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行星带是怎样形成的?

 邓倩怡 2015-05-07

小行星带的形成类似于行星光环的形成,源自于太阳系形成之时太阳自转的离心力作用。

小行星带是怎样形成的?

盘旋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区域的小行星带,估计由数十万颗小行星汇集而成,并分别围绕太阳中心做圆周轨道运动。至今人们已经发现并命名的小行星已达120437颗之多。

相关信息显示,它们的形成应源自于太阳系形成时期太阳自转离心力的作用。

借助行星探测器对于小行星的拍摄,比如由伽利略号探测器拍摄的小行星Gaspra和小行星Ida的图片等。对于小行星的相关现象与力学机制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解析。

小行星带是怎样形成的?
小行星带是怎样形成的?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构形状都极不规整,整个小行星显现出被高温融合的痕迹。并且,天文观测还发现,富含碳值的C—型小行星占小行星总数的75%以上,那一定是因为受到高温烧灼的缘故。

首先,由小行星的各种现象可以初步推导出如下的结论:

1)从小行星的形状可以判断,它们是经过高温融合而最终形成的,但它们的融合过程与行星及卫星的融合过程不同,在融合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绝不仅仅是其中心的万有引力,而是某种外在的力对于其最终的形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与其他天体相比,小行星的直径都很小,只有少数几颗小行星能够达到400km的量级。仅凭其自身的微小引力作用不足以导致在会聚时产生足够的高温将相应物质融合在一起。否则,它们应当完全会具有完整的球状结构。

3)小行星的结构形状与行星光环物质,比如土星环中的物质构成截然不同。土星光环中分布着大量的微细颗粒及尘埃物质,并且未经高温熔化而呈现出疏松的表面结构。这足以说明行星光环中至少存在一部分物质是未曾经历过高温的原始星云物质(如图3-46所示),而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至少对于之前提到的小行星GaspraIda,以及大量的富含碳值的C—型小行星,却是经历过高温融合的硬化颗粒结构。

小行星带是怎样形成的?

4)小行星带的分布与行星光环的分布呈现出类似的环带形状。

其次,由以上的第3)条结论,可以验证太阳系是由星云物质凝聚而成的假设是没有太大疑问的。正是行星的光环完美地保留了太阳系形成之前的小部分星云原始物质,使得它们最终没有经历过高温的作用而一直以微粒的形状保留到现在。

由第1)及第2)条结论,我们可以推断其中大部分小行星必定曾经到达过近日空间,并且是在近日空间熔化结合而成为独立的较大颗粒结构,然后又在较大的气流作用下冷却下来,才最终形成了不规整的外在形状。因为它们自身没法产生高温导致融合,这可以从行星光环的分散小颗粒状态得到证明。

     最后,立足于以上推论,对于小行星带甚至整个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地进行这样的描述:

在太阳系形成阶段,大量星云物质在不断地向恒星方向涡旋而进。由于恒星质量的不断增加,加强的引力作用进一步加速了星云旋进的速度,最终使得它们具备了强大的动能。强大的动能最终有一部分在碰撞过程中转换为恒星的内能并使恒星温度升高;另一部分则保留为太阳自转的动能,使太阳加速并保持着较快的自转运动。

随着太阳的自转,不断会聚而来的气体物质也随之具备了围绕太阳自转的速度,并在引力及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地向赤道面会聚。当坠入恒星的气体物质越来越多,再由于恒星温度进一步的升高,气体物质的体积急剧膨胀并向太阳的赤道面延伸,直至填充到遥远的近日空间。

这些随着太阳一起自转的气体物质,当到达一定高度范围以后,它们会因为自转离心力过大而不断向外逃逸,同时也将一部分坠入近日空间而被熔化的星云物质携带到远离恒星的位置,并最终平衡在某一轨道高度运行。那些被携带出来的,在气旋中受到不规则的力的作用而冷却成为不规则形状的颗粒物最后便构成了小行星带。

同时,大量的气体物质由内向外的逃逸过程或许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正在向恒星中心坠落的行星的运动轨迹,使得它们具备了更大的切向速度,从而避免了它们沿着涡流的方向坠落到恒星中心,成为稳定地运行在太阳周围的行星。

非常幸运的是,这样的作用过程我们可以从哈勃望远镜拍摄的螺旋星云NGC-4622中得到完美的证实。

小行星带是怎样形成的?

从星云仍然在不断运动及变化的螺旋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条螺旋尾仍处于远离恒星的外围空间,而螺旋的头部向内连接到处于恒星外的一个近似的圆环上,但却没有继续往恒星方向延伸直至坠落到恒星上。我们还可以明显地看见在近似圆环的内侧还有一个由太阳引出的反螺旋结构。

这种天文现象表明:在恒星周围与恒星一同旋转并不断向外逃逸的大气及夹杂物,正在给后面继续靠近的旋涡星云物质不断地改变着运动的方向,给以离心力的作用并给以切向的加速,直至最后它们在恒星外围的某一空间距离实现力学的平衡而永远地围绕恒星运转。就如同太阳系的行星及小行星那样,也或者如同行星的光环那样,环绕中心的天体不停地做惯性圆周运动。

那些以反螺旋方式逃逸出来的气体物质最终在漫长的运行过程中大部分被行星的引力捕获而成为行星的大气层,同时还因为远离恒星的炙热区域而在行星上收缩或者凝结成液态的水或者固态的冰,而被气体携带出来的部分固体颗粒则形成了前面所述的小行星带。

其中,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关系,在太阳系形成之时大量的氢、氧元素会合并发生反应所生成的水蒸气也成为逃逸出来的气体物质。当水蒸气到达地球所处轨道空间时由于温度降低而大量凝结为液态的水,于是被地球的引力捕获而形成了地球上的海洋,并使地球成为太阳系唯一存在液态水的行星。

此时,如今所见的太阳系结构也基本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