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焦树德先生临床经验及运用
2015-05-07 | 阅:  转:  |  分享 
  
新疆中医药2(X巧年第24卷第4期(总第1以期)

焦树德先生临床经验及运用

黯爵黑爵叠中医医院‘8“,陆明

笔者有幸短时间跟随先生门诊,深深地被焦老

的医德医风、治学精神、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所感动。

焦树德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名老中医,擅长治

疗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病,闻名于海内

外,在此不再赘述。现就先生调治失眠和心病治胃

的经验,并结合临床学习运用做一介绍。

1自创抢神,治疗失眠

先生以《内经》理论作指导,认为:阴阳气血失衡

是失眠的重要原因,辨治上遵“谨查阴阳而调之,以

平为期”的原则,自创抱神汤,治疗失眠等病。抱神

汤组成:石决明、生龙骨、生牡砺各309,生地黄、生

白芍、获神(荃)、夜交藤各巧9,炒黄琴、香附、远志

各1飞,炒枣仁209,白羡黎129,合欢花69组成。主

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失眠健忘,头痛、头

晕,急躁易怒,心悸不宁,情绪不稳,精神不振,倡恺

不乐,不耐作劳等,包括现代医学睡眠障碍、忧郁症、

中,多数患儿喂养多过热、过饱,食物中高热量、高蛋

白饮食相对偏多,蔬菜、杂粮之类相对偏少。抵抗力

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是肺胃肠相关疾病的特征,其

根本发病原因除了以上提到的喂养失调外,其它原

因还有:寒温失宜,滥用抗生素,吸收功能紊乱,维生

素及微量元素摄人不足,营卫不和。随着抗生素的

不断更新换代,广谱抗生素使用频繁的现代,小儿因

病导致胃肠功能下降,过敏性疾病增多。因抗生素

使用导致脾胃虚损,使得小儿体质变异,肺胃肠疾病

的发生状况尤为突出。

《素问·咳论》中指出:“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

《灵枢》中指出:“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

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都明确指出了肺、胃、大肠

脏腑相关的经络关系。“脏腑相关”学说是我们祖国

医学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医整体观

的精髓。经脉脏腑相通,脏腑表里相连,“司外揣内”

知病之所在。数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提供相应部位临床指

征,丰富中医儿科临床诊断的内容和依据。肺胃肠

相关病的治疗中,“天人合一”在肺主皮毛理论指导

下,宣肺与解表同步,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得出的结

论。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由于胃肠功能

失调而频繁复发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宣肺解

表调理肺脏功能时,常常在具体选方时应用麻黄汤、

桂枝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银翘散、桑菊饮、麻杏

石甘汤、草苗大枣泻肺汤、桂枝龙骨牡砺汤、竹叶石

膏汤、白虎汤、三承气汤等,为提高临床疗效,根据肺

胃肠相关疾病的不同表现,灵活选用三仁汤、止嗽

散、蕾香正气散、甘露消毒饮、五味异功散、保和丸、

清燥救肺汤等常用方剂,渗透其制方精义,不拘病

名,求证切当,确能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不论经

方、时方,在主方中加人炒三仙、鸡内金、砂仁、叩仁、

积壳等快胃、醒脾、理气之品,改善小儿脾胃功能,使

临床症状消除,病程缩短,临床疗效大大提高。古人

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气”,痰、咳、喘与中

医学的肺脾有着密切的关系,运脾即是化痰,和胃亦

可止咳,其理论均来自《素问·经脉别论》“饮人于胃、

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及“肺

朝百脉”、“肺主皮毛,肺主一身之气”的理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儿童肺胃肠相关

疾病呈现增高的趋势,肺胃肠疾病的巩固治疗是当

前研究的热点。巩固治疗其关键是提高肺、脾、肾三

脏,胃、小肠、大肠三腑的功能,发病时治标,平时培

本,方能从根本上治愈肺胃肠疾病。调护宣教,注重

平时的饮食调理,寒热护理,是维护脾胃功能、固护

肺气的卫表功能的关键所在。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

的患儿在不发病时,是扶正固本的最佳调理时期,尤

其对于那些平时挑食、偏食饮食不好的小儿注重平

时中药的脾胃调理,可以达到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脏

腑功能的作用。中医尚有“内病外治”的治法,适宜

的外治疗法,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我院儿科

正在开展“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用于防治反复呼吸

道感染,通过6年临床治疗观察,确实起到了增加患

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也避免了药物对患者胃肠

及肝肾的负担。

(收稿日期:2仪拓一伪一肠)

新疆中医药2(X拓年第24卷第4期(总第1以期)

更年期综合征。

案1,周xx,女,32岁,汉族,北京西城区人,

2(x”年11月就诊。失眠多梦,全身乏力,下肢疫软,

口苦,舌质淡暗、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弦。诊断:

