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助成语学文言《劝学》

 心上耕田 2015-05-10

借助成语学文言《劝学》

课文

词语

成语

译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

已:停止、结束

死而后已

壮心不已

生生不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木直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中:符合、合乎

正中下怀

中意

中规中矩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暴:曝,晒

一曝十寒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明而行无过矣。

就:凑近、靠近、接近、趋向

半推半就

避难就易

删繁就简

移樽就教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厉:砺,磨刀石。

动词,磨锋利

再接再厉

再接再砺

参:检验、察看、检查

参透机关

参透玄机

参透奥秘

知:智慧、聪明

智小谋大

知小谋大

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


未尝

未曾

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疾:形容词,(声音)宏大、响亮

大声疾呼

迅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及掩耳

彰:明显、显著、清楚

欲盖弥彰

相得益彰

众目昭彰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楫者,非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假於物也。

假:借助、依靠、凭借

不假思索

假手于人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致:到达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能:善于、擅长

能说会道

能歌善舞

能文能武

一词的正反两义

三:多/

不:否定/肯定

绝:断开、断绝、隔绝/连接、横渡、越过

三令五申

三思而后行

三言两语

善:善于、擅长

多谋善断

能歌善舞

骁勇善战

知人善任

积土成山,风雨焉;积水成,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圣心备焉。

兴:兴起、掀起、引起

兴风作浪

兴云布雨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渊:深潭、深水坑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天渊之别

临渊羡鱼

得:实现、达到

少年得志

小人得志

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跬:半步。步:一步。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无以:无法;不可能

无以复加

驽:愚劣、平庸无能

驽马恋栈

舍:停止

锲而不舍

不舍昼夜

川流不舍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之:标志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王安石《石钟山记》)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苏洵《六国论》)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素材点说】

1.荀子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也就是说“人定胜天”。他强调了人的能动作用,对我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点说 荀子的“人定胜天”,不是叫我们与自然抗衡,而是叫我们认识自然,摸清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制天命而用之”。而现实是,我们往往把违背自然,践踏自然,杀鸡取卵式的掠夺自然当作了“人定胜天”,这不活活地屈杀荀老先生?记住,人定胜天,首先要尊重天。

2.性恶论

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说,提出性恶论。荀子首先肯定“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即人为的意思。)然后从人的种种欲望来证明“人之性恶”。荀子认为孟子没有分清性与伪,所以才会有性善说。在这里,荀子是从人的欲望、人的本能去讨论人性的。因为欲望会引起争端,蕴涵着恶的因子,所以荀子说人性本恶。但是,荀子也是肯定“途之人可以为禹”的,认为只要肯学习掌握仁义法度的方法,肯仔细观察思考,肯日久积累善行,就可以成为圣人。

点说 恩格斯说,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作为自然人,人像动物一样具有着觅食、防卫、繁衍三大本能。作为社会人,人对三大本能就要具有一定的道德约束能力。荀子的性恶论,应该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说起,其目的在于警示人们学习掌握仁义,提高道德修养,改变自身,使自己成为“圣心备焉”之人。性善也罢,性恶也罢,两种观点殊途同归,做人要做有修养之人,做人要做有道德之人。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