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榜单告诉你这些血淋淋的现实:
1、要想毕业薪酬高,依然要读名校和重点大学
上榜的100所院校中,只有14所为二本院校!这意味着要想未来薪酬高,在报考大学时依然要选择一本以上的大学,尤其是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
百强榜中的前十名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这些都是响当当的中国名校。
2、读不了名校,至少要去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读大学
共有20个城市的100所大学上榜,68所大学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中北京高校有40所,上海高校有21所,广州为6所,深圳为1所。
从进入100强的14所二本院校所在地来看,除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和浙江财经大学外,也都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即便是这两所院校,从就业地来看,也都集中在北京、杭州这样的高薪城市。
3、如果去不了一线城市的大学,就一定要选985/211大学
除了一线城市,其余上榜的32所大学所在地城市有南京(5所)、杭州(4所)、天津(3所)、西安(3所)、武汉(2所)、成都(2所)、大连(2所)、哈尔滨(2所)、长沙(2所)、合肥(1所)、重庆(1所)、厦门(1所)、汕头(1所)、南昌(1所)、长春(1所)和张家口(1所)。
除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这个特殊样本外,这32所大学绝大部分为985/211大学。说明如果比拼不了读书的城市,所读大学本身的985牌子才是拿高薪的硬道理。
4、工科、财经、语言、艺术等专业性传统强校也易拿高薪
实在不行,要想高薪还能靠所学专业取胜。上榜的100强大学中,除却大学所在地和大学的级别类型,工科、财经、语言、艺术等专业性传统强校也是想毕业后拿高薪报考大学选择的重点之一。
100强中,有11所财经院校、7所语言院校、5所艺术院校,这些专业性传统强校中绝大部分并非985或211大学,但都属于这个学科中的佼佼者。
博主解读:虽然说上述分析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漏洞
其一、区域差别
一线城市固然机会更多,见识更广。但其薪金水平和中西部城市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如深圳最低工资标准2160元比广西几乎高了1倍,但以如此收入在深圳生活无疑是很艰难的。
当然,一线城市的房价也不是一般城市能望其项背的。因此,单纯用薪金来衡量收入的高低是有失偏颇的。
其二、品牌差异
名牌大学不仅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还有优秀的师资、精良的设备以及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作为品牌效应直接导致的是名牌大学学生更容易在一线城市找到工作,进入好的单位。
一些单位在招聘条件中就明文规定非985、211学生不要。虽然说,排行榜是5年后的薪金收入,似乎很能证明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但谁又能保证他们的高收入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单位实力的体现?我们知道,一些好单位,工资是涨得很快的。
其三、价值差异
金钱固然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挣钱多就说他对社会贡献大,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挣钱少就说他对国家贡献小。
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的核研究科学家。有人曾经问他:“您研究原子弹成功之后,得到了多少奖金?”邓稼先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5年6月他病危时,杨振宁先生到医院看望他时,又提起了这件事,他才回答说:“人民币1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我们能嘲笑邓稼先挣钱少吗?
一味用金钱去衡量一个人价值,只会引起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对于大学生的引导应该是“干事创业”的激情,而不是排行榜上赤裸裸的薪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