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底特律河见证白鲈的疯狂

 WUCANADA 2015-05-07


x
底特律河位于底特律市东面,上接圣克莱尔湖(LakeSt. Clair),下连五大淡水湖之一的伊利湖(LakeErie),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界河,加拿大的温莎市(Windsor)与底特律市隔河相望。该河在1998年被评为美国最古老的河流之一,清澈的河水一年四季湛蓝洁净,为周围大约500万人长年提供食用水。底特律河全长仅为51公里,并不算太长,但最宽的河段达到2.5公里,气势非常磅礴,难怪法国人刚来时,惊呼其为“海峡之河”;而法语这个单词的拼写和英语的Detroit(底特律)很接近,底特律河便由此得名。

白鲈(whitebass),一种中等体型鱼类。喜欢结群而居,且吃饵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因而深得北美钓友的喜爱。但白鲈的垂钓并非易事。如果运气好,你会发现成群的白鲈在水面追捕小鱼,这时你可能竿竿不空,累得双手发酸;但有时白鲈可能会停留在水下30米的深处,这样,就是钓一天,你也可能空手而归。因此,垂钓白鲈的最佳季节就是每年春季的白鲈洄游产卵期,英语称作:WhiteBass Run

白鲈洄游

白鲈每年在大湖的深水处躲过北美寒冷的冬季,当春季来临时,随着水温的升高,他们便沿着通向大湖的数条小河逆流而上,到小河相对温暖的浅水域筑巢产卵,繁衍后代。在这个期间,先期到达的是公鱼,体格相对较小,但个个精壮彪悍,一旦上钩,你会感到拼劲十足。大约七到十天以后,母鱼开始陆续到达,这时的白鲈一如唐朝美女般,个个体态丰腴,珠圆玉润。白鲈在洄游的过程中,会一路疯狂进食,以保证有充沛的体力。这就是所谓的白鲈洄游期,在这个时期无论在船上还是在岸边,也不论用活饵沉底还是假饵逗引,都会轻易地钓满限定数量。这当然也是我不能错过的钓季。

五月下旬,夏天到来前最美的时光,飘洒的杨絮带来了暮春的气息,空气中不再是春天的芬芳,而带来些许夏日的温热。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在伊利湖深水里猫冬的白鲈也渐渐游出,开始沿着底特律河北上到圣克莱尔湖产卵。这时,成千上万的白鲈沿着底特律河夜以继日地逆流而上。在这个季节里,密西根及周边几个州的爱钓客们如朝圣般涌来,谁都不想错过这几周的饕餮盛宴。

就当我在网上不断跟踪白鲈动静的时侯,朋友不失时机的打来电话,说白鲈的高峰期已到,让我抓紧这两个周末来一次。这还用犹豫吗?!当即和夫人一起周五一下班就出发了。朋友家离芝加哥约四小时车程,以前经常去,所以一切都熟门熟路、驾轻就熟。快要到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密西根州和芝加哥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如果开到朋友家,可能商店都关门了,这样就买不到渔证了,而第二天一大早去钓鱼,商店还没开门,那就钓不成了。夫人用手机查了一下,发现在到达朋友家之前,有个商店卖渔证,也不会关门很早。于是我们果断离开高速公路,下到一个小镇,买到了渔证。密西根州的渔证比较人性化,记得威斯康星州的渔证只管一天,你就是这天下午去钓也只能钓这一天;而密西根州的渔证是24小时,买渔证的时候可以说好你准备哪一天的几点钟开始,这个渔证就从这个时间往后算24小时,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当天下午钓一次,第二天上午再钓一次。我赶紧和朋友联系,商量一下钓鱼的计划。因为我们当天出门较晚,赶到朋友家再去钓鱼可能来不及,于是我们决定第二天开始垂钓,所以我买了一个第二天早上5点开始使用的渔证。这样一来,我们的时间就非常充充裕了。

