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杀人游戏”那么流行? | 壹读百科

 汕头能率 2015-05-09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

几十年前,壹读君的爷爷那一辈聚会时最喜欢搓麻将,搓完一锅又一锅;后来爸爸这一辈聚会时喜欢砸金花、斗地主,斗完一局又一局;再后来,到了壹读君这里,聚会时最爱玩的游戏又变成了“杀人”,“杀”完一夜又一夜,乐此不疲。相信壹堆饭中也有不少同道中人。

据调查,我国的“杀人游戏”玩家已达几百万之众,有些城市还出现了“杀人游戏”的俱乐部、比赛等等,甚至有些公司还将其作为考核员工的依据。那么问题来了,这款游戏为什么这么火?以及,杀人游戏玩得好的人,就是特别善于撒谎吗?

容易被杀求守卫的值班壹读君丨张小羁

在法官界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的实习壹读君丨渣山论剑

杀人游戏,诞生于崩溃前夜的前苏联

1987年,苏联开始处在解体前的变革之中。杀人游戏在这个世界格局即将发生深刻变化之时诞生。

这一年,苏联莫斯科大学心理系的一位学生迪米特里·达维多夫发明了这个后来被广泛称为“Mafia(黑手党)”的游戏。达维多夫在大学里读书的同时,也在一所高中里兼职教课,他决定利用这个兼职机会完成自己的论文——把自己发明的这套“杀人游戏”教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花时间”背后的心理机制。

无心插柳柳成荫。此后,杀人游戏开始在苏联其他学校流行起来,并顽强跨越过苏联当时还并不十分开放的国界,在90年代初期传播到了欧洲以及美国。如今这个游戏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它被认为是1800年以来五十种最具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游戏之一。

在那个时候如果你会玩杀人游戏,就等于一个卖鞋的销售员来到还没人穿鞋的非洲大陆——相当受欢迎啊。英国电子乐团“柠檬果冻”的成员之一Fred Deakin曾回忆起他80年代末去东南亚旅游时教其他游客玩杀人游戏的经历:“那时我几乎是泰国最受欢迎的人,每当我去到一个旅社,问人们愿不愿意玩这个游戏,他们都像飞蛾扑火一样的聚过来。”

1997年科幻作家安德鲁·普洛特金对杀人游戏的规则做了一些改进,赋予了它“狼人”的主题,贴合杀人游戏中“杀手”白天正常晚上不是人的特性。而现在不论是名字叫“狼人”还是“杀人”的游戏,变种繁多,加入的角色各异,使游戏变得更加刺激而富于挑战。

至于它的红火程度是怎么样呢?中国的情况壹读君(yiduiread)就不说了,有目共睹。在美国IT界,不会玩狼人游戏,或者不会玩变种复杂的狼人游戏,你都不好意思参加同行聚会。

狼人游戏几乎风靡了IT界聚会的每个角落,这是一个在party上找到有趣的人以及与令人欣喜的工作机会不期而遇的最好方式,远比你花大把精力弄一张花里胡哨的名片以及去头天晚上去死记硬背某个目标人士的博客以求套近乎来得独特而又有效率。

杀人游戏本身是一场权力阴谋+多数人暴政

杀人游戏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不详,有说是在1999年由硅谷归国的留学生第一次传到上海的,21世纪后杀人游戏开始了在全国中大型城市年轻人当中的传播之旅。

这个以欺骗、诡辩和操控为标志的游戏凭什么火遍全世界呢?

英国杂志《连线》曾给出这样的解读:这个读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发明这个游戏的时候,他正生活在一个向人民隐瞒了一个死伤巨大的核灾难长达30多年的政权统治下(1957年苏联乌拉尔地区发生核爆炸,其威力相当于1945年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100倍,事后当局封锁信息,直到1989年才将该次事故公布于众),从本质上来说这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知识到底有没有用?杀手们占据的唯一优势是他们知道互相的身份,并以此把世界分割成“拥有权力的少数人”和“无辜的大多数”,这中间的动态平衡代表了人类社会最普遍的一种特征。

回想一下你玩过的杀人游戏,凭一个眼神,一次依据单薄的怀疑,一句“赶紧投票投死这个人试试杀手”的煽动下,轻易决定他人生死。在这种民主为名的多数人“暴政”之中,操纵欲被大大满足的感觉怎么样?

游戏总是要满足欲望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哪有这么玄乎?还跟政治挂上钩,我就是觉得玩的自在,过瘾,没想那么多。

是的。毕竟还是个游戏嘛,很久以前研究游戏的学者就讨论过,这是通过剩余精力的渲泄,使压抑情感以一种无害于社会的方式释放和净化,游戏的快感大多来源于此。

而在“杀人游戏”中,快感也与游戏本身的身份角色塑造有密切关系。在“杀人游戏”中愉悦感最强烈的“不是德高望重的‘法官’,不是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警察’,也不是普通‘平民’,而是隐藏在暗处随时‘杀人’的‘杀手’。”

难道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破坏欲?我们大可大方承认。征服欲是一种原始、本能的欲望,这种欲望在现代社会中经常被各种各样的外因压抑,只能通过虚拟空间释放出来,深藏在心底的窥视他人和破坏正常生活秩序的欲望,借此得到正当化。

而“杀人游戏”就是以严格的身份认同作为游戏开展的引导线,使玩家在虚拟的秩序结构中自由发挥游戏中的身份,从而获得自我满足的愉悦感。

当然愉悦过头也有副作用,比如小两口抽中不同角色,男朋友一直努力保护女朋友,可直到最后才发现装无辜被保护的才是真正凶手,另一方捶胸顿足“原来你是这样的人”然后导致闹掰的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

玩杀人玩得越好的人,越会撒谎吗?

那怎么样才叫能称得上会玩杀人游戏?是撒谎撒越好就越高超吗?

伦敦城市大学心理学Simon Moore教授认为,直接撒谎比其他的战术,比如夸大其词,会引发更强的心理反应——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增强……这就带来一个更大的挑战,“当你假装震惊或生气(别人怀疑你),这其实是很高难度的一个事情。当人们努力想要掩盖别人控告的事实时,一般先开始会假装愤怒:‘你怎么敢这样问我?’然后再转变为反对,因为从心理上来说情感是很难模仿的,而愤怒又是情感里面最容易伪装的。”意思就是,在撒谎的同时打好“情感牌”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建议向以下两位老师学习↓

在高手兼游戏发明者达维多夫看来,如果你是个平民,最好的策略是说实话,但如果你是一个杀手又经常跟同一拨人玩的话,最好还是保持一个诚实的名誉。而一些报道和研究也指出,杀手能赢的最佳机会是和无辜的邻居搞好关系,好到任何不带情感的理智分析都影响不了邻居对你的信任。

按壹读君的理解就是,玩赢了一次两次杀手游戏可不算会玩,到了哪局你说你是杀手别人都不信才叫真正的大赢家。朋友们,周末来了,且练着吧。

参考资料:

Werewolf: How a parlour game became a tech phenomenon, Wired, 04 February 2010

刘赛,《“杀人游戏”风靡原因的社会学分析》,《青年现象》

冯玮,《“杀人游戏”的游戏理论分析》,《青年文学家》,2013年2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