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讨厌的人 自知力——精神分裂症鉴别的重要指征

 青衣问道 2015-05-07

 

你令人讨厌吗?


导读:我们常常能在身边的同事、朋友中发现一些比较讨厌的人,总结这些令人讨厌的人,我们或多或少能够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些共同特质。那么哪些特质是公认的会让人讨厌的呢?燕园博思职场心理咨询专家为您简单讲一讲。

  多嘴、八卦、爱嚼人舌根的人都比较容易让人生厌。虽然曾经有科学研究表明,说他人闲话是人类社交的一种需要,但这种多嘴八卦并不仅仅只是爱闲扯,而是热衷于到处打听他人的私人隐私,以及将自己知道的信息扭曲、杜撰、撒布出去。

  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也让人讨厌。这些人最明显的特征是我行我素,不听、不理会他人的意见,并且也感受不到自己的自我中心倾向,没有自我反省或者换位思考的意识。这类人在群体中通常只关心自己的需要,过分强调自己的感受,他们也常常因此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判断失误。

  还有一种人,他们喜好对别人横加干涉,通俗一些我们可以称这种横加干涉为“多管闲事”。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是有自我独立空间的需要的,即使是亲密无间的可以互相分享隐私的闺蜜也是应该各有各自的生活的。他人的管闲事会让我们感觉自己的领域被侵犯,感觉自己不被尊重。

  另外,羞怯、自卑的人也不怎么收大众欢迎,羞怯、自卑是人际交往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交际障碍。自卑的人对自我的认知往往比实际情况更低,因为自卑,他们无法获得自己对自己的认同,内心缺少满足感和价值感,自卑程度严重的人往往会感觉他人瞧不起自己。羞怯很多时候也源于自卑,羞怯更多表现在与人交往方面,比如大众场合非常扭捏,和人说话支支吾吾,长期的羞怯非常不利于个人正常的社交活动。

  除了上述几种特质很容易让人生厌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如斤斤计较、自负、多疑、仇视这些心态。很多时候,具有这些令人讨厌的特质的人往往并不自知,或许我们自己本身也有这些特质中的某些。专家提示,提高自己的自省意识是很关键的可以帮助自己快速成长、完善自己人格的方法。


  人际交往中最令人讨厌的性格特点

      你知道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最讨厌的几个性格特点吗?看看下面介绍的7个性格特点,不要让自己做下面几个性格的人。

 

人际交往中最令人讨厌的性格特点 

  1.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2.忌妒
  “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忌妒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

  3.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4.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5.干涉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6.羞怯
  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与他人正常交往。

 

  7.敌视
  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由于受到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令人讨厌的人

自知力——精神分裂症鉴别的重要指征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类人,他们休息时间在你家楼上喧哗,吵得你无法入眠;他们在小区跳广场舞,声音大得扰民;他们开车不打转向灯快速插到你的车道,你只好踩急刹;他们说话不顾别人的感受,呛得你半天说不出话……他们不是坏人,只是没有同理心,似乎没想过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麻烦和影响。

  你喜不喜欢这样的人?我想你肯定讨厌这样的人。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正在不知不觉中将你的孩子养育成这样的人呢?

  我们在外的时候很容易就碰到这样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在羽毛球馆打球,一个6、7岁的小男孩在各场子里乱窜,好几次差点被别人的球拍打到,逼得大家只好停下来等他跑过去。如此折腾几次后,打球的人们大喊:这是谁家孩子?管管啊!”小孩爸爸就在其中一个场子打球,听到大家喊只是抬头看看,然后没有下文了。


  和亲戚去医院看望另一个生病的亲戚,她儿子发现病床可以升降,大感兴趣,反复把病床摇上去摇下来,她在旁边微笑着看着儿子,并不制止。直到病人家属耐着性子阻止他“你不能这么摇,阿姨会疼的”,孩子才不情愿地停下来。出门后,我问她为什么不制止儿子,她却不解地反问:“不是要给孩子自由,保护孩子好奇心么?”刹那间我冷汗直冒......

 

  这是天大的误解!没有边界的自由不是自由,是放纵!你的孩子倒是“自由”了,别人呢?


  有的家长倒是想管孩子,但是管不住。一次在商场里的儿童乐园的沙堡中陪孩子玩沙子,一个小男孩不断从高处向我们扬起沙子,我制止了这个小男孩几次,但是他置若罔闻依然是没有停止这种行为。她的妈妈也喊了几次:别朝小朋友扬沙子啊。没有用,他依然继续。同去的朋友感慨道:肆意妄为,谁都喊不住,现在这样的小孩不少啊。

  在说这样的话题时,大家总是深有感触吧!

  菲妈说,到朋友家去做客,正好碰到楼下邻居上来投诉,说孩子太吵了。这个过程中朋友家儿子发出的动静确实太大。朋友却不以为然地说,这个邻居太挑剔了,隔三差五来投诉,不用理她!我又不能把孩子的手脚绑住,有本事你住我楼上去!

