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迷俱乐部第172期

 有夢就好zgm 2015-05-08

   

      “军迷趴”旨在为广大的军迷朋友介绍国内外最新军事新闻,备战于心、壮我国防!

    本期话题:为什么解放军的正步特别好看?

    5月9日,备受外界瞩目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就将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将首次出现在红场的青石路上,位列外国阅兵方阵队伍的最前列,高歌着苏联民歌《喀秋莎》,与各国军人一道重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别看解放军是“客场”出山,但中国军人踢正步的功夫却一点也没给各国“留面子”,不夸张地说,解放军仪仗队踢正步的水平,在这个星球上敢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解放军仪仗队的傲人军姿一向有口皆碑,受到过包括首次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内的赞誉。 每逢阅兵在电视上看到解放军踢正步,全国人民都忍不住热血沸腾。那么,为什么中国军人踢的正步这么好看?

    先承让了!

    德军:军队礼仪的祖师爷

    正步,是一种队伍行进的步法,主要是军人在阅兵分列式和其他礼节性场合行进中采用。虽然各国的正步步法有所不同,但主要特征是基本一样,上身直立,两臂高摆,两腿绷直,两脚着地用力,队伍遵循统一节奏前进。目的就是在于展示军人行进所特有的雄壮与威严。

    正步的发明人是德国人,应用于普鲁士军队。这种步伐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民间舞蹈,特点是大腿僵直向前踢出90度(当今的爱尔兰踢腿舞蹈仍然可以看到其痕迹)。18世纪中,在由弗里德里希大帝率先在普鲁士军队阅兵式中,这种民间舞蹈的步法正式升级为“正步走”。英语则称这种步法为“鹅步”(Goose-step)。

    正步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拿破仑在阅兵时发现,步兵方队与骑兵方队、炮兵方队相比,显得无精打采。拿破仑便要求徒步士兵要在下次阅兵中改变步法,以展现军人气势。法国将军们从鹅前进时的步法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开创出了独特的“鹅步”——也就是正步走。拿破仑对正步的步法十分满意,正步走也随之在欧洲推广开来。

    当时正值热兵器时代初期,西方国家对军队步伐的重视,主要是因为滑膛枪尚未发明,用黑火药发射的枪弹射程近、精度差,军队只有排成一排集体开火才能保证杀伤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对敌方的威慑力就是提高己方的战斗力。于是普军结合北欧舞蹈的高抬腿动作创立了“刺步”,也就是后来的正步。

    战场上,普军士兵在军官们的高声命令下踢出震撼大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仿佛是一架非人的、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令敌人意志受到巨大震撼,产生自己的螳臂当车无法阻止普军前进的感受,甚至很快放弃抵抗。正因为有如此严格的军事训练,普军才能横扫中欧,并最后统一德意志。

    德国辉煌的军事胜利让世界刮目相看,德国的军事思想和管理体制也迅速被世界借鉴,正步走逐渐传到其他国家。德国的军事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军队建设。上世纪20年代,正步开始成为国民党军的主要队列动作之一。

    使正步走真正广为人知的还要算是纳粹德国,希特勒认为正步走最能够体现纪律性和集体性,在1920年代,希特勒就先在纳粹党冲锋队内推行普鲁士军队的正步走。1933年纳粹党执政后,正步也随即成为了德国国防军和后来武装党卫军的正式步法。在纳粹众多的庆典和阅兵中,德国士兵本来就身材高大威猛,加上笔挺的军服,更是将整齐划一的正步走气势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再经过纳粹德国宣传机构的大力渲染,正步走更是成为德军势不可挡的滚滚铁流的象征传遍世界。二战结束后,联邦德国就把正步当做纳粹主义的象征之一而完全废除,民主德国则仍然保留着正步的传统。直到1990年,民主德国也废除了正步。

    “中国式苏联正步”

    中国解放军历来重视正步的训练,认为这是建立军队纪律性和体现军威的重要形式。但解放军现在引以为傲的“正步走”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还没怎么成型。

    开国大典上,当时解放军各兵种并没有统一的队列行进标准,很大一个原因是近代中国引进的军事训练操典来自不同的国家——中国海军历史上受英国影响较深,因此海军方队走的是类似英军的高摆臂大齐步;而陆军沿袭的则是国民党陆军的小幅正步,这正是受德军队列训练影响的结果。

