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袁占舵 2015-05-08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摘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注社会人生;促进人文精神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据学习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人文精神  社会人生  审美能力  研究性学习

我认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因为语文学科内容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著作,无一不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是重合的。对学习而言,本质上就是潜移默化中树立人的自我的精神和人格,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所以语文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于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凸显其重要了。

关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我认为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能力,即使学生具备阅读现代文章和迁移文言文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备出版的文学鉴赏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民族优秀文化,具有投身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胸襟开阔,尊重多样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校语文教研组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注社会人生。

语文教育如果脱离实际生活,尤其是远离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只能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而愈发接近商业文化,思想修养因而停留于浅薄低谷,这样的例子很普遍。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意识,引导学生努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培养和增强学生搏击人生、投身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我们确立了“我与生活”的专题学习,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丰富学生感知,提高学生素养,先指导学生从“我的世界”、“我看社会”、“我能否在社会立足”内容出发,分类搜集典范文章进行阅读,增加积累,提高认识水平,再结合自己的感受和实践或见闻练习作文,使专题阅读和专题作文紧密配合。

同时,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去感受生活,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观察,体会和认识生活的丰富内涵。如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亲人的劳累,体会生活中友情、真诚与奉献的可贵,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纠葛,然后思考我在社会中承担什么角色?我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我能否适应社会?我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等等。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做生活潮流的推动者,奋发进取,开拓自己的美好人生。在这方面我们注意课内与课外结合,以课文《我的境界》、《认识什么》等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认识的真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二、            促进人文精神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欣赏自然美。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从审美角度可以把自然分成雄伟、壮阔、险峻、秀丽和幽深等等多种类别,带领学生走进课堂读书或利用多媒体欣赏感悟品味,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增强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人生境界的情感。

融入自然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这方面,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从自然审美到感悟自然美的内涵,认知各种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活情感的联系,领悟其中的象征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感悟,使欣赏品评语研究有机结合,从评价自然美入手进而思考人生,加强对人生深度体会和关注,从自然审美中获取力量,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正确认识自然美,开拓美好人生。从欣赏自然美做起,加强对人生深度体验,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引导学生从自然审美中引发对人生的强烈关注,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与力量,是人的伟大人格力量的象征,做生活的强者,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            开展研究性学习

根据学习对象和内容的不同,我校语文教研组尝试了找特点研究,找联系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假设性、扩展性、提炼性、体验性和预测性等多种形式的研究,运用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方法,分别探讨了“屈原的人格精神”、“走近孔子”等专题,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以古为镜,放眼今天的社会生活,深入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与追求,引导学生多获取历史文化中积极的激励人生奋斗的闪光内容,从语汇的丰富到人格的塑造多多获益,进而推动自己的积极进取。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朝气蓬勃的学生,语文课堂绝不是禁锢思想、束缚自由的牢笼,我们要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了解大千世界、著名人士百态的窗口,成为展示锻炼发展健康个性和各方面能力的舞台,成为放飞学生心灵、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使之融入世间美好的情感,展现大自然山光水色、姹紫千红、融会诗情画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书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组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