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过半百,人生再度开始

 tuzididie 2015-05-07


  年过半百等着退休,事业出局。这似乎是中国社会的常态。其实,退休是一种解脱,退休时孩子大多也大学毕业,按说不该再操心了,可谓家事国事,无事一身轻。这难道不是筹划自己崭新的人生、第二个事业的大好时机?
  关键看你有什么样的心态。
  如今到处鼓励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创业,很少有人鼓吹年过半百的人创业。网络时代,更加剧了对年轻人的迷信。据说,硅谷就是吃年轻饭的地方。几年前,一位叫Michael  Arrington的业内人士在博客上豪迈地写道:“互联网的企业家如同职业运动员,顶峰是26岁!”
  Michael   Arrington 把脑力劳动的顶峰和最需要挑战体能极限的职业运动员相提并论,本身就够雷人的了。其实,26岁这个顶峰运动年龄也很具误导性。这不过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许多发展中国家优先考虑年轻运动员。美国等发达国家,一切凭资格赛成绩说话,运动员平均年龄就大得多。比如,瑞典代表队的平均年龄超过28岁。在过去的三届奥运会,1707名美国选手有64位在40岁以上。41岁的“大妈”Dana  Torres,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中竟拿了三枚银牌!当今马拉松40岁年龄组的世界纪录是2小时8分44秒,没有几个年轻的职业选手曾达到过。更不用说,奥运会和职业体育都只有几个赢家。我们日常的生活和事业,则只要做得比大部分人好就往往会赢。有位运动爱好者曾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自己在芝加哥铁人三项赛的50-54岁年龄组中排在顶尖的15%,但在所有参赛选手中则是顶尖的11%,说明年轻选手的普遍表现不如50-54岁年龄组的。这种现象,我在美国大大小小的地方长跑比赛中也经常碰到。这种业余性的比赛,和我们生活中的竞争更接近。
  都说年轻人最多的优势是身体。其实,即使在身体上,如果坚持锻炼好好保养,年过半百的未必输给年轻人。我最近发现,我这个五十几岁的人几乎不得病,觉得生病是属于青春期的女儿和我的年轻学生们的“专利”。家人不让我这么说话,据说这样说不吉利,会招病上身,逼着我说完敲木头椅子驱邪,美国医生居然也信这个。但在我看来,我们上了年纪,接触的病菌多,免疫力强,比年轻人更皮实些。当然,几年前一项研究也惊动了西方媒体:人一生的幸福感呈现出U字型,三四十岁时低沉,五十过后幸福感高升,五十多的人比二十几的更幸福。理由是什么?大家只能凭借生活经验解读。在我看来,我等凡夫俗子不比圣人,干的事业小,五十就“知天命”了,壮志未酬的挫折感降低,能够更为淡定地看待自己的成败。总之,人过了五十,心态应该更好一些,“情商”更高,办事更靠谱些。
  《福布斯》杂志曾刊载一篇文章,回击Michael  Arrington把互联网企业家顶峰年龄定在26岁的说法。Michael  Arrington只是拍拍脑袋一说,未尝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态。《福布斯》的文章,则有研究调查作为基础:在所调查的500位高增长企业的创业者中,50岁以上创业成功的,比25岁以下创业成功的要多一倍。创业成功最多的,是40岁上下的人,有6-10年的经验。分析指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固然电脑手机网络玩得精熟,但缺乏实际经验,很难像五十多岁的人那样理解生活里究竟需要什么,不容易发现市场。更何况,想出一个主意是一回事,能够把创意落实为产品、打开市场,则是另一回事。后者往往决定创业的成败,更依赖岁月所积累的经验。我们还必须注意,盖茨、扎克伯格等少年有成者,领域往往是颠覆传统的前沿,从事的是熊彼特所谓的“毁灭性创新”,初生牛犊的猛劲自然是巨大优势。而即使在这种前沿地带,他们也是异类,绝非常规。一旦闯过“毁灭性创新”的突破点,就进入步步为营的渐进阶段,更需要年长者的经验。
  只要我们过去认真地生活过,生活就总是有收获。为什么到了中年就想着退场?五十岁以后的生命依然很精彩。中年人,为了社会,也为了我们自己,找回当年的豪情!
 

薛 涌(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