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典理论为本

 钟家台 2015-05-06

中医经典理论为本

没有“证”,中医就失去治疗目标。“证”的本质是病机,病机分析的逻辑依据在中医经典理论,没有经典理论,无法进行病机分析,就不能“知犯何逆”。确立证候病机的治疗目标,必须以经典理论为本。下面,以糖尿病为例进行分析。

糖尿病是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等所引起的代谢紊乱,饮食治疗十分重要,药物治疗主要有双胍类、磺脲类和胰岛素等。辨证论治不考虑糖尿病的胰腺B细胞等的分泌问题,也不考虑胰岛素抵抗的问题,而是按照水谷精微的气化机制,根据五藏气血阴阳的理论分析病机性质,进行论治决策,脾虚者补脾,阴虚者养阴,湿滞者化湿,阳虚者温阳,有热者清热……,五藏六腑气血精津液等,都可能是治疗目标。

男性,65岁,退休职工。2006年体检发现空腹血糖8.8 mmol/L ,自己注意饮食,未服药,后复查血糖正常。200773,因呃逆来门诊,予公丁香10,柿蒂20水煎服,2剂,愈。后来出现口干渴引饮,尿多,自以为是治呃逆的热药所致,未予重视,但日渐加重,疲乏无力,明显消瘦(体重减轻20余斤)。2007914来诊,面潮红,脉细弱,舌淡红少苔乏津,随机(4pm)指血血糖:33.1mmol/L,收住院,病人素来对医院有紧张、恐惧感,坚决不住院。

这个病人多饮、多尿、消瘦,属于中医消渴病。西医的糖尿病很多不属于消渴,尤其无症状而只有血糖升高的糖尿病。我们习惯地把西医的糖尿病和中医的消渴划等号,不管病人的证候病机如何,是糖尿病就按照上消、中消、下消去对号入座。糖尿病是什么?是疾病现象,是临床症状,消渴是什么,也是疾病现象,疾病现象是独立存在的,症状是不能含混的,不能将此疾病现象和彼疾病现象等同起来。有消渴的临床表现,就是消渴的症状,没有消渴的临床表现,就不能当成消渴。糖尿病的病机属性,由于临床症状群的不同,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从临床实际情况出发,沿着病机逻辑具体分析。临床绝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没有三消的临床症状。

该病人气阴虚两虚兼内热的病机十分明显,相对应的法则是养阴益气清热。有了治则还需要确定具体的治法,具体治法要依据气阴虚和内热的多少、盛衰来决定。从脉舌分析,该病人是气阴虚多于内热,具体的治疗当以养阴益气为主,辅以清热。病情较重,多管齐下,予参芪通脉散(黄芪,丹参,制黄精、玉竹、桑叶、葛根、枸杞、生地、川红花、赤芍)去红花加知母20,黄芪、桑叶、生地剂量加倍,取五剂打为细粉,每次服20,一日三次饭前空腹服,另取五剂水煎当茶不拘时服,并用煎取的药液调服散剂,饮食如法控制,开化验单三张,隔日化验静脉空腹血糖一次。

2007927复诊。服药两天,静脉空腹血糖:20.5mmol/L,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服药四天,静脉空腹血糖:18.3mmol/L,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服药六天,静脉空腹血糖:15.8mmol/L,无不适。其妻告之,这两天饮食又不守禁忌,今日静脉空腹血糖:20.47mmol/L。方药不变,散剂每次服20,三顿饭前开水调服,汤剂守方五剂。2007108。饮食有节,静脉空腹血糖:8.81 mmol/L,散剂照服,汤剂五剂,到2007115号,复查空腹静脉血糖:6.85mmoi/L,参芪通脉散原方,黄芪、生地增加至60,五剂为散,1020,一日三次,停汤剂。

