长的回答提醒我们:除了泛滥的大脑思维,还有“心”在思维,这是存在的不可回避的事实。一位美国女作家对此总结说:荣格是一位现代科学家,是一个研究人类意识的先驱,十分清楚,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心灵的智慧就必须与泛滥的“大脑思维”相匹敌。如果我们要保护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使之免受原始兽性本能的困扰和左右,就必须呵护源远流长的的,如金子般宝贵的人类“心灵感悟”,并使之成为人类的自觉。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面对大自然,人类似乎已经能够为所欲为,这当然要归功于脑思维,脑思维的确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可是当我们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面对日益增加的地域冲突;当我们混迹在喧嚣的,整天急匆匆奔忙的人群中感到茫然,甚至孤独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们被迫停止习惯了的思考方法,只想求得一会儿的安静。
  在独处的时候,我们会反思一切,自己在跟自己用心在对话,心灵的思维让我们感到似乎遇见了久违的挚友;偶然,我们离开滚滚红尘,来到静谧的田园,融进山川大河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的时候,我们似乎回到了早就存于我们心底最深处的那个“家”。离开这个“家”太久了,我们感到既甜蜜又生疏,这时我们会听到心灵的欢呼,我们迫不及待的抛开泛滥的“脑思维”,用心来思考、感受这奇妙的一切......面对古代哲人,大师们的智慧,我们发现可以用心灵与他们交流......
   当然,这里说的心不是医院造影机屏幕上显示的那个心,是我们的“心灵”。心灵感悟是用“大脑思维”无论如何也推理不出来的。当我们面对一件事物,或者是解释我们身处的世界的时候,思考并不一定只有一种“科学”的方法,或者说是“物理的因果方法”,还有另一种思维方式,就是那位酋长说的“心”的思维。
   心的思维,对我们东方人来说是不足为奇的,自古以来,心的思维一直存在与我们的心灵深处。古印度的吠陀经典到后来奥义书,薄伽梵歌,都在述说着心灵的声音,与后来的佛教经典,耆那教经典等,都告诉人们:心灵的思维,心灵的感悟使我们在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里能够摒弃野兽的本能,不被这种具有掠夺本能所困扰和左右;中国古代的关于心性的论述那就更是浩瀚如海,翻开任何一本经典,都可以找到用心去待人接物,以心来区别人兽;通过心的修炼,去做一个真正的人;用心去追究世界本源,太多了......。
   面对庐山的奇秀俊伟的时候,我们会思索: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会立刻想到地理的因素,世纪更替,大自然的作用等等,我们会去请教地理专业人士,或翻阅有关书籍,直到弄明白:这一切是如何形成的。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余,我们也会问:是谁干的?很显然,怎么干的和谁干的不是一回事。怎么干的可以归结于在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是用脑子思考的结果。如果问:谁干的?事情就复杂点了,无神论者至始至终都只用脑子在思考,所以认为,没有一个具体的人格神来干,这一切就是这么形成的,沧海桑田,自然规律;基督徒会说:上帝干的,别的一神教徒们也会认为是那个他们心目中的至尊干的;宗教信仰者们在这里是用心在思考,在感悟;而我们的古人会说,这是天干的,是阴阳二气不平衡,剧烈变动的结果,变动完了之后,二气平衡,于是一切归于平静,所以有了庐山的俊秀,阴阳是形而上的概念被运用来解释形而下的器的典型范例,所以,阴阳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思辨核心,是脑和心思维的完美结合。
   很显然,脑思维依靠逻辑推理,也就是相信万事万物的发生和去想结果都符合那个因果律,果真是这样吗?荣格从“巧合”的框框里跳出来,大胆的质疑因果律,他依据的是大量的事例,他对如果不符合因果关系,就一味的推给“巧合”的态度或选择很不以为然。因果律是我们思考问题,寻求结果或推出原因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是因果律是唯一的吗?显然不是,休谟提出了绝妙的见解:一个果不一定只有一个因,一个因也不一定造成一个果。有很多现象不能用貌似完整的因果律来解释的,这就是被科学家们称为偶然事件的那些东西。但是用偶然这个词不是解释,而是描述,解释得另外进行。
