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民画报》创刊号留下的珍贵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庆祝五一,一开始就是在马恩列斯毛的引领下进行的。图片上可以看到《共产党宣言》的一个著名理念: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新中国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题记:中国人民比较普遍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有关。而全国性的过这个节,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0年。
![[转载]新中国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http://image85.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5/0821/53328259_2)
一、五一劳动节是在伟大导师恩格斯领导下确立的
第二国际(1889–1916)是继第一国际之后的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第二国际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斗争的武器。该组织后来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解散。第二国际留下的,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事情包括宣布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和宣布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要求8小时工作制的运动。
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扩张,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88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劳动者实行8小时工作制。5月1日,美国约35万人以芝加哥为中心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3日,警察进行镇压打死两名工人。4日,警察向人群开枪,4名工人死亡、多人受伤。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欧洲各地纷纷举行抗议活动。
1889年7月,恩格斯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次年5月1日成为了第一个国际劳动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有一封恩格斯《1893年五一节致德国工人》的信。
另外,“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由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威廉·沃尔弗参加拟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首次写上了这一口号,用以代替原来的正义者同盟的界限模糊的“四海之内,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新的纲领时,把这个口号正式写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之中。
![[转载]新中国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http://image85.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5/0821/53328259_3)
二、李大钊是较早较系统介绍五一劳动节的中国共产党人
1905年在东方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对“五一”节进行过宣传介绍,当时翻译为“万国劳动者团结大示威”。
1918年5月1日,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曾散发过介绍五一劳动节的传单。
1919年3月9日,李大钊把亲自在唐山煤矿实地调查的工人生活状况,写成《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工人不如骡马》,刊登在《每周评论》第12号上面。
14日到16日在《晨报》上发表了《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我们要晓得痛苦的人,是些什么人?痛苦的事,是些什么事?痛苦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要想解脱他们的痛苦,应该用什么方法?”向知识青年传播先进的革命理论,促使一批先进的青年人集聚在李大钊身边。
5月1日,在李大钊协助下,《晨报》第7版“文化副刊”是“五一劳动节纪念”专号,介绍欧洲国际劳动大会盛况,号召中国工人阶级与国际劳动组织接轨。这一天,渊泉(陈溥贤)、守常(李大钊)、一粟(高一涵)分别撰文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和现实意义。李大钊在《五一节杂感》中指出,这是工人“直接行动”取得成功的日子。此文为几天后爆发的“五四运动”及工人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起到了巨大的动员作用。
1920年1月,在李大钊号召和组织下,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到人力车工人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工人悲惨的生活状况使他们大为震惊。“调查回来,大家相顾失色,太息不知,都显出一种极伤心且不平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把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思想与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相互融合,成了摆在李大钊面前迫切而现实的工作。李大钊把五一劳动节作为双向互动的时机,坚持每年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
1920年五一节,《新青年》以7卷6号出版“劳动节纪念号”,以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作为发刊词,介绍国际劳动节的由来、欧美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胜利斗争,希望中国工人把它看成是觉醒的日子。同时孙中山题词“天下为公”、蔡元培题词“劳工神圣”,登载陈独秀的《劳动者底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及唐山等地的劳动状况调查等。在5月1日这一天,李大钊还组织领导在北京大学二院召开了约有500多名工友和学生参加的纪念大会,他热情洋溢地号召大家把五一节“当作我们一盏引路的明灯。”“本着劳工神圣的信条,跟着这个明灯走向光明的地方去。”会后,工读互助团成员何梦雄等分乘两辆汽车到东西城游行,车上飘扬的横幅写有“劳工神圣”、“五月一日万岁”的口号,并沿途高呼“劳工万岁”、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
这一天,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举行集会游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大型活动纪念“五一劳动节”。
1921年5月1日,在李大钊指导下,北京大学学生精心创作了《五一纪念歌》,由邓中夏等到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向工人们教唱,宣传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鼓舞工人斗志,争取自身的解放。长辛店1000多名工人举行了纪念五一劳动节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庆祝自己工会组织的成立。李大钊发表《中国学生界的“五一”》,指出:“五月四日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五一’,因为在那一天,中国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与劳动界的五月一日有同一的意味,所以要把他当做一个纪念日。”
1922年5月1日,李大钊在北京高师工学会、北大马克思研究会、北京学生联合会举行的五一纪念大会上,作了题为《五一纪念于中国劳动界的意义》演讲,李大钊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反对国际的军阀、财阀的压迫”、“改善工人境遇”、“要求8小时工作”等斗争口号,号召全社会一起为之奋斗。
1923年5月1日,李大钊在《晨报》副刊上,署名T.C.L 发表了《工人国际运动史》,对世界工人阶级的国际组织演进做了详实的介绍。他说:“吾信工人的国际运动的联合战线,终有成功的一日。故当本年的劳动节,为介绍工人的国际运动史略如此。”
1924年5月1日,李大钊在《北大经济半月刊》上发表了《这一周》短文,指出五月里可纪念的日子,有五一纪念日、五四纪念日、五月五日是马克思诞辰、五月七日是日本帝国主义提出致我死命的“二十一条”的国耻纪念日。“在民国十三年‘五一’纪念日的示威运动中,我的国民的呐喊”就是“国际帝国主义是我国民唯一的仇敌!”
1925年5月1日,李大钊在广州出席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和全国农民代表大会,他没有发表文章,只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可惜的是,没能把讲演稿保存下来。
1926年5月1日,李大钊在中共北方区委的刊物《政治生活》第76期上面,发表了《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这篇文章是把马克思的《中国及欧洲的革命》全文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广大党员读者,使之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民革命是世界革命一部分的理论和事实。”
通过连续几年的五一劳动节宣传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北方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斗争高潮。
![[转载]新中国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http://image85.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5/0821/53328259_4)
三、1950年中国劳动人民第一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1950年4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在北京召集了4500余人的干部纪念大会。大会由周恩来同志主持,刘少奇在会上了作了长篇讲话,他强调:“我们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我们是感到十分兴奋的。……‘五一’劳动节已被中央人民政府订为国家最重要的合法节日之一……这就是说,中国大多数的劳动人民从有史以来才第一次在自已政府的保护之下,在自由欢乐的情景之中,庆祝自己的节日。”
从1951年开始,整个20世纪50年代的“五一”节都贯穿群众游行活动。1951年5月1日,首都八十余万人大示威,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群众队伍,雄壮的抗美援朝歌声和口号响遍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