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给孩子灌药极度危险!家长们肯定做过!

 残云伴鹤归 2015-05-07

“急诊科,一个2岁的孩子窒息十五分钟被送到楼下急诊,起因是家里给孩子喂药,半粒康泰克,家长捏着鼻子给孩子往下灌,造成了误吸。捏着鼻子喝药,孩子的嘴开放了气道也开放了,司空见惯的传统招数实际上是极度危险的,希望各位爸爸妈妈一定叮嘱家人,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悲剧!”近日,这则名为常识贴的文章在朋友圈中迅速扩散,更是写到“为了孩子!不要再捏着孩子的鼻子灌药了!”

为此,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季丽娜对此帖表示“顶”,因为给孩子捏着鼻子喝药确实容!易!造!成!呛!咳!

学前婴幼儿最易呛

“在门诊中也是经常能见到在给孩子喂药出现呛咳的情况,比如在喝药的时候,家长逗孩子大哭或者大笑。”季主任解释,人的咽喉下端有两条通道,一条是气管,一条是食道。如果在吞咽药物的同时叫喊、哭闹,尤其鼻子被捏住时,可能会导致药物食物进入气管,轻者发生呛咳、气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窒息等。

同时,季主任表示,呛咳多集中在学前儿童,也就是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或者一岁至三岁的幼儿。

家长喂药别太“拼”

因为小婴儿吞咽功能还不完善,药物只能以液体形态服用,冲剂可用水冲开后喂食,若是片剂也要溶解为液体后再喂。

季主任提醒,虽然有时候医嘱一天要吃三次药,但是有些家长就会特别“认真”,认为就要到点按时吃药,不能早不能晚。

其实“如果孩子在某一时间确实不想吃药,大哭大闹的,家长就可以适当延缓吃药的时间,等孩子情绪好转的时候在继续喂药,就避免了呛药的情况出现。”

家长可以这样做

季主任介绍说,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力,是可以通过和他们沟通来解决吃药难题的。家长平时也要注意一些细节,提前做些工作,喂药前也不要制造“恐怖”的气氛,不要认为宝宝一定不喜欢。平缓的语气、轻松的气氛、日常的方式会使孩子对药物接受性大大提高。此外,家长还可以尝试把药物装在孩子喜爱的容器里,或者适当搁一些糖,以消除药物的味道。

(摘自法制晚报 记者:王硕 王敬霞)

实习生丨覃事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