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等级制度的变迁

 尤里蒙提 2015-05-09

话说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等级制度的变迁

文/乐奀

    宫女,泛指被选入宫中供帝王声色享用取乐的女子。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史载表明:历朝历代的帝王们几乎千遍一律地一人占有成千上万的女子,现代人常常把她们通称为后宫。后宫宫女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礼法允许,历代沿制的嫔妃类;二是宫中数不清的女官和宫娥等等,她们可随时召来,封以头衔,博取帝王一时之欢心;三是宫中庞大的女乐倡优,她们色艺出众,专供帝王享乐和应酬之需。而帝王们拥有如此众多的后宫女人,又是如何如何管理的呢?这些宫女们的待遇又是如何分发的呢?帝王们往往根据官场的等级制度和个人的好恶程度,将宫中女子分成若干等级,形成慎密的等级制度。下面就由乐奀根据收集到的史载资料说说这种制度的变迁过程。

 

    由于史料不详,夏、商两朝对于现在的国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很多的东西都源自于神话传说,而那个时期的后宫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古书《管子·轻重甲》中有这样的记载:“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晨噪于端门,乐闻于三衢。”《盐铁论》:“昔桀女乐充宫室,文绣衣裳。故伊尹高逝游薄,而女乐终废其国。”桀,是夏朝的帝王,夏桀拥有女乐三万,足可见其荒淫无度。至少我们可从中推论:早在先秦时代,随着奴隶制的产生,专供天子诸侯取乐的宫中美女,倡优和女乐就产生了。

 

    殷商时代的商纣王,在赏玩女乐倡优等宫女时,更是有一种变态心理。他不满足于自己宫中的女色,还随意发动战争,劫掠诸侯的女乐,大施淫威。甚至设酒池肉林,命宫中男女裸体追逐于其间,他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通宵达旦。并广征赋税,营造极其壮丽的苑台、苑圃。《史记·殷本纪》记载:“(纣)好酒淫乐……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礼记·昏仪》中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的是周朝的天子,表明他们的后妃序位是:后、夫人、嫔、世妇、妻,还有妾。周朝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简单对应一下就清楚了:这种后宫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完全相对应的。天子后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以此而言,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务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的外治相配合。周朝后妃的名号和序位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至春秋战国的动乱年代,君王广罗女乐倡优,嗜玩声色歌舞已成风气。《吴越春秋》卷一记载,楚庄王初即位时,“淫于声色,左手拥秦姬,右手抱越女”;《天禄阁外史》卷四中说,魏王饮宴时,楚姬舞于前,吴姝歌于后,越女鼓瑟于左,秦娥泛筝于右;《述异记》中则说,吴王夫差的后宫竟有“宫妓数千人”。

 

    公元前三世纪,秦朝灭亡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公主们“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故秦朝后宫,宫备七国,爵列八品。秦始皇每攻破诸侯,便在咸阳北阪上仿造其宫殿,将俘获的诸侯美人以及钟鼓声乐充实其中。《史记·秦始皇本纪》写道:“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其后宫之盛,可想而之。秦始皇把从六国掠来的上万名宫女据为已有,并大修宫室供女乐居住表演。唐代诗人杜牧曾作《阿房宫赋》,写尽秦代宫廷生活的荒淫以托古讽今:“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他把秦朝帝王淫逸,宫女如云和宫女们竭力妆扮争媚,盼望皇帝来临的情形写得形象生动。秦皇嫡妻称皇后,序列位于超级;一级称夫人,夫人之下,还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依序级别。可惜秦朝后宫虽人数众多,却除了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外,余无一人青史留名。

 

