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华为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相当高调的放出各种狠话。 “可以有底气的讲,华为高端存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次发布出来就是专治各种不服的,有不服的可以拿出来和我们进行PK。” “我们看到很多‘带头大哥’也很迷茫,但华为是有志向的,希望未来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我想问一下,国内有人做存储吗?除了华为真正在做存储,国内还有任何人在真正的做存储吗?” 显然,华为存储正释放出以下信息——高端存储发威,不服者可以PK;志向远大,目标是全球前三;国内存储市场,已找不到对手。 那么,范瑞琦手里有什么样的“金刚钻”?华为存储凭什么如此自信?真能实现在存储行业中进入全球三甲的目标吗? 如何专治各种不服? 毫无疑问,高端存储产品历来都是存储厂商创新能力与研发实力的体现。 由于技术壁垒高,市场相对封闭,因此要在存储圈子里面有话语权,必须要靠技术来做保证,否则一切免谈。 我们想探究的是,华为OceanStor 18000 V3高端存储到底牛气在何处? 范瑞琦说,OceanStor 18000 V3是高端存储的新标杆,它“牛气”在三个地方: 一是保证了超高稳定性,华为在传统的双控架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可靠性,支持双点故障, 二是性能超高,目前性能高于全球排名第二的HDS VSP G1000高端存储产品的50%,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三是具备多向融合创新技术,拥有面向云演进的能力, 具体来看着三个“闪光点”: 1、极致稳定:首先是架构领先,其中增强智能交换矩阵(SmartMatrix 2.0),具备业界独有的单引擎双点容错功能,架构领先EMC VMAX3,冗余度是EMC的2倍;其次是算法领先,RAID2.0+数据算法,重构的速度较传统RAID速度提高20倍,提升硬盘重构时间95%;最后可靠性领先,华为存储的无网关双活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其可靠性到达99.9999%。 2、极致性能:OceanStor 18000 V3基于更高的产品规格、创新融合闪存技术、自动识别存储介质配置优化算法,相比上一代产品提供两倍的计算能力,最大可实现300万IOPS和低于1ms访问延迟,业务响应速度提升10倍,每秒可处理30万笔在线交易业务。 3、面向未来:华为通过统一高效的管理软件以及OceanStor OS实现了多种协议融合、硬盘和SSD融合、主存备份融合、高中低端融合,异构存储融合。同时基于云架构和对接OpenStack能力,帮助用户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资源池。 那么,华为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产品?范瑞琦的回应是:“高端存储市场,其实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工程上的障碍,很多东西就是隔一层窗户纸,你把它捅破就捅破了。” 如何理解这段话呢?他的解释是,首先华为存储本身的定位就是传统行业的颠覆者,新兴行业的创新者。 老牌厂商历史包袱过重,持续创新能力有所阻碍,靠不断的收购合并扩大产品发展,通过资本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致使产品架构复杂,不同产品间不能兼容,且仍然坚持老的架构设计,在市场上维持高价格;而华为融合存储,没有历史包袱,在产品创新能力成加速度发展,通过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 其次,这也体现了华为一贯坚持的“压强原则”。“华为基本法”中说:“我们坚持‘压强原则’,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 实际上,华为过去几年在存储上投入了巨资进行研发。目前,华为存储在存储研发方面已经累计投入了超过20亿美元,目前华为存储有超过3000名研发人员,拥有超过800项存储专利,并且拥有亚洲最大的兼容性实验室。正是背后拥有持续的研发支撑,也让华为存储拥有了叫板国际存储巨头的底气。 现在,范瑞琦给竞争对手下了挑战书,欢迎他们来PK。 同时,他还给华为存储定下了新的目标,希望未来在存储产业中,华为能够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如何三分天下有其一? 很多人显然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华为存储的基本面。 华为存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其销售收入达5.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55.6%,服务客户超过4000家。2011年以来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29%,至2014Q4华为存储销售收入增长率连续十一个季度居全球第一。 2015年4月的Gartner报告显示,2014年华为存储发货套数首次跻身全球年度前5,全球收入增长率第一; 同时, 华为存储首次进入了Gartner存储魔力四象限的挑战者象限。 在中国市场,华为存储的表现有点“狼来了”的意味。数据显示,其在中国市场销售收入、发货套数、发货容量及收入增长率均位居第一;华为高端存储在中国市场发货套数第一;华为全闪存阵列在中国市场销售收入、发货套数两项第一。 在海外市场,华为存储产品销售到全球150多个国家,2014年海外市场收入近1.8亿美元,占整体收入的34%左右。 尽管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范瑞琦表示,华为存储业务2015年还要再增长60%。 他的理由是:“一是在众多华为兄弟产品线里面,华为存储的基数依然还很小;二是放眼全球存储市场,光狭义的硬件市场就有400亿美金的规模,加上软件和服务,则超过600、700百亿美金,因此华为存储的增长空间非常大。对华为而言,就是加足马力往前冲。” 为此,范瑞琦给出了华为存储增长的三个方向:一是进一步渗透关键行业的核心应用;二是联手合作伙伴;三是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力度。 关键行业方面,据了解,依托高端存储业务,华为在2014年成功进入了多个关键行业及其核心业务应用。目前,华为存储在央行及四大行全面突破,运营商广泛使用,入选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的集采项目等等。 他说:“国家在各个垂直的行业信息化进程很快,存储需求非常旺盛,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对垂直行业核心系统支持的力度。” 合作伙伴方面,由于华为坚持“被集成”战略不动摇,目前华为的渠道收入占比始终在80%以上,其中年度业绩超过6000万的合作伙伴达到了20家,金银牌总数超过了600家,国内Top10的集成商100%与华为实现合作,50%以上的服务也由合作伙伴进行交付。 他说:“我们把灯塔项目树立起来以后,下面的各个行业还要依靠合作伙伴去做交付,合作伙伴在行业的应用场景方面具有优势,华为需要有合作伙伴的帮忙,一起帮助用户应对目前的挑战。” 海外市场方面,今天华为在中国市场已经取得第一,显然下一步海外市场无疑是其重点发展的目标。 他坦承,华为存储目前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中国之外的海外业务,当然机会也是巨大的,那就是老牌的存储公司其实已经不适应用户的需求,而华为的技术则能满足他们,这是华为存储的优势,当然打法和套路就是坚持开放和合作。 不仅如此,对存储而言,华为的产品线还能形成互补的优势。“华为的服务器、交换机、安全产品、软件产品,整体上都可以和存储形成一种互补。有的行业是存储先进去,然后服务进去了;有的行业服务器进去了,接着存储也进去了。” 最后,范瑞琦强调华为成功的秘诀就是始终坚持“井冈山精神”。 总结起来是6句话24个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也是华为存储过去几年实践得出的“方法论”。 因此,华为存储认为未来“三分天下有其一”不是难事。 蜂巢,是中国最大的商用及企业级自媒体联盟。 申耀的科技观察是蜂巢自媒体联盟成员。 投稿及合作联系:15528356@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