疯狂的白鲈

由于中途的耽误,赶到朋友家已经8点多了。匆匆吃过晚饭,然后赶紧把钓具装备移到朋友车上。因为去年来过一次,对这里的钓点和钓法都比较熟悉,没有太多可准备的,大家早早就睡觉了。第二天,4点起床,朋友还认真准备了几样早点。出门一看,黑夜还将一切都紧紧地包裹着,只有天上银钩般的月芽洒上了些许清辉。大地还在沉睡,四周是无边的静谧。在这沉沉的夜幕中,我们缓缓地驶出了大门。首先赶到钓点附近的一个渔具店准备买小鱼(Minnow)做饵。真是莫到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渔具店门口已经有三辆车了。有些人可能是老顾客了,在那里不断抱怨,说已经过了三分钟了还沒开门。钓鱼人就是想赶早,大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好在渔具店老板也够意思,你买一打小鱼,他会一股脑地给你两打。所以大家也就不说什么了,抓紧时间去钓鱼吧。钓友真是一些熟悉的陌生人,不管认不认识,都会帮一下。出门时,一位钓友提醒我们,买小鱼饵的限制词语要留好,因为有时候警察会问是那里来的小鱼。美国在活鱼的运输和饲养方面都有很多规定,如果不是正规商店买的,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甚至可能吃罚单。

到钓点一看暂时没人,心中大喜,三下两下地安顿好一切,抛下第一竿。经过一连串一环扣一环地奔波之后,现在终于安静下来了。环顾四周,突然注意到东方淡淡的一抹朝霞,正用那绚丽多彩的双手徐徐地拉开黑色的帷幕。正在欣赏这清晨的美景,突然发现竿尖急点,这么快就上鱼了,赶紧扬竿,快速绕回,到手了今年的第一尾白鲈。看来今天不需要用双竿了。把鱼放进冷藏箱,上好小鱼饵再次抛了下去。想想这次应该要等一下了,于是拿出相机想照几张相,刚照了一张,竿尖又有动作,我相机也来不及收,就抓起渔竿。又有鱼了,可绕了一下,又觉得奇怪,有时觉得绕线很轻松,觉得不是大鱼,可有时又觉得扽线的力度不小,慢慢绕到近处才发现是一个白鲈双飞。这么快的上鱼速度实在是让人始料不及,所以抛下第三竿后,我就没有放下渔竿,拿在手里静等,果然没一会儿,手上就有了感觉,扬竿刺鱼又下一城。就这样左一条右一条的钓了十几条后,旁边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我这时才想起朋友,想看看他钓的情况,却发现他不知去向,赶紧拿出手机和他联系,原来他根本没钓鱼,而是在车里补觉。因为密西根州的规定是一个人一次只能拿25条白鲈,而我来一趟不容易,他就干脆不钓,以便让我钓两人的份额,这样我共可以钓50条。朋友真够意思。有了这个指标,我就可以放开手脚地大开杀戒了。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就在我接二连三、赶前跟后地上鱼时,旁边的一位黑人钓友有点急了,其实他也钓的不错,只是上鱼的速度没有我的快。他虽不甘心,但又不找一下自身原因,总觉得我这边鱼多,所以使劲儿地往我这边抛竿。但是他正好在我下游,每次就是抛到我这边也被水流带到了下游方向。无奈之下,他换上了一个大铅坠,足有3盎司!我在美国钓了近二十年鱼,还从来没见人用过如此大的铅坠。不过大铅坠还确实有效果,渔竿抛下去后可以稳住了,但上鱼的效果仍无太大起色。这时他才注意到,是他的抛投距离不够,而这一点是他目前无法改善的。他用的是美国市面上一般的路亚竿,长度平均在两半左右;而我根据去年的经验,知道抛的越远越好,所以我带的是一根在国内买的三米六的叽钓竿,其抛投半径足足长出了一米半,而由此产生的抛投距离是他无法企及的。老黑朋友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放弃了和我的比拼,专心钓他的鱼。只是每每看我钓上鱼时,眼神里除了羡慕外,还多了一丝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神情,并不时和我开点玩笑说河里的鱼都被我钓完了,虽然是笑谈,但语气里多少还带着些许妒忌的成份。