    西汉时期,汉武帝将后宫的级别进行了丰富。除嫡妻皇后为女主外,掖庭嫔妃增至十四等,取消了第一级“夫人”级别,相关级别名称融入了更多的艺术欣赏成分。不妨一览:一级婕妤,二级娙娥,三级容华,四级充依,五级美人,六级良人,七级八子,八级七子,九级长使,十级少使。到了元帝刘奭(西汉第十一任皇帝)时,后宫女人数量为四万多人,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比汉武皇帝时期增加了整整一倍。为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在皇后之后增加昭仪,定位一级,婕妤及其之后级别顺势降一级,在少使之后又增加了N级,包括:五常、顺常、舞涓、共和、娱灵、保林、良娣、夜香、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等。这些人或者有爵有位,或者有品有秩。特别要提到的是,自汉代开始,皇帝后宫的女人,开始有了明确的“待遇”概念;她们的“待遇”,与其他官员一样,当时都是以粮食的数量为计量的;古代女人只要有了美貌,被皇帝看中,那怕是授予最低的级别,也与当时的七品县官相当了。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代汉建立新朝,以恢复周礼相标榜,故他的后宫之制完全采纳了《礼记》和《周礼》的说法。

 

    汉光武帝刘秀上台重建汉朝,史称东汉。他认为前朝妇制莫理,加上国家经济疲软,故尽行旧制,皇帝后宫女人们也大大地减少了:后宫女人只保留了五个级别,后宫称号唯皇后、贵人,外加美人、宫人、采女三等,但无爵秩。光武帝先妻阴丽华,后出于政治需要又与郭圣通联姻,二人俱为贵人。在立谁为皇后的问题上,由于阴丽华的推辞,郭圣通便当了皇后。汉明帝的马皇后、汉和帝的邓皇后是东汉一代名后,她们也都是由贵人升任皇后的。虽然光武帝曾简略诸制,宫女数量一度有所减少,但到了安帝时,宫女又增加了。《后汉书·后妃纪》记载,东汉末年,宫女达数千人。《后汉书·桓帝邓皇后传》中说,桓帝时,“多内幸,博采宫女至五六千人。”

 

    魏晋时期的后宫名号序位屡有增减。魏王在王后之下分设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之爵来安置,魏文帝曹丕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魏明帝曹睿太和年中期,这种爵位已增至十二等。晋武帝司马炎取汉魏之制,参用古法,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九嫔以下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晋武帝生性优柔,好女色,他采选宫女五千余人;在吞并了吴国之后,“诏选孙皓伎妾五千人人宫”,宫女总数已达万人之多,弄得晋武帝只能坐上羊车,凭羊的兴趣去选择幸御的宫女,而饥渴的宫女们为求宠幸,又是插竹叶,又是泼盐水的。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君主石虎,在邺中大造宫室,掠夺民间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女子三万多人,置于宫内,供其玩乐,堪称荒淫至极的君主。

 

    南北朝时南朝的宋、齐、梁、陈皆承晋制,但名称略有变更;陈国开国皇帝陈霸先则“以朴素自居,后宫备位,其数多阙”,对于后宫位号并无详细定制。北魏太祖后宫简朴,只设夫人,不论数目多少,但众夫人之间仍有一定的品次。北魏世祖又稍做增加,在北魏高祖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同时,改革后宫,后宫位号皆位视朝中官员;北齐初有夫人、嫔、御,但后来至北齐世祖时制定新的宫制,增设许多嘉名美号充实后宫,甚至二位皇后并立,后宫位号的数目堪称中国历朝之冠,北齐后主又设左娥英、右娥英于昭仪之上;北周初只设五夫人,但后来北周宣帝宇文赟(其皇后杨丽华即为隋文帝之女)则是“外行其志,内逞其欲,溪堑难满,采择无厌”,五后并立: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天元皇后,天左太皇后。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思革前弊,因而后宫唯皇后当室,旁无私宠。不设三纪,防其上逼,自嫔以下,置六十人。至独孤皇后死后,按《礼记·昏仪》之说始置三贵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隋炀帝即位后,“后妃嫔御无嫠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而且,炀帝参阅典故,别出心裁自制嘉名充实后宫,给贵妃、九嫔、世妇、御女各取名号,各有品秩。贵妃、淑妃、德妃是为三夫人,品正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是为九嫔,品正第二;婕妤十二人,品正第三。美人才人共十五人,品正第四;宝林二十四人,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人,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人,品正第七。总共一百二十四人。这也是历朝历代宫女中品位最高的。

 