  有太多的“偶然”事情或现象令人感到迷惑,惊讶甚至恐惧,“偶然”也被叫做“巧合”。比如很多梦里做的事情,结果真的在现实中得到证实;突然心中若有所动,结果某件事情发生了。这些用偶然,巧合来解释,未免太敷衍,荣格研究了这些“巧合”,提出了“共时性原理”的命题。
  荣格在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碰到大量的“巧合”事件,这些事件找不出原因来,用因果律根本不能解释,而一概用“巧合”来应付,令他感到厌恶。荣格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他认为,这些事件中必定有人类还没有察觉的其他“必然”在里面。他将这些“必然”发生的“巧合事件”的发生称为“共时性”,也叫“同时性”。“共时性”意思是,当我们潜意识里某个事件出现的时候,这个事件的对象就会如约而至。我们中国一句俗话最能贴切荣格的“共时性原理”:说到曹操曹操到。
  没有察觉的“必然”能不能早于发生而被知晓?换句话说是:能不能得到某种启示?荣格的心理学研究认为,潜意识会通过梦或别的什么方法给人以启示。宗教信仰者们也会说看到,或感觉到某种神启
。荣格认为这些说到底,都是心灵的启示。而占卜,就是心灵给予的启示。
  荣格将占卜作为探究“潜意识”的一种方法来进行研究,他说:“我对占卜感兴趣已经超过三十年了,就我来说,占卜作为探究潜意识的方法,似乎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就预测占卜来说,荣格最推崇的就是中国的《周易》,可谓情有独钟。荣格说:“建立在共时性原则基础之上的思维方式,在《易经》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是中国思维方式最集中的体现。而对与我们西方人来说,这种思维方式,从赫拉克利特之后,便在哲学上消失,只是在莱布尼茨哪里有一些低级的回声”。 
  荣格研究发现,潜意识常常揭示的是事实,而人类活动基本上是靠潜意识控制的(既然是潜意识活动,也就是人们自认为是不自觉的,下意识的举动)。他认为,《易经》最能激发潜意识活动。很明显,《易经》用卦画,挂爻辞去说明“积极想象”,来开启人通往潜意识之路。读读挂爻辞,我们也可以发现,吉凶等判词也并不是绝对定下来的事情,它只是告诉我们,如果这样或那样做了,就可能会有吉或凶,同时,挂爻辞很明白的提示我们,朝着某个方向努力,就可能趋利避凶。
  荣格一再表明自己是一个“实证主义者”,既然说了就肯定要去做,荣格在他的回忆录里谈到很多用《易经》占卜的例子。最有意思的是,荣格用投钱币的方法占问:《易经》目前的处境如何?得到一鼎卦。荣格用易经来占卜,问易经是什么?易经回答:自己是一个鼎。这个结果令荣格惊异。他很赞同鼎卦的卦辞说法,《易经》“认定自己是一个礼器,用以供应精神粮食给潜意识的因素或力量”。中国人都知道,鼎一开始是古人用来做饭的容器,当然是“供应粮食”的了,就《易经》而言,当然是给“精神粮食”的。正因为是给粮食的容器,而吃饭是人生头等大事,所以鼎当然应该享受最高礼仪而得到尊敬,易经是鼎,也同样应该得到最高礼仪的尊敬。
  说了这么多,不是要“证明”易经占卜的有效性,更不存在要别人去信什么八卦占卜,正如第一篇帖子所说,为了“玩儿”。
  《易传. 系辞传》的开头就记录了孔子学习《易经》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说的是:在家的时候就观察卦爻之象,揣摩、玩味卦爻辞的意思;出门,要有所行动,则特别观察卦爻的变化,通过占卜来揣摩吉凶。重点是“玩其占”,关键词:揣摩。揣摩者,玩儿也。哈哈!
  想动动了,做某件事情了,不妨占一卦,根据卦象的变化,来细细揣摩提示的吉凶。对于占卜孔子用“玩”字,这也告诉我们:占卜不是断结果,而是喻示变化的趋势,通过对卦象的观察,对挂爻辞提示的后果来设计自己的行动,目的是“趋吉避凶”。
 
 
 说占卜,容易被拍砖,因为有“迷信”的嫌疑,为了避免口舌之争,我这儿引用荣格的一段话来回应:“易经对某些人可能亮如白昼,对另外一个人,则熹微如晨光,对于第三者,则也许就是黑夜”。“......不喜欢它最好就不要用它;对它有排斥心理,则大可不必要从中寻求真理”。所以,不信者,请绕道。

我不会为信仰献身,因为我可能出错------罗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