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壶春瓶”名称的来源,有许多传说和附会,最为流行的说法,一是认为因宋人的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并强指语出苏轼“玉壶先春,冰心可鉴”,为东坡先生附会了一段佳话,实际上查无出处。 二是认为因“玉壶春酒”而得名,并引唐、宋诗词及《水浒传》等文学作品中多处提及“玉壶春酒”为证。事实是,玉壶春瓶作为一种酒具(很可能是斟酒器),可以盛装各种不同的酒,并非某一种特定酒的外包装。而所谓“玉壶春酒”则是文人的一种文学表述,也就是说在唐宋以至明清时期并不存在延续千年的“玉壶春酒”牌名酒,更不可能出现玉壶春瓶式的统一包装,也就没有“瓶”因“酒”名的历史依据。 三是认为因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而得名。从字面看“玉壶买春”是用玉壶或玉质的瓷壶买酒的意思,与玉壶春瓶实在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以上三说皆缺乏客观严谨的考据,乃臆想附会之说,难免以讹传讹,贻笑大方。
玉壶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喇叭口微撇,细颈,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略高微外撇或内敛。整体视之外轮廊曲线流畅、优雅简练,极具节奏感与韵律。
考查“玉壶春瓶”名称,不难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壶”与“瓶”并用、“玉”与“春”同立。据马衡先生《中国金石学概论》:“壶之字象器形,《殷墟书契》(卷五第五页)。小篆作妻,上走象盖,下象耳腹之形。”黄伯思《东观余论》云:“壶之象如瓜壶之壶,《豳》诗所谓‘八月断壶’,盖瓜壶也。上古之时……因壶以为壶。”按《诗》毛《传》云,“壶,瓠也。”《庄子·逍遥游》篇说瓠云:“何不虑以为大樽。”《释文》引司马云:“樽如酒器。”知古者有以瓠为酒器者矣。 从以上引文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从造型上说,壶是一种有盖的瓠形器皿;第二,从功能上说,壶通瓠,可以作为一种盛酒之器。 玉壶春瓶得名应在宋代。“宋人尚意”,这“意”用现代的词汇说即是“抒情”性。宋人常以“玉”来形容瓷器的质感,如称瓷枕为“玉枕”。 作者:陈昌全先生 图来自网络
|
|
来自: 东方竹马 > 《花鸟虫鱼休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