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宣布中国人民币汇率“估值合理”,这是IMF逾10年来首次更改人民币被“低估”的口风。而这一重新评估将会在其未来数月后的中国经济报告中正式作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在就是否接纳中国的人民币,将其作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的储备货币开展辩论。这一争论令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面临有史以来的最严峻考验。 对于人民币估值是否合理,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国一些政客,为迫使人民币升值,不时宣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混淆国际视听。但最近,国际上的口风开始转向了。《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位嘉盛集团分析师的报道称,“IMF目前接近认为人民币不再处于被低估的水平。”而IMF副总裁朱民不久前曾表示,有关人民币加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初步报告将在今年7月形成。作为国际货币领域的主要权威评估和监控机构,IMF的评价代表了国际上的主流声音,并基本上为美国政府所采纳。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普拉萨德分析认为,如果IMF报告即将认定人民币“估值合理”的话,那么这对于指责中国汇率政策的美国人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依然受到中国政府严格控制的人民币来说,加入IMF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货币篮子将是一大进展。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经济学家路易斯?加夫(Louis Gave)把这一事件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货币汇率的自由化及日元资产随后的上涨相比拟。 “在极短时间内,全球股市和债券投资者就进入了自我推升的循环之中,将日元汇率连同日本股票及债券的价格,推升至新的一贯性的高点。”(当然,随着泡沫的破裂,它们后来已从这一高点回落。) 不过,对于中国政府来说,由此带来的回报或许不仅仅在金融方面:获得特别提款权,可能会大大提升中国政府的地缘政治雄心。 汇丰银行(HSBC)亚洲外汇研究部门主管保罗-梅克尔(Paul Mackel)最近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对中国来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是中国地位获得全球认可的一种象征。货币纳入特别提款权需要满足非常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对全球用户来说是一种品质上的保证,表示他们关心的货币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确实具备非常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这一事实令IMF在这个问题上愈发谨慎。嘉盛国际表示:“这件事的症结在于,此事最终将由政治决定,而不是由经济收益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MF此时表态,对人民币汇率表明了一个态度,这对于我国未来最终是否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一旦成功,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会提高,无疑有利于我国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汇率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汇率制度更加合理,IMF重估人民币币值的结果体现了其对我国汇率改革成果的认可。 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7月21日启动改革之后,逐渐走向市场化。据统计,自2005年汇改以来这10年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37%,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的特征更加明显,且波动幅度加大。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156,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4个基点。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维持双向波动的态势,表现比较平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