    唐承隋制而略有改动,对佳丽数万的后宫在有紫禁城三倍大的大明宫统一纳置,并实行了品级管理。宫中设皇后,皇后之下为贵妃、德妃、淑妃、贤妃(正一品);妃之下又有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谓之九嫔;九嫔之下有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人,合计对应的是二十七世妇;再就是宝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人,对应的是八十一御妻。至唐开元时,皇后之下设惠、丽、华三妃(天宝年间因杨玉环得宠,复立贵妃位号,因当时未立皇后而实质为最高位号),六仪、美人、才人、尚宫、尚仪、尚服等。武则天便是由才人而昭仪,渐次升迁;用计诬陷皇后,使得高宗废掉王皇后而改立她为后,武则天跨越了妃这一等级。唐朝定有陪侍御寝的一定顺序,按照月圆月缺来定。每月的前十五日为渐满,后十五日为渐缺,所以从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轮到高的,十六到月底前则反由地位高的轮到低的。皇后及妃子有优先权,九嫔以下则“九九而御“,即每九个人共同承恩一夜。

 

    五代十国时期,因朝代国家覆立更替频繁,后宫位号难以一一查阅对应。现以后唐为例做一简单说明。后唐后宫在皇后之下有;昭容、昭仪、昭媛、出使、御正、侍真、懿才、咸一、瑶芳、懿德、宣一,这众多位号的等级和人数限制皆不明。

 

    宋朝建立后,后妃名位序号始因五代之制,后渐趋于隋唐,但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太仪、贵仪、妃仪、淑仪、婉仪、顺仪、顺容、淑容、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等十八嫔(真宗、仁宗在位时,把九嫔扩充至十八人)。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仁宗在位时增设)。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当时宋朝的后宫人数,在历朝历代中是比较少的,而且其宦官太监也很少,一般只有二百多一些。这也印证了宋朝没有后宫与宦官干政(“阉“祸)现象。而与宋朝对峙的金朝,其后宫制度也基本沿用唐制。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保留着其民族的原有习俗。在入主中原后,其后宫位号依然简单朴素,只设有皇后、妃、嫔三等,但人数不定。虽然位号很少,但这不代表后宫人数也简单,元朝后宫以斡儿垛来区分后妃的地位,斡儿垛是宫帐的意思,一座宫帐里面可能同时住着好几位皇后和嫔妃,而在众多宫帐中,以第一宫帐中的第一皇后地位最尊。元朝的后妃制度,汗妻称大皇后,贵妾也可称皇后。没有娘娘一称。

 

    明朝的后宫位号,大体上并无严密的等级分别,对于后宫嫔妃的等级有着很大的弹性。除以皇后为最高之外,贵妃仅次于皇后、明宪宗时又封万贵妃加“皇“字为皇贵妃,以后渐成定制。皇妃位号除贵妃之外,亦以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等为众妃位号。之后在明世宗朝和明神宗朝分别都出现了端妃和恭妃的位号。明世宗嘉靖十年仿古礼册立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众皇妃之下。但又无严格规定以上位号非用不可,在明朝这二百七十六年间,后宫除去上述位号外,还出现过端妃、恭妃、慧妃、裕妃、成妃、昭妃,宁嫔等位号。除去以上妃、嫔的等级分别之外,另外还有婕妤、昭仪、贵人、才人、美人、选侍、淑女、答应等位号杂置期间。

 

    满清朝代,其后妃制度是在明代后妃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康熙帝时期才建立了等级分明的后纪序位,共分为八等级,分别为: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均不限人数,还有就是一般的宫女啦。每个皇帝的妃嫔数目有很大差异:康熙皇帝拥有后宫嫔妃等79人,而光绪皇帝只有一后二妃三人。满清有严格的选秀女制度。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4岁至16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秀女挑选。清朝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从顺治到光绪九朝,选秀女总共80多次。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挑选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就是为皇室子孙拴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们要走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必须经过一道道的考察。所以说,一般的汉族女子是没有权利参选的,也就没有机会入宫了。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纪、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以上内容由博爱慎行--乐奀根据相关史料整理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