  我很不认同她的看法,孩子当然不可以绑住,但是我们要以行动和语言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否则即使孩子长大了没有这个噪音扰民行为,也会有其他不考虑别人只顾自己的行为。即使不从邻里和睦角度出发,单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也应该给孩子设立一定的规则。但因为是去做客,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就是建议她买个垫子铺一下减少噪音。

  比如在家里,我们住的是七楼,孩子在家里玩的时候拿着棒子去敲打暖气片,我立刻走过去制止她。我说你敲打暖气片,楼下每一家的暖气片都会叮叮当当的响,你影响了别人可不是一个礼貌的孩子。孩子说:“那天来修暖气的叔叔就是这样敲打的!”我告诉她:“叔叔敲打暖气片,是因为工作需要,你敲打就不对了。”孩子听后,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再也没有去敲打过。也许大家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孩子的特质,该被允许和原谅。但是我是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的,不正确的行为应该及时的去纠正孩子。

  看到这里,你是否在这些家长身上看到了自己?你是否也曾对孩子不合适的行为没有及时严加管教?亦或你觉得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就会好?亦或你管教了,但是孩子不听你的,而你似乎有些无能为力?

  孩子需要自由,但自由的前提是他不冒犯不妨碍别人;孩子需要被尊重,但同时他必须学会尊重别人,照顾别人的感受。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地发展出同理心,学会识别并照顾别人的感受,孩子才不会成为一个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令人生厌的人。

憎恶心理

 想必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某个人就是特别的有偏见,讨厌他,排斥他,没有理由的就是讨厌那个人。但是心理学家指出,这样看似无理取闹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之为憎恶心理,是一种心理障碍或是心理疾病,那么憎恨心理调节该如何进行呢?
   
   化敌为友是最好的办法。聪明一点的人不会冒冒失失地挑起争端,反而会做好表面文章,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是多么富有好感,多么为他着想,背地里却给他一脚,也就是所谓的阳奉阴违。但这也不是什么好办法。只要你对他心存厌恶,再巧妙的方法也不能掩盖,而假装出来的友善终有一天会让你自食其果。

  任何一个人都是可敌可友的,而多一些朋友总比四面树敌要好。把潜在的对手转化为自己的朋友,这才是最好的办法。没有人是没有缺点的,也没有人是只有缺点的。

      谁都是既有长处又有短处。如果你只注意对方的缺点,那你就看不到他的优点;相反,如果你注意到对方的优点,那么他在你眼里也只有优点。如果你觉得对方令人讨厌,这种情绪便会有意无意地表露出来,那么对方也会对你产生反感。

 

自夸无罪,但别让人讨厌


    人总是喜欢自夸炫耀,把别人比下去,这是人的本性。

    然而,自夸总会被人讨厌,因为这种行为完全忽略了对方的心理感受,也蕴含了瞧不起对方的意思。

    如果妳经常向别人炫耀着说:「怎么样,你不会吧!」或「这是你做不来的吧!」久而久之和妳交住的人,将会愈来愈少。

 


我们终究要成为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在进入职场后的第一个镜头,郑薇严厉批评下属做事不认真。时光回到几年前,那个朦胧的自习室,陈孝正把作业本摔到郑薇面前,指责她的不认真,郑薇不以为然地回答“哦,可能算错了吧。”

曾经,陈孝正最厌恶别人抽烟;曾经,他在花园里坐下都要用书垫着屁股。可后来,他学会了抽烟,他一身白裤也毫不犹豫地坐在了脏兮兮的台阶上。

还是郑薇说得对,“人生真是讽刺,我们最终都要成为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有没有发现,你已经变得陌生了?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影响力与影响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我就是我影响你。看看,是不是他们改变了你?

■ 同事

曾几何时,你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剧本里的尔虞我诈你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明白。你单纯地认为只要一心向善,就一定会好人好报。至于受了什么委屈,遭到了什么陷害,你都默默地承受了。你不想向任何人解释什么,并不是怕越描越黑,而是你生来就是一副和善的性格,你天真地认为只要安守本分,就不用理会其他人了。可如今,如今你已是职场上勾心斗角的行家里手。

■ 家人

曾几何时,爱情是你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准。那些到适婚年龄、却仍孑然一身的人,固然令你恻然,但内心深处,你对她们更有几许欣慰和钦佩。你知道,她们尚无归属,是源自内心的坚持——她们希望能找到从事业成就、素养品行等各方面为她们所认同、欣赏和遵从的理想伴侣。为此,你特看不上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人。可临了,临了在父母的催逼下,睡在你身边的是个你都觉得陌生的人。

■ 伴侣

“我真不敢相信他会背叛我!我这么信任他,把很多事情都告诉他,我一度以为我们可以就这样一直顺顺地走下去──直到我在她家的阳台,看到他内裤的那天……”曾几何时,你是那么地憎恨感情不忠,为此,可以毅然决然割舍经营了多年的婚姻。可结果,结果你也开始频频和老公之外的男人私会了。

……

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都成了自己曾经恨之入骨的人了呢?我们不得不求助于荣格的“阴影”理论,或许,从中能找到些答案。

