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http://cloud.,下载联通亿拍,拍摄图片观看视频。
“海淀区最具优势的服务业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最具特色的服务业是科技服务业,最具活力的服务业是科技金融服务业。”近日,海淀区副区长孟景伟在介绍海淀区服务业特点时说,对于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海淀区形成了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的完整链条。 京华时报: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多所名校和科研机构的聚集地,海淀区参加首届京交会,最想展示给大家的内容是什么? 孟景伟:每个区县都有各自发展的定位和特点,海淀与其他区县相比,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以科技优势为核心的竞争力。所以这次京交会,我们将集中把海淀区最具优势的软件信息服务业、最有特点的科技服务业和最有活力的科技金融业展示给大家。 京华时报:能详细介绍一下您说的最具有优势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吗? 孟景伟:众所周知,作为中关村的发祥地、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海淀区域内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等院校83所,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251家;两院院士524位,占全国的36%;海外归国创业高端人才占北京市的3/4。这样的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密集程度在全球罕见。 在海淀园内,共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42家,约占北京市的65%、全国的1/10。2011年海淀区GDP的构成中,第三产业占比86.97%,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24.44%。 京华时报:如何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从研发到落地,一直以来都是科技服务领域最关注的话题。海淀区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孟景伟:目前,我们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已经基本形成了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的完整链条,形成研发导向化、成果市场化、创业专业化、服务全程化,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京华时报:海淀区采取什么措施化解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孟景伟:科技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科研成果转化难,二是小企业成长难,三是科技型企业融资难。 第一个难题是科研成果转化难。海淀区2011年专利授权数达到1.68万件,而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技术专利却相对不多。市场上还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还未形成。为此海淀区一方面鼓励和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撑平台和专业化服务机构。 第二个难题是小企业成长难。海淀区13万户企业主体中,有超过90%的企业是“中小微”。随着外界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挤压,这些中小微企业成长起来遇到很多困难。第三个难题是科技型企业融资困难。 京华时报:海淀区最具活力的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如何? 孟景伟:最近几年,海淀区一直着力于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集中力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成长企业群体,为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的金融支持,助推科技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海淀区支持设立了12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4家小额贷款公司、2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011年海淀区与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签订支持文创企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达100亿元。 本报记者韩旭 (韩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