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古刹梵音 今来古城话塔
深夜开车经过北寺塔,漆黑夜色中,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映照出塔影幢幢,总能让我恍然“穿越”,感到几分悚然。白日里再看,它又古朴肃然,让人心生宁静,融合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几分突兀,又几分和谐。
苏州古城里,这塔还真不少。它与园林、城门、亭台、小桥、街巷一样,见证着古城历史,也给现代苏州添上了不少古韵悠然。 □华致中文/摄 古城苏州,不仅以精美的古典园林著称,而且拥众多的雄伟宝塔闻名。因而,苏州既有园林之城美名,又有宝塔之城胜誉。 中国宝塔始于佛教传入而建。苏州建塔则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宋代《平江图》上就有记载。这些座落于城内外的诸塔,均约始建于五代至宋代之间。这与五代以来,佛教盛行于江南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与寺庙组合,蕴文化其内,寓史传其中;它们与山水相融,藉古韵风貌,彰秀丽景致;它们,是千年姑苏城,岁月见证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们,是文化姑苏城,历史传承的多元写照之一。 打开姑苏城的长卷画册,最具特色的古塔恐怕非虎丘塔莫属。该塔原名云岩寺塔,始建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此塔原是一座七层,平面八角形的砖身木檐的仿楼阁形宝塔。后因遭历史上七次火烧,成为现存的风貌。又因塔基地质因素,导致塔身倾斜而著名。大凡沪宁线上列车,车过白洋湾时,旅客即可目遥到虎丘塔的苍古雄姿。这也成为古城苏州的美丽标志之一。 位于市区人民路中段,报恩寺内的北寺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佛塔。塔高76米,八面九层,始建于梁代。现存建筑乃南宋绍兴年间遗物。此塔造型宏伟,构建壮丽。素有“江南第一”之誉。游人若登塔极目,城内外美景尽收眼底。此外,若入拙政园内中园西眺,北塔之影赫然入目,融园景于一炉。其借景手法可谓巧夺天工,相得益彰。 说起古盘门,老苏州人就会想到瑞光塔与吴门桥。瑞光塔始建三国吴赤乌十年,为十三层。宋易名天宁万年宝塔,后重修时改七级更名为瑞光塔。塔高43米仿楼阁式砖木结构。1978年在塔心发现珍贵文物,记载现今宝塔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所建。宝塔线条优美,岿然屹立。是“盘门三景”不可或缺的古建标志。 极为罕见的双塔,是苏州旅游景点的一个亮点。它位于幽深的定慧寺巷内。塔呈八角形,七层砖建。外观仿木结构形式,内无塔心。史载,为宋雍熙年间,郡人王文罕兄弟俩人所建,一名舍利塔,一名功德舍利塔。进入双塔景区,游人无论近端远眺,都可领略其古朴壮观,沧然雄劲之风貌。 在现今的苏州城,还有一座宝塔不可不说,它就是寒山寺内的普明宝塔。此塔历史上曾有,后遭毁废。1993年7月开工重建,历三年而筑成。普明宝塔的重建,不仅与古刹建筑浑然一体,而且再现了古刹宝塔之大唐风范,游者倘若漫步江枫洲观之,往往令人在钟声悠然,塔影绰约的氛围中催生思古之幽情。 此外,在风景秀丽的城外,另有多座宝塔可圈可点,它们或耸立山顶,或幽映湖畔。其景其幽,引人入胜。木渎镇灵岩山上的灵岩塔,又名多宝佛塔,永祚塔,此塔建于宋,后屡有修缮。城南上方山上的楞枷塔,历史久远,其名气仅次于虎丘塔。逶迤之山依傍石湖,塔影遥朦,黛色叠翠;舟影碧波,云卷飞鸟;那秀丽风光,凝聚了江南田园之美。另外,光福镇塔山上的光福塔,镇湖镇上的万佛石塔等,均是举足轻重的古建之塔。别具的造型,幽苍的塔景,深厚的文化,均是人们浏览观光的佳地胜境。 苏州诸塔,堪称一篇篇充满沧桑文化的隽永华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