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 · 钟情牡丹
春兰大型牡丹瓣花。多舌多瓣独具特殊风韵。花开时香味浓郁,开屏舌化明显,色彩艳丽。此兰刚开始时取名“古蔺奇蝶”,也有人称“古蔺四喜”,成都方面则称之“红芙蓉”,江元田带回台湾推广时取名“钟情牡丹”。
春兰 · 钟情牡丹春兰大型牡丹瓣花。多舌多瓣独具特殊风韵。花开时香味浓郁,开屏舌化明显,色彩艳丽。此兰刚开始时取名“古蔺奇蝶”,也有人称“古蔺四喜”,成都方面则称之“红芙蓉”,江元田带回台湾推广时取名“钟情牡丹”。 春兰 · 乌蒙雄狮2001年3月贵州省毕节市岔河镇下山。又说1998年由贵州省黔西毕节的一位山民手中获得。中垂叶,叶高约30~40cm,宽约1.5cm,每苗5~8片叶。新芽褚红色,及长时还见红丝。侧脉明显,叶缘有锯齿。花型为多色、多瓣、多蝶、多鼻头,且是花开双朵。花香浓。 春兰 · 乌蒙牡丹1998年贵州毕节下山。半软垂叶,叶脚紧企上部斜立呈弓形,叶长25cm,宽0.8cm,叶质厚糯,横截面呈V形。弱苗只有3~4片叶,壮草才有5片叶。外三瓣平淡无奇,竹叶瓣,淡绿色,有紫晕。但蕊柱已退化扁平,捧瓣全部舌化,最多达九片,朝天翻开,V形鲜红条斑鲜,非常艳丽,香味清纯幽远。 春兰 · 锦绣中华1997年四川泸州古蔺县观文区年下山。四川罗文典先生选育,其夫人张和平女士命名。该花叶姿半垂,株叶3~5片,叶长20~30cm,外三瓣稳定,鼻柱高度退化,唇瓣的基部特别肥厚宽大。花稳定性十分强,外三瓣始终保持不变,从未出现过多或少的现象,鼻柱高度退化,唇瓣多时可达十余个,唇瓣的基部特别肥厚宽大,腮的颜色鲜艳,整个唇瓣形状端庄,色彩艳丽有红、乳黄、白、兰色为主体构成,五彩斑斓,鲜艳夺目,发芽率高,此草特征很明显十分好辨认,新芽紫红色,新苗嫩绿色,有的新苗脚环高界限分明色彩为紫红色,叶边缘带红,有人称之为红水晶,叶姿半垂,有的叶片一边起紧缩型,着花能力强,常出现双花。 春兰 · 中华麒麟1989年农历二月初四四川古蔺白沙坡下山,王德全先生选育,并命名为“钰麒麟”。后以“中华麒麟”之名登录《中国兰花名品录》。叶片扭曲,质硬,边缘有明显细齿,叶面深绿色,叶长25~37cm,叶宽0.6~1.2cm。花单生,花瓣变异成唇瓣,约6~8个围绕蕊柱而生,白色带红色条纹,蝶化程度高,红白对比温度好。 春兰 · 多朵蝶1987年浙江绍兴叶志清在福建政和县铁山区采掘寒兰时发现。又名庆云奇蝶。花瓣较阔质糯,色嫩绿,开牡丹型。花瓣多,且大部分唇化。苞叶淡紫红色,叶斜立。 春兰 · 四喜蝶抗战前选出。外轮四瓣对生,呈X形。内轮三瓣演变成半截白色唇瓣化。 春兰 · 余蝴蝶抗战前选出;据传为产于中国浙江兰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由山农余氏采集下山,被日本人收走后,在日本开花,遂取名“余蝴蝶”。八十年代后返销回中国大陆。叶长25~35cm边叶宽1cm,中心叶细0.6cm,叶姿斜垂,半成苗直立性较强,且叶梢,偶有叶中承内扣状,老叶端幅弯垂,叶脉较平,叶沟较浅,新叶叶缘内卷,老叶叶缘呈背卷状。叶色黄绿,叶缘锯齿细密脉偏离叶中,叶质软,糯润。叶背中脉两侧有多条细脉达梢。新叶有亮光,叶梢尖如针。叶脚紧收,假球茎圆大,叶片可达七八片以上。新芽刚出土为白绿色,逐渐成淡绿色,有浅紫纹,芽壳尖有细小白米粒,新叶也具有细小白米粒,直到五分木时,叶尖仍然具有细小白米粒。叶甲细长,甲尖较软。花苞刚出土时,从底往上由白转浅绿色,见阳后转为绿色带紫晕,筋麻紫红色,苞尖也有细小白米粒,花苞下部逐渐圆鼓。放花前花苞臌大,贴肉苞衣淡绿色,紫筋到梢。花葶绿色粗矮,10~15cm左右。外轮花瓣增多,呈宽竹叶瓣向四周放射,内轮花瓣层层叠叠,无明显捧瓣与蕊柱,花的内轮着生数不清的碎小花瓣,瓣端雄性化呈淡黄色,花瓣偶有舌化,有时见红斑,有时可见残缺的舌瓣。花形极大,可达8cm左右,一葶双花,偶有三花,花色翠绿中见星点红斑和淡黄色兜状小瓣,难得数得清楚。可称为蝶化的菊瓣花,有时也可开出“玉树状”形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