    这种混乱的情况直到1950年代,我军系统引进苏军队列训练之后才有改观。

    解放军虽然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但还是加了些改动,使它更适用于亚洲人。

    俄罗斯正步的特点是踢出时腿要与地面成直角,而脚落地时必然产生冲击,因此行进时跳跃感很强,震荡很大,但这不太符合我们国家的情况,于是解放军将布幅调整到适合中国人体型的幅度;俄罗斯军人踏步时要将下巴扬起受阅,彰显自豪感,下巴抬起视线就自然略为向下,俄罗斯军人受阅时“傲视天下”的气质就来源于此,也不太适合人民子弟兵。

    也有人说解放军的正步源于苏联是错误的认识,虽然解放军有很多规定是沿袭苏联,带有浓郁的苏式风格。但解放军的正步更多源于普鲁士风格,因为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现代化军队,北洋军就是采用德式操典。后来的南京政府也聘请德国军事顾问来进行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所以普鲁士风格对于中国军队的影响更为深远。

    解放军的正步也与纳粹德国的正步更为相像,只是摆臂动作更大,要求抬臂高而平,其它方面则基本一致。建国以后,解放军最早采用的是英式正步,开国大典阅兵就是采用英式正步。因为当时军委领导研究后认为,苏式正步不适合中国军人,所以没有采用苏式正步,后来也逐渐放弃了英式正步,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正步,这是由刘伯承元帅亲手制定的步兵操典所规定的,正是以德式正步为样板,并借鉴苏联的经验,加以改动,主要是加大了手臂的摆动,并将步幅调整为更适合中国人体型的步幅。

    1964年,解放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现在解放军正步走的规范姿势,是萧克将军亲自制定的标准: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整个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轻轻握拢,拇指伸直贴于食指第二节;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内稍向下,手腕下沿摆到高于最下方衣扣约10厘米处(着夏季作训服时,约与第三衣扣同高;着冬季作训服时,约与第四衣扣同高;着水兵服时,手腕上沿距领口角约15厘米),离身体约10厘米;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结合了多国的正步规范后,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式正步,既不同于德式正步,也不同于英式苏式正步,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正步。

    文革后首次阅兵现刺刀方阵

    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百废待兴,人民军队也急需一场阅兵来提振士气。1976年后,我国一共进行过三次大阅兵,即1984年建国35周年大阅兵,1999年建国50周年大阅兵和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无疑,每一次阅兵式,武器装备都越来越先进,但是就气势而言,很多阅兵爱好者还是推1984年阅兵式为第一。

    最主要的原因,是1984年的阅兵式上,有连续5个刺刀方阵,连续5个霸气爆表的劈枪动作。所谓劈枪,是指分列式方队在通过主席台,下达“向右看”口令、齐步转正步时,所有官兵随着正步的节奏,将上了刺刀的步枪从肩扛改为手持,随即用力向前劈出,变成挺枪前进的姿态。

    按照劈枪动作的要求,整个动作过程中,要有极其整齐的“咔咔咔”三声。第一声,在步枪下肩,左手接住护木时;第二声,是将枪身用力转向前方,从侧靠身体的状态变为竖直向前的状态;第三声,是在将枪用力向前劈下,刺刀从朝天转为指向斜上方,枪托拍在胯骨部位。

    这三个动作,在“咔咔咔”三声中,方阵立即从扛枪的和平姿态,变成挺枪前进、一往无前,杀气腾腾。行进中,后排士兵的刺刀距离前排士兵的耳根只有12厘米,却能保持严整步伐前进,任何国家的阅兵式都没有出现过这样严整、连续的震撼劈枪。

    之后的两次大阅兵,由于枪械换装,大部分方阵使用的新式枪械长度更短,不适宜表演劈枪,这个动作就减少或取消了,再也没有出现过5个徒步方阵连续劈枪行进的霸气场面,就观赏性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别的国家的“正步走”

    提起别的国家正步,首先想起的是这张图↓

    印度、巴基斯坦等大致都是沿袭英式正步。不过,印度各军种的步伐姿势千差万别,正步并非徒步方队受阅时的唯一步伐,有的步伐轻巧一致,有的则夸张地夸张地挥臂抬腿,好玩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边境换防时均采用夸张地正步行进,颇有一较高下的意味。

