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让“知识折旧”变成新的“本领恐慌”

 指间飞歌 2015-05-09

 

    “有什么本领就干什么事情,有多大能力做多大成绩”,近日,一篇《人民日报》刊发的《拿什么对冲本领“折旧”》文章给我的感触很深,“知识折旧”“本领恐慌”正不断的在我身上“扩散”“蔓延”。“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指引人类前进的“航标”。毛泽东曾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老化是当前我们在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知识折旧”一说表明了知识储备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个人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会折旧80%,且只有以每年6%~10%的速度更新知识、更新思路,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没有增长新知识,且旧知识没有更新,那么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将“举步维艰”。古语曰:“温故而知新”,每个人只有及时地检查大脑这台“机器”哪有磨损哪需上油,并及时进行“修复整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知识折旧率。笔者认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唯有树立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终身学习的学习观,使学习成为一种新常态,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才不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

    克服“知识折旧”,需要“以书为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应当把学习当成人生中的“伴侣”。关于学习,古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无论是悬梁刺股、凿壁借光,还是囊萤映雪,都散发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书香气息。如今我们也应当向古人“取经”,以学明志,以学生威,以学励德,坚持学思结合,做到静心、专心、用心和精心。静心,就是排除干扰、抵挡诱惑,能够沉住气、坐得住;专心,就是聚精会神、全神贯注,能够学得进、有所得;用心,就是舍得下力气、花功夫,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精心,就是深入细致、精益求精,防止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切实做到与书为友,用心去品味书籍的芬芳,让学习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克服“知识折旧”,需要“以书为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习没有终点,只有终身;没有毕业,只有毕生,每个人应当把学习作为一种信念、一种状态、一种求知进行到底。培根曾说过,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学习,是我们求知者的“武器”;书籍,是我们求知者的“乐园”。在这个万紫千红的世界里,需要我们不断的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勤于修身、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在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孟德斯鸠说过,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唯有求知,可以染绿内心的荒漠,唯有求知,才有望改变世界的荒凉!我们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克服“知识折旧”,需要“以书为践”。“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读书学习如不能学以致用,造福社会,就等于把露珠缀在丝窠上,那就毫无益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里说的“更重要的学习”就是实践。每一个人知识的本领大小既有赖于实践的检验,又来源于实践的锻炼。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只有针对自身的不足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本领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学用结合的道理上,我们应当坚持边学边用、以用促学,把满足现实需要作为学习的重要指向和强大动力;把学习内化为行动,时代赋予了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肩负着推进“四个全面”建设的重任,我们更应该从学习中汲取精神动力,与书为伴,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增强工作能力,凝聚和形成推动“四个全面”建设的新活力。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学习是治疗我们“知识折旧”的一剂良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倡导利用“三上”的时间,即把“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用于学习和思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去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并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保持知识常新,能力常在,才不会使“知识折旧”变成一种新的“本领恐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