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敦煌 | 李茂锦:飞天随笔 [ 下]

 山茶的流芳地 2015-05-06



飞天随笔

文 / 李茂锦


  漫长的冬季过去了,春风又吹进了寒冷的石窟。改革开前后,飞天的倩影又印在了火柴盒上,我真是爱不释手,每次用完火柴后,我都要将空盒收集起来,当做宝物。接着,那个飞天又结伴出现在了敦煌电视屏幕。不久,它又飞向了敦煌新建的高楼宾馆,飞上了旅游纪念品,飞到了外宾的胸前,飞出了瀚海丝路,最后终于定格成敦煌街心花园的城标。敦煌成了名符其实的“飞天故乡”,沐浴在一片五彩的阳光雨中。从此,敦煌的空气变得温馨宜人。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常陪同省内外记者参观莫高窟,他们对飞天真是格外钟情,更羡慕我是“飞天故乡”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层次的提高,每次看飞天都有新的感觉。莫高窟里的飞天,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产物,各个朝代都有继承和创新,各有千秋。比如北魏的粗犷、隋代的秀丽、唐代的潇洒、元代的娴雅……这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意蕴。再如那飞天的种类也很繁多,有伎乐飞天、献花飞天、莲花飞天、净瓶飞天、祥云飞天、图案飞天、六臂飞天、双飞天、单飞天、群飞天等。飞翔的方式也婀娜多姿,美妙传神,有的疾如流星,有的势如风火,有的飘若浮云,有的舞若游丝,有的静若新月,有的飞若羽人……她们飘带曲折翻卷,姿态轻盈自如,或歌舞、或奏乐、或散花,把佛国世界渲染得淋淋漓漓,沸沸扬扬。那“曹衣临空”、“吴带当风”的意境犹在眼前,佛国世界的清香气息扑面而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与敦煌石窟虽相距遥远,但都有飞天的影子,这难道不是一种自发传递的文明信息吗?



  飞天啊,我心中的美神,她永远是那样年轻,那样空灵,那样美丽,永远不知疲倦,永远绽放微笑,从悠悠丝路到坦坦阳关,无论风雨阴晴,总是不停地起舞、奏乐、散花,把美好和吉祥带给人间。飞天不仅仅属于敦煌,属于甘肃,属于中国,而是属于整个世界。飞天只有“四海为家,五洲为友”,才能永葆青春,永留清香……


△ 您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分享是一种美德,感谢您的分享 ↓↓↓


· END ·

请您关注书香敦煌

关注阅读 · 品鉴敦煌

微信号:dh-shuxi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