你讨厌的人隐身在你的“阴影”里


阴影,犹如我们向光而行时,在地上投下的影子,但与广泛意义上的阴影概念不同,在荣格心理学中,“它是自我无法控制的无意识心灵要素之一……在正常整合自我的人格中,若有某些部分因为认知或感情分裂而压抑,就会陷入阴影。”阴影基本等同于弗洛伊德的“本我”,它是人类原始动物性的方面,是本性的真实显现。

阴影常被认为是人格的黑暗面,也是人类的黑暗深渊,它远离光明,一度是懒惰、骄傲、嫉妒、贪婪、邪恶、诡诈、背叛等一切不合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的代名词,它使人类充满羞耻感与罪恶感,因而一般不被自己内心接受与认同,于是,一贯被自我压抑、厌恶、掩盖甚至痛恨,被自我拒绝和防卫,因此通常被弃之于广袤的无意识中。由此,“阴影无法由自我直接经验,所以它被投射到他人身上”,通常被投射到自己讨厌的人身上。

因为讨厌就能摆脱或压抑掉阴影么?远没有那么简单。

这让我想起歌德笔下的《浮士德》。这部著作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原因在于它简洁明白地阐述了几百年来的古老问题,这问题如同希腊文化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一样萦绕在人们心头:我们如何从“阴影”里解脱出来,是宁愿冒着被世界抛弃的危险还是选择被世人接受的权宜之计?

无论是哪种方法,我们都离曾经的自己越来越远了。

你讨厌什么,你就是什么


阴影不完全受自我控制,具有自主性和动力性。阴影会自发地跑出来,占据和控制自我,而自我却很少意识到它的存在。荣格认为,人的心灵及其每一个层面和子结构都具有能量,会找机会宣泄和释放,并支配自我。“阴影也具有惊人的韧性和坚持力,它从来都不会彻底地被征服。”

若一味地排斥和压制阴影,久而久之随着其无法释放的能量的不断聚集,“我们身上的动物性只可能变得更富于兽性。”阴影会伺机报复,“这种本能的汹涌宣泄就可能进一步压倒自我,导致一个人精神崩溃而堕入无能为力的境地。”

更要引起重视的是,过分压抑着人的阴影原型,加深了心理中光明与黑暗的鸿沟,如此一来,人们也仅剩两种选择:试图彻底摆脱黑暗面,此其一;其二,被黑暗面吞噬,我们变成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

然而,潜意识中寻求灵魂完整的愿望,使我们对阴影产生又爱又恨的情结。正如荣格所说:当你拥抱了你的阴影,你就寻找到你完整的灵魂。照此看来,“试图彻底摆脱黑暗面”这条路已被堵死了,我们也仅剩“变成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这一个选择了。

方法论:认识、接受并整合阴影


回到当下,我们如何使阴影朝有利于个体的方向发展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识、接受并整合阴影及其与自我的关系。

■ 首先,认识阴影。认识了阴影,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何认识呢?阴影是无意识,一般不易被意识察觉,但它还是留下了可以被追寻的痕迹。意识自我可以透过梦的分析、紧急情况和意外事件去窥探它们,用无意识投射原理去认识它们,或者通过与闺蜜谈心,或借助心理分析师的帮助。

■ 其次,最难做到的是接受阴影,改变对它的态度。因为人们总是乐于接受自己好的方面,而不愿接受自己不好的方面。接受阴影问题是人格转变的首要部分,其中包括意识的扩大。这并不意味着对阴影不负责任的屈服,这样会导致致命的意识丧失。而是应对阴影态度改变,超越善与恶,承认自己包含一个黑暗面,实际上是出自对人类无敌的特性的一种深刻和谦卑的认识。

■ 整合阴影是最棘手的道德与心理问题。如果个人完全躲避阴影,虽然生活合于规范,但却不完整得可怜。向阴影开启的经验虽然会使个人遭致不道德的玷污,但却可以达到较大程度的整体感。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本我最真实的呈现,改变曾经的一贯态度,不过分压制它,在合理的界限内给它一定的出口去释放,这并不羞耻,因为阴影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与张力,是创造性的源泉,它使我们的人格具有整体性和丰满性。

 

 

 

 

 

 

自知力——精神分裂症鉴别的重要指征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指的是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神经症的患者有自知力,主动就医诉说病情。重性精神病患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否认有病,特别是不承认有精神病,因而拒绝接受治疗。

 

  自知力的有无,是鉴别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指征。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病特有的表现。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把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作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程度标准。可见自知力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自知力的内容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是否认识自己患有精神病,对精神症状有无评价能力,是否要求对疾病进行治疗。在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存在的最常见症状就是自知力缺乏,包含以上三个方面不同程度的缺失。这给住院治疗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藏药、拒药现象比较普遍,而在精神障碍急性发作时,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认识自己患病,有助于患者主动配合接受治疗。

  我们的临床经验认为:对疾病持消极态度或否认有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及心理社会适应较差;对疾病有认识能力的患者的预后及心理社会适应较好。因此,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至关重要。自知力恢复不全的患者,即使精神病性症状基本消失,他们的病情极有可能会复发,并且需要再次入院治疗。吴为阁医生说,经验得知: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是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巩固和维持治疗期。临床上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