过一会儿,不远处的一位钓友专门拿着渔竿,跑过来问我钩坠的设置情况,他说他在远处注意到我的长竿了,而且他也是长竿,但效果不佳,且经常挂底。我一看他的钓线装备,就注意到,主要的问题是坠太小,只有半盎司。这种情况下,一是抛不远,二是抛下去后,还没到底,就被水流冲到近岸处了。岸边不但鱼少,而且底下多是乱石,小铅坠很容易滚进石缝里,当然容易挂底。我指出了他的问题,并告诉他我用的是一盎司的铅坠,在这条河里不算太大,但远处鱼多,往往鱼饵还没有沉到底,在漂流的过程中就被劫杀了。然后又展示给他看了我的设置,朋友连连道谢地回去了。过一会儿我就听见他在不远处喊我,并高举渔竿向我展示他的一个双飞白鲈,我向他竖起拇指表示祝贺,也为能帮到他人感到欣慰。

8点刚过,太阳升高,明显热了起来,渔情减缓了不少。我在活小鱼用完之后,一直在用假饵。几十次连续不断的重复着抛竿绕线的动作,让人有些疲惫不堪的感觉了;甚至觉得已经成了一种体力活,而失去了一些钓鱼的乐趣,于是果断收竿不钓了。旁边的钓友打趣地对我说:“你钓了多少,一百条?”我笑笑,把话题扯开,说鱼不太咬钩了。可他却无奈地说,它们总是不太咬我的钩。我过去看了一下,有十几条,其实也不错了,只是相比之下少了一点。

家庭之温馨

收拾好渔具,我回到车旁。朋友遇见熟人,在不远处聊天,我也难得静下心来细细观察一下其它钓友。就见不远处,一位黑人朋友正在教女儿钓鱼。小女孩大约89岁,父親很耐心地教她如何抛竿,如何观察上鱼信号,又如何绕线收竿。此情此景,与当年我和女儿一起垂钓的景象如出一辙。女儿大约在67岁时和我一起钓鱼,认真学习是从密西西比河的一次垂钓开始的。那次我从上饵抛竿,到绕线收鱼;最后到钓上大鱼后的溜鱼技巧,都一一给了些启蒙示范。女儿悟性不错,随着一次次的出钓,逐渐上手,到后来已经可以和我叫板。经常是我俩各执一竿,看谁先上鱼,看谁钓的多。看着眼前的这一老一少,确实勾起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就在我欣赏着眼前七上八下的钓竿,忙前忙后的钓友时,却突然注意到一位老妇人优哉游哉地坐在一排忙碌的钓友背后,平静的脸上一幅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的神态。我走过去和她聊了几句,原来她和前面的一位老钓友是一对老夫妻。老汉是个铁杆钓鱼粉丝,可惜去年底刚做了膝盖关节手术,现在仍行动不便。尽管有诸多不利,但老汉仍不願错过白鲈的洄游,无奈之下,老夫人只好陪同前往。老汉对渔获多少已不太在意,要的只是那份上鱼时的欣慰。抛竿也不使全力,不急不慢地就在近处钓几条。每次上了鱼,老汉把鱼提到岸上,夫人则上前帮他把鱼卸下来,并上好鱼饵。俩人对话不多,一切都那么默契,那么协调。只是夫人担心老汉的身体,不时关心地问,要不要休息一下。如此伉俪情深,实在令人羡慕不已。

朋友注意到我已经收竿了,赶紧过来开车,我们打道回府了。回家后,我们把鱼摊在朋友家的后院草坪上数了数,三个小时,我整整钓了48条,这次可创下了我个人条数的最高记录,实在是一次疯狂的垂钓之旅。我又不无担心地问朋友,如果每个人都这样钓,会不会影响到白鲈的整体数量。朋友说不会的,一是因为从湖面的大小就可以看出,这里的白鲈真的是成百上千万,不论人们钓走多少,总还是九牛一毛。另外密西根州政府也不断做些统计调查,如果白鲈的数量有减少,政府会制定出相应政策,控制垂钓数量。实际上,由于白鲈的数量之大,适当的钓走一些,反而能更好地调节整个大湖的鱼类平衡,使各种鱼类都能均衡发展。这实在是众多爱钓客的福音,能够安心地去尽情享受垂钓之乐了。如此甚好,看来今后每年白鲈洄游的季节里,都将会在岸边看见我挥竿不止的身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