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穿堂风”是如何形成的

 许愿真 2015-05-10
生活在南方农村地区的人们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炎热的夏季,家里没有空调,人们中午都喜欢在堂屋的后门口摆一把躺椅午休;晴朗的冬日,人们也都喜欢在堂屋正门避风处享受和煦的阳光。这是为什么呢?
       在南方地区,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是选择建筑物朝向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将建筑物尽量布置在与夏季主导风向入射角小于45°的朝向上,使室内得到更多的穿堂风。但当总平面布置是行列式时,应当避免建筑物正对夏季主导风风向(即风向入射角等于0°),以避免两栋建筑物之间产生的旋涡区过大,对后排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宜布置在与夏季主导风向入射角30°—60°的朝向上,以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
       秘密就藏在苏南农村房屋的布局结构中。19世纪70、80年代,这里的民居结构一般是两层小楼,一层中间是堂屋,东西各有一厢房,东西厢房前接出厨房和厕所,并与院墙共同围出一个露天的院子,院子铺有水泥地面,便于晾晒谷物等;屋后是泥地,避荫处种有水杉等喜阴植物。这样的安排是生活的智慧,因为它巧妙地利用了地理中所说的热力环流现象,其目的是加强穿堂风的通风效应。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
气温度不同,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风向一般为由向阳一侧至背阴一侧,风速由两侧温度差决定,温差越大,风速越大,以春、秋季居多。
       夏季,堂屋前的水泥地面在烈日的曝晒下迅速升温,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堂屋正门前形成较低气压。屋后泥地背阴并且多绿色植被,升温较慢,空气下沉,在堂屋后门形成较高气压。此时,如果开启堂屋前门和后门的话,就可以形成一个直接的风道,近地面的空气会从后门流入,从正门流出,形成近地面水平气流。于是,堂屋后门口便成为炎炎夏日家中最凉爽的地方。
      冬季,紧闭堂屋后门就能够切断近地面水平气流,阻挡寒冷的偏北风。开启堂屋正门,使堂屋室内空气与院子里的暖空气保持缓慢对流,维持室内的温度。此时,堂屋正门避风处就成为理想的休闲角。
      这里,还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就是生活在非洲草原的犬鼠的洞穴。犬鼠的洞穴都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生物学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们猜想:草原犬鼠把其中的一个洞口堆成土包状,是为了建一处视野开阔的瞭望台,但是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它又为什么不在两个洞口都堆上土包呢?那样不是有两个瞭望台了吗?物理学家观察后发现,实际上两个洞口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空气的流动方向。吹过平坦洞口的空气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洞口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因此,地面上的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这实际上是草原犬鼠的天然“空调系统”,也就是形成了上述所说的“穿堂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