失眠。肝肾阴虚,阳郁不达。治疗滋肾平肝、疏肝解

郁。原方加甘草、桂枝各1290

案2,吴xx,男,54岁,汉族,北京朝阳区人,

2(X”年11月就诊。颈椎病史年,睡眠欠安,头晕项

强,脱发乏力,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病属项痹:

肝肾阴虚,清阳不升。治疗滋补肝肾,兼升清阳,原

方去合欢花,加葛根129、杭菊花1飞。先生对此方

的方名和方义进行了深人浅出的讲解,学生得到启

发。方名抱神者,抱,有平衡、调和之意;神,乃精神、

神经系统之病,或谓不可名状、难以言状的不适和难

受。

方义:石决明、生牡砺人肝,养肝阴,潜肝阳,收

敛肝魂,使肝阳内藏,不外显张扬;生龙骨人心,潜心

阳,安心神;生地养肝肾之阴,生白芍养肝阴,柔肝潜

阳,二药合之养阴潜阳;黄芬抑阳清火,平已旺之肝

阳,香附疏理肝气,而使肝阳不亢;炒枣仁人肝,酸收

安魂,宁心敛汗安神;远志交通心肾,水火既济;夜交

藤滋益肝肾,交合阴阳;合欢花解郁安神;白羡黎散

肝郁、祛肝风。合之共达养肝柔肝、潜阳安神、交通

心肾之功。根据病情,辨证加减,疗效明显。

2心病治胃,有理有法

李xx,女,53岁,汉族,山东临沂人,2(X只年11

月就诊。诉:左乳内下方疼痛时作3月余,胸闷气

短,偶而心悸,伴胃院胀满,暖气,口干苦,双手有晨

僵感(20年),二便如常,舌质淡暗、边有齿印、苔薄

黄腻,脉沉滑。心电图示:心肌劳损,心律不齐。血

压:150/loomi1Jlg,血糖偏高。辨证:胸阳不振、胃失

和降。治以宽胸助阳、和胃调中。处方:全瓜萎

309,焦槟榔、炒积实、苏梗各129,干姜69,炙草59,

檀香99,高良姜、制香附、旋复花(包)各rog,青风藤

309,威灵仙159,生苗米309。

先生指出:中医辨证是从整体角度出发看问题,

注意脏腑间的相互关系。《素问·平人气象论》云: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隔人肺,出左乳下,其动应

衣,脉宗气也。”这就是心病治胃的理论依据。该病

胃胸同治,兼顾陈疾,方中甘草干姜汤治胸中冷;瓜

萎宽胸降气,治疗胸中痰热;燕白辛温滑利,助心阳,

利心脉,阳气一振,宗气充足,呼吸心动节律复常(先

生言“该快该慢,都恰到好处”)。苏梗、厚朴、香附、

槟榔、旋复花、高良姜、檀香等,运脾气、和胃气、降痰

气,杜绝痰浊生成之源;青风藤、威灵仙、生该米、白

僵蚕祛风利湿、散寒化痰、利关节兼治晨僵痛疾。

3学习运用,亦获疗效

尼xx,男,印岁,维吾尔族,教师。2005年1

月初诊。失眠间作2年余,有冠心病史(时而胸闷,

发作与睡眠、情绪波动有关),人睡困难,多梦易醒,

心烦急躁,恐惧,多汗乏力,纳食及二便如常,面色少

华,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黄腻,脉沉弦滑。就诊前住

心血管专科诊治,药用欣康、丹参注射液,并长期服

用阿普哩仑等镇静安眠药,疗效欠佳。诊断:失眠。

辨证:属阴虚阳亢、心脾两虚。治以滋阴潜阳、养心

健脾。方选抱神汤合归脾汤出人。

石决明、生龙牡、炒枣仁各309(先煎),黄蔑、朱

获荃、当归、夏枯草各159,党参、木香、白术、远志、

黄芬、香附、白羡黎、法半夏、龙眼肉、怀牛膝各1鲍,

荷叶69。14付,每日1剂,水煎分3次餐后服。药

渣加水再煮,置足浴盆中,每晚睡前泡脚50分钟。

二珍诉:服药4天后,睡眠逐步改善,现己基本

正常,心烦恐惧多汗症状消失,仍有乏力,餐后院满,

大便干2日1行,舌质淡红、苔薄稍腻,脉沉缓滑。

前方去龙眼肉、白羡蔡,加白落仁、积实、桃仁各

109。继进7付巩固,后来电话告之,一切正常。

抱神汤治失眠等病,和心病治胃的案例,充分体

现出焦老理论修养深厚、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精准。

认真学习,用于临床,亦获佳效。

(收稿日期二2(X万一仍一30)

火树华教授诊治心律失常的经验

黯茹瞿潺詹中医医院‘83‘,阿衣努尔

火树华教授是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之一。他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在学术上有较高的造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