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时光的身后——诸城籍作家宋兆梅

 锦瑟无端406 2015-05-08
尊敬的王良瑛老师、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诸城市文学研究会会长胡培玉老师和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为《在时光的身后》作品研讨会付出的大量工作;感谢诸城市繁华初级中学的大力支持。
  感谢著名作家王良瑛老师在寒冷的冬月从济南赶回来参加研讨会;感谢诸城市作家协会的张建平主席、傅培宏主席对我多年的关心和栽培。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作品研讨会。也希望大家多加批评和指点,以便于我今后的进步和学习。
  我出版了两本散文集,一本是《老家》,一本是《在时光的身后》。感谢著名画家刘忠臣老师清新脱俗、自成一格的插图,我幼稚的作品才得以见其光华。感谢大高曈社区的党委书记胡希星先生的鼎力相助、感谢百盛商场有限公司的丁洪亮先生,感谢给过我帮助的所有朋友们!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那时接触不到课外书,我就把家中糊在墙上、福蓬上报纸上的文字每天都读一遍,一旦遇到一首纸质的古诗词,都爱不释手,剪下糊到我的剪贴本子上,我一共剪贴了六大本剪贴本,遗憾的是搬家时遗失了。真正的文学创作是在高中,我和韩宗夫同学,并加入了他组织成立的《涉滩》诗社。有一次,他在《诗歌报》上发表了一首诗歌,得到主编刘湛秋的高度评价,他说:“非出自一个中学生之手。”宗夫发表的这首诗歌,狠狠地激励了我一把,从此,一个文学的梦想就在我幼小的心里扎根,并想有一天也会破土发芽。
  1987年,高中毕业后,我没有考上大学,就和瑞娴、徐江庆、宋永照、日红、栾思、韩宗宝、长笛手等人成立了《含羞草》诗社,我任社长。记得第一、二期的诗稿,都是我晚上趴在我家的手箱子上用复写纸复写的。复写好后,再通过邮局寄往全国各地,当时我们的社员有河北的、福建的等好几个省份的。后来的诗稿,我们用钢板刻印过,找人打印过,其中在安丘木器厂工作的王宝娟、我的同学宗夫就帮我们打印了很多次。
  结婚后,因为很多客观原因,我辞去《含羞草》诗社的社长,由长笛手接任。
  丧失如同重生,生命中的有些东西不是你说放下就会放下的。2007年,在我冷置文学17年后,我又开始了文学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当时,我在一家服装店打工,买不起电脑,我就用手机写作,长达5、6万字的中篇小说《女子三街》就是我用手机写成的。我的同学王慧娟利用业余时间帮我打字并发在诸城信息港的诸城文学版块上,由此我认识了李成武,并在他的引荐下,加入了诸城市作家协会。
  2011年,我来到诸城市作家协会工作,得到张建平主席和傅培宏主席的熏陶和指引,我陆续在外地一些刊物发表了作品。后我又认识了胡培玉老师,他阅读并指点了我的小说《女子三街》,还多次指点我的小说和散文,使我在写作上有了质的突破。
  有一天,无意中,我在手机上看到一副补锅的图片,图片中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安静地坐在那里很专心地补锅。他的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年轻人,年轻人像看西洋景一样,带着好奇和疑问:
  幺,这就是传说中的补锅?
  现在还有补锅的,稀奇!
  在年轻人的惊愕和疑问中,走来一个风度极佳的中年人,他虔诚地蹲下来,慢慢地靠近老人,他用自己温暖的双手摩挲着老人放在膝盖上的大锅,他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说,好久没见到补锅的了,多么熟悉的画面呀!以后这些老事情,就没人知道了。
  就是中年人这句“以后这些老事情,就没人知道了”,促发了我写《老家》的决心。起笔,源于一种对生命的感动,一种对岁月的追念!
  《老家》还没有出版,潍坊的一个网友就打给我500元钱,说是买我5本《老家》,诸城的郑兆彩、马光年等,还给我送来了一小部分资金。《老家》出版后,王慧娟、黄浩、山林、唐合萍、唐含玉、王金伟、臧福山、王燕萍、李敦景、王泽妍、邱兆香、王树文等,主动买走我一些书。李玉莲、孙晋芳等都主动帮我卖书,还有很多网友和诸城的读者,踊跃买走了我的书,我知道大家是用这种方法来鼓励支持我,今天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声:谢谢。还要感谢的是家居潍坊的宋茂盛先生,看到我出版的书后,一次就买走我4000元钱的,他说,我们是一家子,看到你出书,我为宋家人自豪。感谢金盛元有限公司的刘叔刚董事长,买走我80本《在时光的身后》。还要感谢的是许传良先生和姜燕、范丽霞女士。
  一盏灯引领另一盏灯前进,整个世界才会被照亮,人类的美好理想才能薪火相传。正是支持和鼓励我的读者和文友们,让我对文学心怀敬意并保持尊重和终生的痴爱。
  《在时光的身后》分四个小辑,这四个小辑,可以用一段话来概括:“喜欢夜。喜欢夜和我的轻声慢语,喜欢看到一道闪电穿过黑暗,喜欢花朵在黑暗中慢慢舔舐自己的伤痛。在老旧的记忆里,在一朵菩提花前,我最爱的人,我喜欢读的书,还有我独有的风格,有风没风,我喜欢闭着眼睛。”
  我喜欢用文字和心灵对话。文字之美,美在可以把人引领到一个空灵美奂的世界。我喜欢把脚步放慢,用善良的眼光去欣赏身边的事物:一块倾斜的树枝、一小片明亮的阳光、一只带翎的小鸟、一次让我手足无措的记忆。我会把这些小生活、小情调、小日子,用诗意的文字记录,以一颗纯净之心,沉醉于心灵和心灵的相遇之中,感念人生和生命,超然物外。
  记忆,就是文化。一个人有记忆,并把这种记忆用文字的方式诠释出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是留存,是尊重。故乡和故乡里的娘,像一朵永不败的花儿绽放在我的散文中,对乡土的根性追逐和生存境遇中的孝道、悲悯和困累,无时不氤氲着我的根性情怀。
  如果要我谈谈创作的感悟,那就是三点。一是执着。只有养成写作的兴趣,内心才会执着地追求。二是经历。我们遭受的每一次苦难,都会在某一篇文章中,迸发出心灵的火花。三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发现心灵之美。人只有一颗善良的心,才会穿越华丽芜杂的迷雾,看到人类持久坚韧的信心和勇气,并把这些悲悯和宽容用文字传递给读者,这样的文学才具有正能量。
  美国作家福克纳曾经说过,即使听到末日丧钟敲响,也要对生命心怀敬意并保持尊重,永远坚守希望。这是文学的共同之处,也是文学写作最考验人的艰难沟坎。写作也是一条狭长无望的小道,只有坚持不懈的信心和恒心,才会取得可喜的成绩,我愿以这句话和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