    据说这样的降旗仪式五十多年来每天都要在相同地点、时间,以相同的方式进行,看似隆重、紧张的场面,因为太过夸张而不免有些搞笑的成分,在双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不失为一种表演。这个看似火药味浓浓的对抗仪式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印巴两国罕见的“和谐合作”的典范项目,这或许是当初双方都没有想到的,也更给这种正步PK带上了一种黑色幽默之感。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参加表演的官兵膝盖受伤的比例特别高,显然这是长期高抬腿再大力跺脚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现在重视踢正步的国家并不多。当代世界上各国的正步主要分为三个流派,一是源自普鲁士的德式正步,但由于这种正步的纳粹印记太过明显,所以在二战后便逐渐式微。

    英式正步则多在英联邦国家中采用,不过到了各国之后又有所改动,特别是动作越发夸张,显示军威的效果反不如搞笑的效果了。

    而相对采用国家比较多的是苏式正步,沙皇时期,普鲁士正步传入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继承了沙俄的正步传统,并将其进行了一些修改。所以说其实苏式正步也是德式正步的一个子流派而已。随着苏联在冷战时期的巨大影响,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采用苏式正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原来苏联时代的正步,仍然保持正步的传统。但不少原来的东欧国家,已经逐步屏弃了苏式正步。

    值得一提的朝鲜的阅兵,朝鲜的正步是在苏式正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格。正步行进时不摆臂而高踢腿成直角,前进时重心在两脚间逐渐交换,这样的正步,更能显示气势但难度较大。在朝鲜阅兵中,徒步队列一个人靠着一个人,就像一堵墙一样往前移动,只踢腿不摆臂,两手自然下垂贴于裤线处,腿要踢到尽可能高,整个大腿抬起几乎与地面平行,双腿夹角超过90度,然后再狠狠地砸向地面,而且走起来人就像是装了弹簧似地一蹦一跳,绝对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正步走法了。这主要是朝鲜为了显示高昂的战斗意志,故意把正步的高度定的很高,亚洲人的身材又相对比较矮小,这样的高度很难达到,于是就有点踮着脚踢的味道,也就形成了那种奇异的蹦蹦跳跳的感觉。

    而美军则没有走正步的要求,美军的队列条令中完全没有关于仪态的规定。美军在阅兵式上就只是采用最普通的齐步走进行。据说美军不走正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防止士兵腿部受伤;二是正步虽然威武雄壮有气势,但训练难度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训练时间。美军认为与其这样浪费大量时间搞这种花架子,还不如增加点实质性的战术训练。

   或许是因为美国需要在全球驻军什么的,士兵太“累”了吧。

(综合:网易军事、凤凰军事等)

【军事猜猜看】

本期军事猜猜看

提示一:他一生只穿着同一类的服装,并且照相时总会侧身;

提示二:他热衷于发动对外战争,曾想攻击大洋对岸的大国;

提示三:他不顾铁血老臣的劝诫,执意发动了那场亡国之战;

提示四:战败后他宣布退位,却直到死也没有放弃皇帝头衔。

上期军事猜猜看

提示一:这种在战争中诞生的武器最初是种火力强大的高炮;

提示二:为了迎接某次阅兵,统帅部偶然将其安置在战车上;

提示三:这种偶然催生的重火力战车在红色帝国未受到重视;

提示四:只需几辆这种战车就可在虚拟世界中征服整个世界。

上期答案揭晓

    天启坦克是红色警戒3中苏联的苏军车辆单位,是苏联的究极坦克兵种,在红警3的背景设定中由阿尔汉格尔斯克坦克工厂制造。是红色警戒3中苏联的坦克兵种。

    这种威力强大的坦克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是前苏联设计的,样车也有,有4条履带、两门128mm的52倍口径炮,前装甲厚达430mm,一台可罗夫设计局(已经取消)设计的133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做动力,在上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新生代产品。

    天启坦克是现有最大最强的地面战斗车辆之一,几乎没有东西能够阻止它。 整体上来说,苏联对天启充满了自豪,天启的形象广泛的出现在军事宣传片,征兵信,商业场所和教室里的相关海报上等等等等。

    不过,天启坦克的制造厂,阿尔汉格尔斯克坦克工厂(简称ATP),大胆的向苏联军方保证,天启坦克会改变现代坦克战的形态,让那些小坦克们黯然失色。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天启价格高昂,为所有部队生产足够的天启超出了苏联的承受能力,但它在地面上简直是所向披靡的。

    但是由于技术困难、机动性能太差,最终淘汰。至于这种坦克是什么型号和名称,苏联政府也没有给一个正确的答复,只是叫做138号样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