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无毒 医生有过4

 钟家台 2015-05-08

中药无毒 医生有过4

7、中药无毒化的途径

中医药及其理论不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是千万年的生命实践形成的,有着完善的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方法。

首先,对应证候病机,“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方药的温清补泻等性味及君臣佐使的组方法度,与病人的寒热虚实等病机性质互补。不“辨症求机”,对证候病机性质缺乏可靠的判断,盲目地用药,是中药毒副作用的根本性原因。《伤寒论·伤寒例》感叹到:“医术浅狭,懵然不知病源,为治乃误,使病者陨殁,自谓其分。至令冤魂塞于冥路,死尸盈于旷野,仁者鉴此,岂不痛欤。”

方证对应,“治有轻重,适其至所”,则“有故无殒”,“得病则病受”,中药就是无毒的。有位中医1994年在《四川中医》第三期发表了一篇文章,“中药治疗妊娠期急性阑尾炎20例”,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针对不同的证候病机性质,运用大黄、桃仁、枳实、丹皮、赤芍等破瘀散结的中药,配合清热解毒行气排脓如木香、厚朴、薏苡仁、银花、天花粉、蒲公英等,全部治愈,妊娠正常。

根据《中华药海》,桃仁、薏苡仁等妊娠忌用,大黄慎用,李东垣《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卷二.妊娠服药禁忌歌》把丹皮、桃仁、薏苡仁等列为妊娠禁忌药,这位中医没有困于这样的中药理论,有是“证”用是药,获得了病愈而胎孕正常的效果。还有一位中医,治疗被西医诊断为“宫外孕”的患者,用了水蛭、红花、桃仁、蜈蚣、天花粉、三棱、莪术等破瘀通脉之品,后来化验和B超复查,“宫外孕”变成了“宫内孕”,足月顺产一健康女婴。

中药有毒没毒,有害无害,病机对应是第一要务,即古人所谓的“中的”。根据药物四气五味特性、归经和升降浮沉趋向,使方药适至病所,不会对未病之藏腑造成负面影响;药量的轻重,吻合证候病机寒热虚实的程度,适其大小,就能防止轻而无效、重而伤人的弊端。

其次,根据四气五味和单行、相须、相使、相恶、相杀、相畏、相反等配伍理论,运用相应药物监制其不需要的毒性和偏性,避免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毒性反应,实现减毒增效。清·石芾南《医原》:“燥病治以润,不妨佐以微苦,以微苦属火,火能胜金也;湿病治以燥,不如治以淡,以淡味得天之燥气,功专淡渗也。”

第三,要求道地药材,强调炮制药品。清·石芾南《医原》:“燥病夹湿,润药用炒,或用水丸;湿病化燥,燥药用蒸,或用蜜丸。欲其速行,则用汤药,取汤以荡之义;欲其缓化,则用丸药,取丸以缓之义。”炮制药品,道地药材,保证药物的最大效能,减少药物毒性。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如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污染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中药存在,所有饮食物中都存在,破坏了中药的道地品质,严重危害临床用药安全,但这不是中医中药本身的问题,而是世界文化的问题,只有通过环保等文化手段解决。

第四,服药因人、因病、因药制宜,胃气弱则不能猛浪大量,胃气虽强亦须顾护,虎狼之品以服药反应为标准,平和之剂也不能急切过量,每次服“半升”还是“一升”,“须臾”再服还是“止后服”,必须以病人的证候病机和服药反应为依据,不能机械照搬书面理论或别人的经验。

中药有毒,聚毒药以供医事;中药无毒,扣病机而拯困厄,有毒无毒,就在临床辨证论治的病机可靠性和生命真实性,与医生对中药性能的了解密切相关。清·周岩《本草思辨录.自序》:“人知辨证之难,甚于辨药;孰知方之不效,由于不识证者半,由于不识药者亦半。证识矣而药不当,非特不效,抑且贻害。”我们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药理成分;现在的中医药书籍,最时髦的东西是实验室结论,四气五味、七方十剂等方药理论,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在逻辑上就丧失了中药无毒的可能性。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如果非要说中药有毒副作用的话,那就是实而误补、虚而误攻、寒而误凉、热而误温等造成的不良反应。这样的不良反应,不是中药的错,更不是辨证论治的错,而是医生临床水平差,病机逻辑思维不成熟,理、法、方、药、护的对应不合理的错,是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错。要辨证论治,要做到中药无毒,没有辨证论治思维的训练,没有理、法、方、药、护的逻辑规范根本不行。

8、纯中医用药才能无毒

现在挂着中医招牌的医生中,临床用药决策思维一般分两类:一是辨证论治逻辑思维,对应证候病机、遵循中药四气五味等理论配伍处方,这被人们称之为纯中医;一是实验逻辑思维,对应病理生理,遵循中药药理成分处方。实质上,只有纯中医才是真中医。

挂着中医招牌的医生很多,但辨证论治的中医很少。在中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中医科,有几个运用中医药理论,遵循理、法、方、药、护进行临床医疗?中医的临床模式,讲求证候病机性质与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对应性,不辨证论治,不以证候病机的逻辑对应为准绳,发生“寒寒、热热、虚虚、实实”医源性伤害的可能性极大。要恰当地运用中药,作一个治病的医生,只有遵循中医药理论的原则,按照辨证论治的逻辑从事临床活动。

中药有毒,医生有过,辨证论治,中药无毒。作为医生,加强中医理论修养,遵循中医理、法、方、药、护的病机对应原则,注重临床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辨证论治技能,是中药无毒的临床保证。换个角度,作为病人,也最好有一点起码的辨证论治常识,不要用西医病理生理对应药理的逻辑来运用中药、中成药,不要按说明书上的适应症买药吃药,才能避免中药的毒性作用。许多中成药的运用都太随意了,不用“辨症求机”,不用“随证治之”,谁都可以购买,埋下了许多中药之毒的隐患。中药、西药同时服用,过度医疗很普遍,这样的毒又该责之于谁?

辨证论治的无知,是中药毒副作用的根本原因。遵循辨证论治的逻辑方法,证候病机判断可靠、立法处方吻合病机、保证道地药材,中药无毒无害。所谓的中药毒副作用,就是违背了中医“随证治之”的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原则,抛弃了“适”的病机对应性这个根本的结果。现在许多中医,寒热虚实的不讲了,四气五味不讲了,配伍的七情关系不讲了,只讲病理生理,只要有效成分,怎么能够没有毒副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