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食法则说运气

 家乡一品 2015-05-10
    药食同源,在《神农本草.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神农本草经》里有较详细的论述。因为食物也有五色五味五气,所以食之既能养生,又能能治病。最常食用的是五谷,以五色分类,黑色的称“玄谷”,白色的称“白谷”,红色的称“丹谷”,黄色的称“黅谷”,青色的称“苍谷”。六气化生五谷,太阳寒水化生玄谷,阳明燥金化生白谷,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化生丹谷,太阴湿土化生黅谷,厥阴风木化生苍谷。而六气当位左右间气所化生的谷物称“间谷”,六气司天在泉化生的谷物称“岁谷”。岁谷得天地的精气最全,中正纯良,所以食之最能保养人身精气,间谷不在天地正位,性质偏向,所以食用能纠正邪气之偏,所谓“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祛邪”。
 二、司岁备物:
    司天在泉所化生的岁谷和药物统称“岁物”。岁物得天地之精气最全,性味雄厚,保精治病的效果最好,所以要多多储备,这就叫做“司岁备物”。但是,当发生自然灾害,岁物歉收,品质也不好,就只能称之为“非岁物”。推而及之,凡是人功培植,化肥催生,或土质水源空气被污染,所生的药食皆不宜用,皆属“非岁物”。
三、药食的阴阳属性:
    司岁备物,诊治疾病就有了基本保证。但是,纵然是药食丰备,也还得为医者善于使用。学医先学药,一般是首先学习药性。学习的最基本方法,就是以阴阳五行为指导。凡诊病施治,先别阴阳,所以识别药食也先辨阴阳。《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耎,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阳病用阴药治疗,阴病用阳药治疗。故伤寒阴邪为病,用辛甘温热的阳性药物发散,如麻黄,桂枝,附子,细辛。淡附于甘属于阳,阳不化气而小便不利者必用,如茯苓,泽泻,薏米。而酸苦咸三者味厚属阴,能涌吐泻下,如明矾、酸菜汁之酸,瓜蒂、藜芦之苦,盐汤之咸,皆能催吐。大黄苦寒、芒硝咸寒皆能泻下。酸味又能收敛气阴之耗散,辛味又能疏散气滞,甘味又能缓急,咸味又能软坚,苦味又能坚阴。酸甘合化阴气润燥,辛味也能润燥。所以,药性气味的宜用,能使人体阴阳气化达到平衡而愈病,就是这些道理。
四、五味入五脏:
    除了辨别药食的阴阳属性之外,还得辨别药食的五行归属,《至真要大论》说:“不治王而然者,何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药性有四气五味的分别,有毒无毒的宜用,而最基本的道理是要掌握五味归属何脏而起主治作用。因为五味选择性地归属于相同气化的五脏,即“五味入胃,各归所喜”。如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酸味先入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故苦味先入心;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故甘味先入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故辛味先入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故咸味先入肾。五味入五脏,按配属的五行生克之理,就有补泻五脏的作用。如某脏虚弱,选用所喜的药味,日久增气,就能补养脏气。但是增气日久超过长度,又会导致脏气偏胜而乘侮他脏,甚至残伤死亡。如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之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