20071210号。空腹指血血糖:5.36.4mmoi/L,餐后两小时指血血糖:7.27.8mmoi/L,参芪通脉散原方,黄芪增加至100,生地60,加知母20为散,服法同上。2008312。坚持按上述方案治疗,静脉空腹血糖稳定在6.5mmoi/L上下,服药不变。2008520,为躲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取上方20剂为散,带回老家大连。

血中之糖在中医理论属于什么?水谷精微。为什么血中的水谷精微多了?根据水谷的气化过程来分析,关键在脾胃。胃不能降浊,该排除的未能排除,导致过多的水谷,停留在体内;脾虚不能升清,不能散精于肝,归之于心,肺不能朝之于百脉,藏纳于五藏,也就是不能被机体利用了,水谷精微就壅滞于血脉之中。

《素问.经脉别论篇》:“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水谷的气化活动,脾胃为先导,胃气的降浊有度,水谷精微的气化不多也不少;脾气的升清适宜,水谷精微顺利进入下一步的气化活动,该藏则藏,该充养形体则充养形体,就“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不会壅滞于血脉之中。饮食进入胃肠,化生精微、输布、藏纳,到排除糟粕,五藏六腑因应协调,该藏则藏,该泄则泄,藏不能藏,泄又不能泄,壅滞于血脉,导致血糖升高。

在“病”的标准,空腹静脉血糖≧7mmol就诊断糖尿病。无临床症状的糖尿病,如何进行“辨症求机”?就是根据水谷精微气化活动的经典理论,分析五藏气血,辨别六腑传导,在胃则治胃,在肝则治肝。

水谷精微无法进入“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输精于皮毛”、“留于四藏”等气化过程,精微不归正化,五藏气血得不到濡养补充,气化活动能力更加低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都可能发生。同时,多余的精微停留在血脉之中,不得疏泄于外、气化于中,日久化邪为患,生成痰浊、瘀血,阻塞络脉,导致气化活动障碍,在心则心藏病,在肺则肺藏病,在肾则肾藏病,在肝则肝藏病。到后来,元气等虚衰和络脉瘀闭同时发生,变症多端。

没有症状表现的糖尿病,饮食有节,动静有度,劳逸适当,守住脾胃关,以维护络脉的流畅,使六腑的传导、五藏的藏精,相互协调,也许可以自愈。临床可用参芪通脉散为基本方,益气升清,养津活络。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关键在把握病机的基本规律,在急者治标之后,有方有守长期坚持,否则,治疗可能失败。有个年近七十的糖尿病人,就诊时全身浮肿,面色晄白,精神不振,治疗不到二年,诸症消失,后改用参芪通脉散,配活血利络的中成药,血糖稳定在7mmol/L上下。

再举个变易性哮喘的例子,说明经典理论的重要性。有个家住上海,喘咳多年的患儿,西医诊断为变易性哮喘,据患儿母亲说,多少年来几乎跑遍了整个上海,不知道找了多少中医,也都按照变易性哮喘治疗。2011年花了四百元的挂号费,到一个国际著名的儿科权威那里看病,开的药还是含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喷雾剂,而且一再强调,一天2次不能停,给家长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激素的危害家长略知一二,不喷担心出问题,喷也担心出问题。2012年春节前从上海来诊,患儿面色略带青黑,精神不振,纳呆不思饮食,每天两次喷药,咳喘不太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脾肾阳虚,肺卫气弱之证,治疗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的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12,白芍12,熟附片6(先煎),干姜10,党参15,桔梗4,陈皮6,法半夏6,炙甘草8,大枣30(撕破),水煎服。中药三剂后,激素减为一天一次,续服至春节后,激素完全停用,病情日渐好转。回到上海,用六君子汤加当归、熟地、炮姜、熟附片为基本方继续治疗,病情有两次反复,通过手机信息辨证处方,用《伤寒杂病论》的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随机加减都很快缓解。723,患儿母亲去德国考察前,发来信息说:“经过先生这么长时间的精心调理,小朋友的身体真是好多了”。后来患儿母亲长期坚持艾灸关元等穴,到2013年春节再次见面时,身体已经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